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7 秦項建言取濟南(下)

  辛評的建議,不得不無疾而終,倒不是因為袁譚懼怕陳買所統的那萬余青州兵。

  青州境內,黃巾肆虐已有多年,青州各郡不能平亂,只能勉強自保,由此就可見青州兵的戰力應是不高,且青州兵中,也沒有什么出眾的戰將,是以,對陳買拼湊而得的這些兵馬,袁譚是不怕的。就不說辛評、郭圖有謀略,張郃是機變之將,只袁譚所率的萬余冀州兵,那可都是在與公孫瓚的兩次惡戰中鍛煉出來的,不能說全是精銳,可戰力也絕對都是上流,因而,只從戰斗的角度講,袁譚是有信心,憑借麾下的部隊,對抗田楷、荀成和陳買的聯軍的。

  但問題在於,陳買接受荀貞的上表,統帶青州兵來助田楷,這不僅是一個軍事問題,還是一個政治問題。

  這代表著,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陳買、荀成、田楷,此三方的政治力量,結成了一個同盟。

  這就產生了兩個不利於袁譚的結果。

  一個是攻略青州方面的,陳買能夠召集到青州諸郡的兵馬,就說明他得到了以孔融為首的青州諸郡之長吏的支持。

  亦即是說,比之焦和死后的群蛇無首,現下的青州,暫時團結在了一起。

  那么在這么個背景下,袁譚就算是打下了平原郡,然而亦可以預見到,當他再向樂安、濟南等青州郡縣進兵的時候,遇到的阻力就會比之前青州群蛇無首時強上很多。

  而袁紹現在的主要精力,不在青州。

  他的主要精力在黑山軍上。

  取外必先安內,內部不穩,如何可以向外?

  以太行山為根據地的黑山群賊,在袁紹與公孫瓚的兩次鏖戰中,都與公孫瓚款曲溝通,對袁紹的側翼和后背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乃至前不久,鄴城都被黑山軍給打下了。之前是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現在公孫瓚退回去了幽州,袁紹豈會還能再容忍他們?

  先從韓馥那里奪下冀州,然后穩定境內,之后,再取青州、幽、并州,以最終達成坐擁北方四州之地,南向以定天下的遠景,這個戰略規劃,既是袁紹初至冀州時的設想,也是逢紀后來給他獻的謀策,并且於此一點上,袁紹帳下的冀州士人與潁川士人,卻是難得的意見一致。

  故此,袁紹這次遣袁譚來打平原,其實不是為了就要在這一戰中,便把青州占下的,他是出於剛把公孫瓚打回幽州,田楷在平原孤立無援的考慮,乃才遣了袁譚來進攻平原郡。

  既是為了清除掉田楷這個被公孫瓚留在青、冀的釘子,也是希望能夠趁著青州目前無主的這個有利局面,先把平原郡這個青州的西大門搶奪到手。

  袁紹沒有大舉用兵青州的打算,換言之,他即使會再給袁譚遣派援兵,勢必也不會遣派太多,那么,只憑手頭的這萬余兵力,面對暫時團結的青州,袁譚估摸著,打起來很可能就會吃力。

  另一個不利於袁譚的后果是眼前戰局上的。

  站在青州的角度看,袁譚是外來的侵略者,徐州也是外來的侵略者。

  這也就是說,歷城的趙云部、將到歷城的荀成部,與袁譚一樣,本來都是青州的敵人。

  如此,帶兵身處敵國,荀成、趙云不免就需要一邊支援田楷,一邊還得顧慮歷城的安危,——當他們在平原郡與袁譚部作戰時,濟南國會不會趁機圍攻歷城?這樣一來,荀成、趙云后顧有憂,就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與袁譚部的交戰中。這對袁譚部是大為有利的。

  可現在,陳買、荀成、田楷,心照不宣地結成了一個同盟,那么對歷城的安危,荀成、趙云就能放心許多,他倆就不僅能夠較為專注地與袁譚戰斗,且他倆部中可用之投入平原郡戰場的部隊也就會因之增多。

  田楷目前尚有兵兩三千人,荀貞所遣的荀成部,兵馬估計在三千到五千間,歷城的徐州守兵兩千上下,陳買所率萬余。加在一起,田楷、荀成、陳買三方,共有可戰之步騎兩萬余眾了。

  在兵力的數量上,已經超過了袁譚部。

  卻是說了,袁譚不是可以調曹操的部隊來幫忙么?

他的確是可以調,但曹操連敗,其現有之部曲,很多都是新招募  到的,戰斗力不強,是其一;荀貞分濟陰郡西,與東郡接壤的離狐等五縣,別設離狐郡,以東郡人、悍將潘璋屯駐之,這個離狐郡,其實就是個軍事區,潘璋所駐在之離狐縣的縣城,距離東郡的郡治濮陽,僅僅四五十里地,其間且無什么險隘,朝發夕至,老實說,對曹操真的是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故是,曹操能調去幫袁譚的兵馬,頂多也就萬人,此是其二,其一、其二兩個緣故,就決定了曹操只能給袁譚錦上添花,無法給他雪中送炭,袁譚是不能依仗於他的。

  接到陳買統兵萬余,將至濟南郡的軍報,袁譚再次召請辛評、郭圖、張郃計議。

  討論過后。

  郭圖說道:“田楷、陳買、荀貞,這三個人,互相之間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且他三人俱對青州有貪圖之念,他們就算是因為畏懼我冀州兵銳,而暫時結成了同盟,我料之,這個同盟也必是極不穩固的,早晚他們會反目成仇,自相攻斗。

  “誠如仲治適才所言,現今他們三方結盟,形勢稍不利於我,眼下之計,確是可以用趙公說和明公與公孫瓚為由,暫先撤軍。等到他們三方內斗之后,使君趁其隙,再提兵來坐收漁利!”

  仲治,是辛評的字。辛評與郭圖的年齡相仿,兩人又是老鄉,彼此的關系很是親近。

  “趙公說和明公與公孫瓚”,這個“趙公”,說的是趙岐。

  去年,李傕、郭汜掌了朝權以后,遣太傅馬日磾持節撫慰天下,以趙岐為副。馬日磾后在南陽被袁術扣留,王節也被袁術奪了去,著實是憤懣不堪;趙岐去了冀州,則是非常受到袁紹的禮重。正好公孫瓚懷恨被袁紹哄騙,南侵冀州,趙岐遂出面為袁紹和公孫瓚兩人說和,但當時公孫瓚兵強馬壯,卻是自然不肯,拒絕了他。遂有界橋之戰。前不久,便在袁紹再戰再捷,又在龍湊獲得勝利后,在沮授等人的暗示和推動下,趙岐又出面做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和事老。公孫瓚連吃了兩場大敗仗,這回沒了上次的傲慢,而袁紹這邊之所以會讓沮授等暗示趙岐,本就是袁紹急著收拾冀州,也不想再與公孫瓚打下去了。由是,趙岐此回的說和,竟是得到了公孫瓚與袁紹兩人的配合,不僅都愿罷兵,兩邊還商量著結個親家。

  公孫瓚、袁紹的愿意罷兵,都只是權宜之策,兩人都不是真心的。

  也所以,雖是那頭都肯罷兵,還商量結親,而這廂之前,袁譚該打田楷,仍舊是打。

  不過,現下青州的局勢有變,卻是可以把趙岐說和這事兒拿出,做個撤兵的理由了。一則,顯得不是怕了荀貞、陳買,二來,也能順便得個忠心漢室、尊敬名臣的聲譽。

  袁譚問張郃,說道:“君何見也?”

  張郃說道:“辛君、郭君所言甚是,郃無異議。”

  就此定下撤兵。

  兩天后的清晨,兩眼血絲,嘴唇起皮,連著多少天沒睡著過覺的田楷,得到了城頭守將的飛奔急報:“使君,冀州兵撤了!”

  長久的重壓之下,田楷懷疑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錯,問道:“什么?”

  那守將放慢語速,重新說了一遍:“使君,冀州兵撤了!”

  “撤了?何時撤的?”

  “應是昨晚。昨天半夜,末將在城上就聽到城外似有兵馬離營的動靜,只是因為夜深,看不著袁營的情況,沒法確定。今天一早,末將發現袁營里頭靜悄悄的,無有一絲聲響,便大起膽子,選了幾個斥候,垂落城下,叫之潛去袁營打探。斥候剛才歸來,稟報說袁營中空無一人,卻是果然已於昨夜撤退!”那守將喜不自勝,匯報完了發現袁兵撤退的過程,末了,連聲說道,“都是賴了使君的威德,袁譚必是見我城堅,自知非使君之敵,於是棄營而遁!”

  田楷知道,絕對不是因為這個緣故。

  他心中想道:“我城中糧食將盡,頂多可再守旬日,袁譚定不會無緣無故的撤退。他忽然夜撤,莫不是荀鎮東的援軍到了?”命令那守將,“遣機靈得力的斥候,立刻出城,向濟南方向打探,看有無徐州兵馬進至。”

  那守將應諾,即出去辦理此事。

第二天下午,被遣派出去的斥候們絡繹回來,上稟他們探查到的  情報。

  偵查東南方向的斥候報道:“歷城城外,有一支徐州兵馬到達,觀其旗號,是徐州的偏將軍荀成。”

  偵查東北方向的斥候報道:“約有萬余的青州兵馬,從東邊行入濟南國,察其進軍的方位,應是往東平陵去的。觀其旗號,打著青州刺史的字樣。”

  田楷聽到“青州刺史”四個字的時候,心中一動,但是臉上并無神情變化,等斥候們都上報完了,他點了點頭,吩咐說道:“你們都下去吧,各去軍中領賞。”

  斥候們謝恩退下。

  堂中沒了別人,田楷起身,下到堂中,負手踱步。

  他一邊踱步,一邊陷入思索。

  他想道:“我所料不錯,果是徐州的兵馬到了。卻沒料到,陳買也領兵入了濟南?斥候報說他領兵萬余,只齊國一郡,斷然無有這么多的兵馬,看來他是得到了其余青州各郡的襄助啊。”

  荀貞表陳買為青州刺史的時候,田楷還沒有被圍在平原縣,故是亦知此事。

  田楷步至堂門口,望向外頭。

  夏日的天空瓦藍無云,熾熱的陽光沒有一點阻礙的灑射下來,曬得院中的花草都蔫了。時有輕風,帶來的卻非涼爽,而是撲面的熱氣。蟬的噪鳴,從大樹的茂盛葉中傳出,叫得人心煩意亂。

  田楷對之,卻是充耳不聞也似。

  他扶住門框,接著想道:“前時我向歷城求援,自言愿投徐州。此乃我危急之下的一時之計也。我身是幽州人,與鎮東的文武臣屬既無同鄉,又無舊識,便是投到徐州,勢必也會遭遇冷落,——這一點,從我早前就曾遣吏去歷城,述我愿與鎮東訂盟,而卻被趙云拒之就可看出,何如現下,威福自用?只是,那時袁譚來犯,我力難支撐,為解燃眉,不得不為此耳!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不僅袁譚率部撤走,并那陳買,不意居然頗得青州余下諸郡的支持,乃至擁兵萬余!隨著局勢的變化而相應地改變決策,這是明智之人能夠做到的事情;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抓住,這是果決之士能夠做到的事情。現在對我來說,就是到果斷地改變決策的時候了!

  “陳買雖是因鎮東的上表而才得為了青州刺史,然此人的聲名,我向來聞之,他是個頗有志氣,或言之,頗有野心的人,我料他定然不會雌伏於鎮東!我是不是可以與他暗中結盟?

  “我與他的盟約如能訂成,就算我反悔前言,不愿再投徐州,鎮東拿我也無辦法矣!而如果袁譚再來犯我,有陳買馳援,我也不用再擔憂了!

  “至若陳買會不會結盟?這也容易。他是青州刺史,我亦青州刺史也。我主動辭去青州刺史的銜,領個平原太守,隨后上表朝中,表示擁護陳買,料他就會接受我,同意與我結盟了!”

  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考慮了一遍,田楷覺得自己的這個想法很是可行。

  於是,田楷召來主簿鄭隆。

  鄭隆,就是上次奉田楷之令,去歷城進見趙云的那人。

  鄭隆來到,田楷把自己的主意說與他聽,問他意見。

  鄭隆舉雙手贊成,連連稱贊,說田楷此策,當真上佳。

  便就仍由鄭隆為使,去東平陵縣,求見陳買,行結盟之措。

  袁譚撤兵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歷城。

  剛到歷城未久的荀成聞訊,悵然若失。

  他這會兒的感覺,就像是提了半天的勁,結果一拳打出,卻打在了空氣上。

  給他送來此訊的,是他的長史秦項。

  秦項稟完此道軍報,表情卻與荀成不同,沒有半點的失落,充滿了興奮之色。

  荀成瞧出了他的興奮,問道:“元長,何事如此開心?”

  秦項說道:“袁譚畏懼明公的威名,聞風而逃,平原之圍已解;明公,建立大功的機會來了!”

  “什么大功?什么機會?”

  秦項眼中透出熱切的光彩,說出了兩個字:“濟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