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六百八十六、被拐賣者的拐賣

  崔十一差點沒因王五郎這句“結親”給噎到。

  倒不是他覺得王五郎哪里不好,而是南北斷絕來往日久,即便以前有氏族聯姻的習俗,此時怕也做不得數了。

  可仔細想想,這似乎并沒有什么壞處。崔十一這段時間在拓跋燾身邊的時日不少,他很清楚陛下雖表面不屑于召見王謝二人,可實際上對兩人的各種舉動都十分關注。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陛下有心拉攏南方氏族,為日后一統打下基礎。

  如此算來,若是崔家能與王家聯姻,不但陛下不會反對,反而會暗中促成此事。

  崔十一自然不知道王五郎已經半個身子都踏出王氏族譜了,他以為王五郎能主動提起此事,必然也是受了家里的指示的。

  王五郎不是王家的宗子,聽說如今又一直隨五學館的師父在外游歷,無官無職,所以他娶誰,南宋朝廷怕是也不會過問。

  這對崔家來說,是難得的好機會。

  王五郎見崔十一在驚訝之后便陷入沉思,遂沒再多說一句話。他相信以崔十一的腦子,不至于想不明白這其中的利害。

  多說多錯,自己既然已經主動提起,后面就要被動一些,免得崔家覺得上趕子的不是好買賣。

  果然崔十一見王五郎說完那一句后就不再多言,便猜測王五郎這求親并不是出自本心。聽說南方水土養人,南方的女郎們皮膚都白皙如璧,細若凝脂,再看看自家妹妹……

  崔十一尷尬地咳了一聲,對王五郎道:“此事非我一人能做主,待我同父親商議之后,再來答復王兄。”

  王五郎似是渾不在意道:“這是自然。”答話時眼睛都沒離開過前面的歌舞。

  崔十一見他這樣,以為是自己方才突然沉默失禮于人,讓王五郎誤會了什么,忙又畫蛇添足地追問道:“不知王兄喜歡什么樣兒的女郎?”

  王五郎拼命忍著,才沒讓自己得意地嘴角上揚,他按著心中的雀躍答道:“人說娶妻娶賢,可你家女郎哪兒有不賢的?只要愛慕小生多過旁人就好。”

  崔十一沒想到王五郎會給出這樣的回答,不是樣貌,也不是年齡,更不是身段,而是要愛慕他……

  愛慕?這種東西,在氏族間的聯姻中是很少見的。能相敬如賓已是難得。崔十一此時竟有些神往,覺得王五郎果然是同以前不一樣了。難不成真是在五學館脫胎換骨了?

  “誒,我問你,你們的那個五學館,究竟是什么樣的?傳聞可是神乎其神,我前年便有所謂耳聞了。”

  王五郎此時才扭過身,認真看向崔十一問道:“崔兄有心向學?”心里想的卻是,上鉤了,上鉤了!崔家也要被騙上賊船才行!

  崔十一忙擺手,“那倒不是!我其實頂不耐煩‘之乎者也’那套,若不是為了不丟我爹的臉面,我是真的不愿意學。”

  這次不待王五郎答話,謝惠連搶先道:“五學館里亦有不少先生是如此。他們說,道理貴在理,不在言,所以無需咬文嚼字。難道用白話說出來的道理便是錯的嗎?說得晦澀難懂便更正確嗎?道理從來只有可用或不可用之分,其余的,不管是諸子百家如何界定,都形同虛設。”

  崔十一被謝惠連的突然發言震住了,反復琢磨了一番后,抬手抱拳道:“真乃良言。崔某佩服!真是可惜,若是五學館設在大魏,那我無論如何也是要登門拜師的。”

  謝惠連微笑道:“五學館并沒有限制弟子們來自何地,效力于哪位君王。但凡有意求學,且有恒心,存善心之人,都可拜在五學館門下。”

  崔十一睜大了眼睛,只覺得自己今日聽到的消息是一個比一個勁爆,他迫不及待地追問:“五學館不是宋朝的學館嗎?我聽說前年在雞籠山招生時,可是盛況空前!”

  謝惠連搖頭,“非也。五學館既不是南宋的學館,也不是北魏的學館,當然更不是仇池的學館。若非要說,該說是道家的學館,并沒有地域之分……”

  謝惠連說道此處時,自己突然怔住了,他飛快地同王五郎對視了一眼,又消無聲息地掩飾了下去。

  幸好崔十一此時還在震驚之中,并沒有注意到兩人的異樣。

  中秋宴后,王五郎和謝惠連在眾人的簇擁中返回了驛館。兩人在馬車上始終一言不發。

  直到下了馬車,王五郎才輕聲嘆道:“看來檀邀雨不是不給我們消息,而是早就把她的意思傳遞給了我們……只是我們此時才領悟過來。”

  謝惠連雖不敢一口咬死,卻也覺得王五郎所言有理。

  他看了看皇宮的方向,有些憂心道:“我倒是更奇怪魏皇為何將召見一拖再拖。若只是為了壓下拓跋鐘的風波,完全沒必要留著我們過中秋。”

  王五郎顯然也有些擔心,“若只是為了打壓我們的氣勢,這拖延的也的確太久了,況且平城的氏族們如此抬舉咱們,也未見那位陛下阻止,顯然他是有別的目的……”

  兩人邊說邊走進驛館內,隨行的仇池官員見他倆終于回來了,忙將一個竹筒捧上前,言語急切道:“仇池傳來的!”

  王五郎和謝惠連再次互望一眼,接過竹筒朝里屋走去。

  竹筒打開后,先從里面掉出一張絹布,是檀邀雨最愛拿來寫消息的那種。字也是檀邀雨的字,寥寥幾句話,告知王謝二人,自己這幾月一直在仇池境內各處游歷,無意間發現吐谷渾似乎同北魏有來往。

  吐谷渾乃是一西域藩國,被伏麒嶺到北涼神山的山脈(今祁連山脈)阻隔在仇池西側。

  由于地理位置偏遠,他們從來不與中原往來。

  此次異動,怕是與拓跋燾拖延召見二人有關,望他二人小心應對,自保為上。

  此外,即便北魏已經對仇池虎視眈眈,檀邀雨依舊不改初衷。隨信附送行者們寫好的《告天下書》,呈現給魏皇。

  王謝二人迫不及待地將竹筒里的書文倒出來,先是一目十行地看完后,兩人會心而笑:“果然如你我所料。”

  就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了一樣,兩人還沒來得及將書文再讀一遍,宗愛便帶人來傳旨:“兩位使節大人,陛下下旨,明日于朝堂之上,同諸位臣公一起召見二位大人,請早做準備。明日寅時便會有馬車來接你們。”

  地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