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妖,南北朝亂,檀邀雨最妖

  戲說南北朝專題系列轉載于起點專欄,逆風之藍淚!

  那是一個最嗨的時代,亂國出英雄!

  那是一個最喪的時代,正史一筆過!

  真要是裴松之重生的話,

  呸,我才不注釋三國志,

  嘗,南北朝方是我的菜!

  南北朝有那么個人,叫檀邀雨?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之檀道濟有女兒么?沒人知道!但,按幾率來說,生了那么多個兒子,應該有個女兒也不出奇吧?

  那如果有女兒,為什么歷史沒記載?

  首先,妖女啊!誰敢記載?

  而且,連整段南北朝的亂國歷史都被一筆帶過了,誰還有心思去理會檀道濟有沒有女兒?

  再說,那是一個被瞞天過海,關在地宮十年的區區女子?

  或許,妖女只是妖女亂國中的一個虛構人物,但,也說不定,歷史上還真的會存在這么一號人物。

  或許,妖女檀邀雨像花木蘭一樣,只是一個傳說,傳說。

  在我看來,妖女亂國是想要這樣來戲說南北朝。。。。。。

  南北朝的「亂國」史中,流傳著這么一個「妖女」傳說。

  “亂國妖女”檀邀雨:“爹爹,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快走吧!”

  “秦皇后裔”贏風:“爹爹,快走!”

  “子墨子曰”子墨:“爹爹,快走!”

  “魏太武帝”拓拔燾:“爹爹,快走!”

  “劉宋文帝”劉義隆:“。。,走吧!”

  檀道濟一臉懵逼:“吾乃國之長城,哪能說走就走!?等下,哪來那么多的男主,你們到底誰是我的上門女婿?”

  “系統:檀道濟選擇誰當上門女婿?贏風/子墨/拓拔燾/劉義隆/都不選”

  “選擇:都不選!”

  祖沖之:“別廢話,快走,別耽誤我算圓周率!”

  裴松之:“別廢話,快走,別妨礙我注三國志!”

  崔浩:“別廢話,快走,沒看到我下場嗎?”

  宗愛:“別廢話,快走,拓拔燾我來解決!”

  “系統:檀道濟選擇走還是不走走/不走”

  “選擇:走!”

  檀道濟:“你們難道就不留我下么?不過,要我走?我能走哪里?”

  寇謙之,陸修靜,爭道:“來我道!”

  陶淵明:“來我這,耽一耽,仇池一淵,世外桃源!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花木蘭:“別理他,跟我走,帶你去獻祭,十火!”

  姜師傅:“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妖女亂國,愛看不看!”

  “系統:檀道濟選擇跟誰走?寇謙之/陸修靜/陶淵明/花木蘭/姜師傅”

  “選擇:陶淵明!”

  任務提示:意外完成耽美結局。女主檀邀雨不愿孤獨終老,捂臉見爹娘,自戕。妖女亂國,提前完結。

  哈哈,上面純屬YY,大家請莫當真!

  本來,戲問南北朝這個專題只是想用來科普一下那個被一筆帶過的亂國歷史,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大家對那個時代的人和事的思考。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是,專欄非得插一本書的鏈接,然后專欄娘娘提到還必須跟科普的歷史有關聯,而且要盡量原創,就擴展成現在這么一個戲問加戲說的自問自答式推書專欄了。

  專欄娘娘還指點過,最好不要推同一本書。

  但是,沒辦法,寫那段歷史的好書實在太少了?還是完全沒有?

  至少我翻完起點,沒找到一本寫南北朝前期的書。對,除了妖女亂國沒人敢寫南北朝那部亂國歷史,這個沒有夸張!

  總的來說,那段歷史實在是太亂了,而且歷史考據太難了,沒個3,5年的考據研究,估計都不敢下筆。

  尊重史實,這是每一個寫史之人的執著!寫史,是需要沉淀的!不能為了爽而毫無根據的胡說八道。

  但是,歷史在起點中很冷冷,女頻在起點中也涼涼。那女頻歷史呢?對不起,起點在女頻沒有歷史的分類!

  而更悲催的是,妖女亂國原名叫亂國,但是起點不通過!就只能在前面加個妖女兩字,如此有妖氣的名字,自然而然,勸退不少人!書名甚毒,除了讀者,連編輯都以為這是一本后宮文!

  在這里,我只想給妖女亂國正名!

  此妖女非彼妖女,不是禍國妖女,只是一個有修武天賦的將門之女,三歲時被高人灌以絕世內力,而走火入魔,被凡人誤以為“此處有妖氣”而已。

  此亂國非彼亂國,女主檀邀雨(三十六計作者檀道濟之女),不屑于后宮亂一國之政,而意欲亂國中逐鹿天下。

  小說涉及的點太多,每一類都有一條線,對作者來說,她就是要把這些線都擰巴在一起,這樣才能把故事從多方位闡述,把歷史立體起來。

  歷史半架,南北朝亂,亂世論英雄。

  女強女尊,亂國妖女,女中出豪杰。

  權謀心計,三十六計,計計奪人心。

  古代言情,七情六欲,欲速則不達。

  傳統武俠,俠客柔情,情迷意也亂。

  天師道家,獨行其道,道者行天下!

  借作者的話說,如果放在古代,她就是那種寫野史的人。

  ------妖女的分界線------

  “現在反映南北朝的小說真的不多,大家都對那段歷史重視不夠。其實,那幾百年是中國大動蕩的時期,有很多非常精彩的故事。各種英雄人物不比三國、隋唐、春秋戰國少;各種宮斗、陰謀詭計也和清宮戲有得一拼。

  譬如,劉宋大將檀道濟,號稱國家之長城,卻死得很冤。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策。試問?一個被皇帝滅族的人,允許正史把他寫成三十六計(無名氏著)的原作者嗎?這也是當世人只知三十六計,卻對檀道濟一無所知的原因之一。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號稱一代天才戰神,剛登位,才16歲就以少勝多擊退了柔然的六萬鐵騎。此時的拓跋燾還沒有霸氣地一統北方,甚至下滅佛令,殺崔浩,暴脾氣,直來直往,雖然也不是沒腦子,但是很容易熱血上頭。

  其次,劉宋文帝劉義隆,跟拓跋燾有點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不由讓人感嘆歷史中那讓人驚訝的巧合。要是歷史在那個時候只存在他們兩個當中任意一人,南北就統一了!可偏偏兩個人幾乎是前后腳登基,又同時開創了難得一見的盛世。正史上說劉義隆是個病秧子,活不了幾年,但他卻意外地活的挺久,還生了一堆兒子。可見此人城府之深。

  還有野史中可汗大點兵(拓跋燾時期)的花木蘭。

  北魏第一謀士崔浩,貌美如“偽娘”!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王的宦官,宗愛,也是歷史上唯一弒殺兩皇帝一太子的人。

  桃花源記的陶淵明。

  創立新天師道的寇謙之。

  更少不了注釋三國志的裴松之了。

  很多在正史上一筆帶過的事情,在我看來,都有前前后后復雜的因果關系。

  妖女亂國原名亂國,由于起點不通過亂國這個名字,結果只能加了妖女兩字。整個故事都是在真實的史實和人物基礎上做的改編。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能讓歷史以另一種角度豐滿起來。

  放到古代,我就是個寫野史的人...... ”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