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若是有情,是真可以做到無話不說的。
比如說圓圓同學,連澡都顧不上洗,就迫不及待地跟某人分享起今晚所發生的事來。
她聊到了最開始給她機會的張揚,也聊到了正在為夢想而掙扎的大叔王小帥,還聊到了她所拍過的那些電影,以及那一過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王小帥?
這不是那位后來憑一部《青紅》讓圓圓同學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導演嗎?
也正是因為這一部電影,圓圓同學才真正成名的啊!
若是說別人,余老板還真只能聽著,根本就不知她說的是何方神圣,可一提起王小帥,他就知道,這位絕對算得上是圓圓同學的伯樂。
《十七歲的單車》?
好像這部還沒上映的電影,后來也曾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了個獎吧?
只可惜現在的圓圓同學演技還不夠精,獎沒她的份,有她份的是幾年之后的那部《青紅》。
圓圓同學的伯樂,現在竟然混得那么落魄?
這讓他頓時就起了幫這位苦逼藝術導演一把的心思。
“他真缺資金?那你可以把他介紹給俞姐啊,俞姐剛跟我說,理想打算投一些有品質的藝術電影呢。”
他即刻就給圓圓同學發去了這么一句。
很自然地,又讓俞一塵背鍋了。
“真的嗎?俞姐會答應嗎?”
對話框里立即跳出了這么一句。
隔著屏幕,余老板都能感覺得到圓圓的欣喜之意及擔心,他即刻又回道:“應該沒問題吧,這種小成本制作能花幾個錢啊?理想不差這點錢。”
又見土豪本色。
不過他說的倒是實情。
像這種低成本的藝術電影,全部算下來,整個投資很可能都不會超過一百萬,更別說《十七歲的單車》都已經拍完了,只剩下后期的制作跟送國際電影節評獎。
這點錢對他來說根本就不算事,重要的是把這位苦逼的導演給拴住,以免圓圓同學錯過那部讓她成名的電影。
“那……你能不能幫我跟俞姐說說?”
對話框里又跳出了一行字。
很顯然,剛加入理想的圓圓同學還有些犯怵,不敢跟俞一塵去提這種會讓理想破費的事。
這正中余老板下懷。
“行,包在我身上。”
他即刻打起了包票,對他來說,這也就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若是讓圓圓同學去說,反倒會繞上一圈,更費勁。
殊不知,這樣卻引起了屏幕那邊圓圓同學的疑心。
包在你身上?
你不是已經被理想的高層打入了冷宮,淪為犧牲品了嗎?俞姐還會對你言聽計從?
一部沒多大票房價值的藝術電影,哪怕再低成本的后期制作,好歹也還得花上不少吧?理想憑什么就因為你的一句話,就貼上幾十萬?
圓圓同學確實有點犯嘀咕了。
她之所以跟某人說王小帥他們的事,本意只是分享、吐槽而已,并沒想過一定要幫到王小帥他們,誰知Andy聽了不僅給她指了一條路不說,還給她打起了包票。
男人的嘴,騙人的鬼,他是在哄我開心?
可他之前不是這種風格啊!
疑惑之下,她又想起了俞一塵跟她講的那句經典,但基于某人之前沒有過這種劣跡,就暫時放下了疑心,問道:“你這么有把握?”
“應該沒多大問題吧。”
看著屏幕上快速回過來的,依然自信滿滿的這一句,圓圓同學忍不住提醒道:“別這么自信,理想又不是你家的。”
這無限接近于真相的一句,可是把屏幕那邊的余老板給驚到了。
理想就是我家的啊!
你怎么突然想到這點上去了?
有點心虛的他連忙回道:“咋啦?你覺得不靠譜?”
“對啊,你連劇本都沒看,就怎么敢保證俞姐一定會答應?”
這一句,總算讓余老板明白了問題所在。ぷ999小説首發ωωω.999χs.cΘмм.999χs.cΘм
原來是自己把話說得太滿了!
他連忙回道:“哦,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是說,會去俞姐那里幫他們爭取一次見面的機會,至于能不能成,讓他們自己帶著劇本跟預算來跟俞姐談。”
“哦,這樣啊,那你先跟俞姐去說,等俞姐答應了,我再跟帥大叔提。”
“好。”
“那先這樣吧,我洗白白去了。”
說話過滿的余老板就這么被圓圓同學給拋棄了,看著頭像已黯淡下去了的小高同學的對話框,差點露陷的余老板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在認真考慮理想文化的影視之路。
按照他原本的設想,理想影視傳媒那邊,是搞自拍劇的,包括電影、電視劇、綜藝等一系列,而外部影視劇的投資這一塊,則會放到理想文化這一邊。
在圓圓同學跟他聊起王小帥等一干藝術電影導演之前,他原本就已經有了小規模地投資外部影視劇的想法,而圓圓同學的消息卻告訴他,此事還另有捷徑可走。
啥事都是講圈子的!
從表面上看,娛樂圈很大很大,可事實上,這圈子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或者說,這圈子又分為很多個小圈子,彼此間又存在著交錯。
比如說,張揚、王小帥這幫人,就是搞小成本藝術電影為主的,在他們變得很有名氣之前,就很難融入老謀子、陳凱歌那樣的名導圈,但他們卻有可能籠絡圓圓同學、王學兵、迅姐兒那樣的未來實力派演員。
名導不名導啥的,余老板還真不怎么在乎,因為他很清楚,國內的電影投資要想賺大錢,還得得到七八年之后。
因此,他覺得現在可利用的反倒是這幫搞藝術電影的。
在這個年代,搞藝術電影的導演又何其之多?
一個電影學院的導演系畢業生,拉上幾個幫手,弄一個不需要花太多錢的劇本,再弄一兩臺家用攝像機,就可以組成一個劇組,來向著成名的理想前進。
這樣的劇組,投入不會很大,多一點的,幾十萬百把萬就能搞一部很講究內容,但沒太高畫面質量的藝術電影出來,少一點的,甚至是有個幾萬塊就開始往前沖了。
而跟在他們身后的,還有著一幫未成名的年輕演員,他們有的是影視專業的科班學員,有的甚至連科班都算不上,只有一個當演員的夢想,然后就不計報酬地來尋找各種出鏡的機會,為的就是能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就是一個廉價的影視產業鏈。
余老板忍不住想,是不是可以采用千金買馬的策略,利用一下這個圈子,來為理想文化的影視業務積累未來?
既積累優秀的導演,也挖掘有潛力的藝人。
這個好像可以有哦!
掛逼余老板,似乎又發現了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