蔡府,乃是萬千儒家門生羨慕已久的門第。
蔡邕乃是當世大儒,更是帝師。
一介儒生能做到這一點的,可謂是當世一流,冠絕古今了。
蔡府門外有不少書生流連,不少負笈游學的書生都慕名前來拜訪。
若是某位書生得到蔡邕的青睞,不說平步青云,也會小有名氣。
“仲兄,你都在這待了一個月了,何時能入夫子府上聽講?”一位年紀稍小的白衫書生問起一旁略顯老成的藍衫書生。
那藍衫書生不知自言自語嘟囔了些什么,而后看向夫子府大門啐道“你這初來乍到的小子懂什么!不在外面待上三個月,如何能夠顯示出誠意!看見老遠樹下那個老頭了嗎,他就是待了三個月才入的府!”
白衫小書生撓了撓頭小聲道“可我怎么聽說他是夏天的時候曬暈過去才被抬到府里去的。”
藍衫書生漲紅了臉反駁道“那也是他太虔誠了,被曬暈過去的!”
此時,書童領著王協緩緩從二人身旁走過。
白衫小書生眼尖認出了蔡府的書童,小聲說道”這是不是蔡府的接引書童嗎,他身后那個青年是誰?“
藍衫書生也直撓頭,他是外地負笈游學的書生并不認識王協。
白衫小書生側頭問道”他怎么不用等三個月?“
藍衫書生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蔡府書房中,蔡邕撫須端坐手中拿著一卷竹簡,正在仔細觀瞧。
他的身后站著諫議大夫許靖,正負手站立。
蔡邕緩緩放下竹簡對許靖道”此子倒是很符合陛下的要求,而且老夫覺得此子在兵法上應當極具慧根。“
許靖眼睛一亮道”夫子也覺得是這樣?“
蔡邕笑著點了點頭,他說道”此子才思敏捷,善于變通,已得薛亮賞識,又被我二人發掘,足見其成色,其出生市井在洛陽靠著賣魚打柴維系三年不會是他人安插的奸細,此等人才當好好推薦!定是國之棟梁!“
許靖亦是贊同道”不錯,我與夫子不謀而合!今日委屈文姬試探一番,若是過了關,許某定會大力舉薦!“
一位家丁緩緩入內恭敬道“老爺,王協已到門外。”
蔡邕與許靖相視一眼,蔡邕說道“領他到前堂去,小姐在那等他。”
家丁應諾退下。
蔡邕來到窗邊抬頭看向天空,心中嘆息道“但愿吧,這王協是個可靠的人。詩詞歌賦只是小才,治國經緯方是大才吶!”
蔡邕曾是劉宏的帝師,他悉心教授劉宏為君之道和儒家典籍,讓劉宏迅速的成長,后被董龐構陷無奈辭官應享譽盛名被推舉為太學院院長。
他與劉宏約定暗自為劉宏引進人才,為了大漢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甘心蟄伏。
蔡邕雖為劉宏辦事,卻與宦臣相互憎惡,其為郎中時屢次上書彈劾宦臣,但劉宏皆未納諫。如今宦官創立鴻都門學與其太學對著干。這也讓蔡邕受到了不少阻力,心力交瘁。
話分兩頭,王協被領到前堂門外。
前堂大門緊閉,只聽到堂內一聲鶯語,“王公子,文姬嘗為公子撫琴,請公子垂聽。”
說罷,前堂一曲琴音傳來,十分悅耳。
王協在前堂外閉目凝神傾聽。
一曲罷了,王協鼓掌贊許。
蔡文姬緩緩打開堂門,她一襲淡雅青色長袍,身披一件純白貂裘,氣質超然。
蔡文姬施禮道“王公子里面請,家父尚在書房休息,正好文姬有幾個問題想要向王公子請教。”
王協回禮笑道“能得小姐垂青,王協萬分榮幸!”
王協入堂與蔡琰相對而坐,丫鬟為二人沏茶,茶香滿屋。
蔡琰頷首,翩翩有禮說道“公子,文姬一介女流,今日所問之事乃是文姬好奇所問,請公子莫要在外與旁人說。”
王協拱手道“好,謹遵小姐雅令!”
蔡琰自幼受書香門第熏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是難能可貴的是她這一身渾然天成的典雅氣質,再配上她絕色容顏,簡直就是文人心中的絕代女神。
蔡琰面如平湖,氣吐幽蘭,緩緩說道“王公子,當今天下內有權臣把持朝政,奸宦作亂,外施黨錮,民不聊生。愿聽公子見解。”
王協沒想到蔡琰會問這樣的問題,他略作驚訝,見蔡琰如此嚴肅等待著自己的回答,心中猜想這可能是蔡家對自己的考驗,畢竟他知道蔡邕在士族,特別是文人當中的地位是十分超然的,若是得到蔡邕的推薦,可以說是在士族中將獲得極大的支持。
原本王協得到皇甫嵩的賞識,想著可以平步青云,但是皇甫嵩意外受傷讓他的計劃在短期內基本無法實現。
王協與劉岱的半年之約時間很短,王協必須多尋幾條出路。
王協想到蔡府門外門庭若市的訪客書生,心中沉著。
王協思索了一會,正色道“陛下身邊宦官與外戚把持朝政,皆為一己之私,罔顧百姓死活。當設法還政陛下,而后解除黨錮,降低賦稅徭役,使得天下黎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不出十年天下升平。”
蔡邕與許靖已來到內堂靜靜凝神聽著。
蔡琰眼神微微一亮,起身追問道“何以還政陛下?”
王協亦起身道“大將軍侍寵驕橫,早晚與陛下發生矛盾,但上國柱與陛下系舅侄關系,不知陛下能否狠得下心。至于張讓等為非作歹的宦臣,若陛下英明,下令誅殺即可,若是陛下不查可差人逐個擊殺!”
蔡琰眼神里滿是驚訝,他沒有想到王協竟然敢跟自己說出這樣激進的言論,而他的觀點也是獨樹一幟,狠辣果決!
蔡琰向王協施禮說道“王公子之言讓蔡琰驚訝無比,蔡琰謝過公子的坦誠。
王協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連忙作揖回禮道”小姐,今日王協之言過于驚世駭俗,也請小姐為王協守口如瓶才是。“
蔡琰還未來得及答話,只聽后堂撫掌之聲。
”好一個驚世駭俗!“
王協心頭微微一驚,向后堂看去。
蔡邕與許靖雙雙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