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萱院里鬧得不可開交,婷瑤本來還想擺“長姐”架子,陪足小心把事情糊弄過去,可一聽那紫檀落地鏡乃是皇家御賜之物,頓時慌了。她年紀不小,當然知道跟皇家之物扯上關系,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要人命的!
筆兒、墨兒被翡翠、瑪瑙兩人推推嚷嚷的拉到院中,她有心維護,可自身都難保了,怎么顧及得了其他?
“嗚嗚,三妹妹,你大人有大量,且放過姐姐這一回吧。姐姐定然記得你的恩德……”嘴里說著討饒的話,心中把雪瑤恨得要死!她暗想,莫非雪瑤想一箭雙雕?既害了三妹妹,又順帶把自己陷害了?這內院中,從此她一家獨大?
“三妹妹……”婷瑤兩眼含淚,梨花帶雨的樣子我見猶憐,旁人看了,先心軟三分。
可惜俞清瑤已是上過一回當的人了。她回想前世破鏡的時候,兩個好姐姐你一言我一語的,是如何奚落她,如何在她驟然得知父親死訊的時候,再撒一層鹽。后來,舅舅府邸的人來追問鏡子下落,她又被推了出去,說她不懂得愛惜物件,玩鬧時打碎的。
舅舅疼愛她,自然不會為了一面鏡子怎樣;可憐她委曲求全,自以為“顧全大體”,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聲,又換來了什么?
越想越是憤怒!
她今生,就是背上一萬次罵名,也不肯為這群白眼狼委屈自己!
“不是妹妹不肯為姐姐周全。只是御賜之物,都是在皇家記錄在案的。哪里是小妹能做主的?大姐姐有暇在我這里哭訴,不如去求求老太爺?或許老太爺出面,能保護大姐姐免受損毀御賜之物的罪呢?”
婷瑤聽了,身軀微微顫抖——她一介庶女,空占了“長姐”的地位,其實在俞家老太爺的心理,算什么呀?若是大哥俞子軒,或許……
慌忙中,她對筆兒使眼色,筆兒會意,慌慌張張的跑了,去尋大少爺去。
此時,秋菊院早得到了消息,二太太母女拍手大笑還來不及,哪會出面解決糾紛啊?小丫頭來報,找了個借口避了過去,只在老太太院中玩笑取樂。
不久,大少爺俞子軒來了。
俞子軒今年十七歲,是俞家四代中最年長,也是最得老太爺看重的曾孫。他身量修長,因為長高的年紀,偏瘦,顯得非常文弱。身穿月牙白云雁細錦長衫,暗繡盤銀如意紋,容貌呢,頗為俊逸,可惜過度老成的作態,顯得眉眼中多了一層陰郁。
一看就知道,不太好相處。
他一進門,就沉聲哼了下,“女子宜貞靜清閑,行己有恥,做什么青天白日里吵吵鬧鬧!丟盡了顏面,還不速速安靜!”
婷瑤看到兄長來了,如見救星,眼淚流得更是狠了,“哥哥,哥哥……”一語未完,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不聽始末,只看她“委屈”到如此程度,還以為是俞清瑤欺負了她呢!
顯而易見,俞子軒就是這么認為——長幼有別,做妹妹的膽敢為難姐姐,還將姐姐逼得淚流滿面,這誰對誰錯,還用分辨么?
陰著臉,他一甩袖子,“婷瑤、清瑤,你們兩人跟我來。其他人,該干什么該什么去,別張狂的逾越本分!哪個不好,盡挑唆主子唯恐天下不亂的,直接發賣了去!”
疾言厲色,三言兩句,滿院子的丫鬟安靜了。
老太爺的住所,自然是整個俞家最為清幽之地,兩旁種植著四季常青的松柏,因此名喚“松濤閣”。平日里拜訪的客人雖多,但憑帝師的身份,也到了不想見誰,就不必應付的隨心所欲。便是族中子弟,也不是隨隨便便能見到老太爺的。
俞清瑤很意外,以碎鏡的代價,能得老太爺親口點名面見,是幸還是不幸?
她的心思太復雜了,一邊是多年的宿愿——因女兒身,前世今生都不曾見過近距離看過老太爺,更別提面對面談話了,是一大遺憾;一邊又是想到了放縱錢氏在內宅胡作非為,對老太爺的人格品行,未免失望。
思慮重重中,抬頭看到了俞子軒故作昂首、邁著大步,做君子的風姿,鄙薄不已。什么長子長孫,必成大器,承載俞家復興的希望!狗屁!
每每想到這位仁兄的作為,俞清瑤就想罵人。
她是女流之輩,也知道在皇帝一怒,血流成河。龍顏盛怒時,你犯顏直上,不是找死嗎?俯首認罪、不做辯解,才能保全自身。俞子軒可倒好,皇帝下令抄家時,他上竄下跳,拜訪百官,又把老太爺做帝師時候對誰誰有恩,拿出來宣揚——人家怎么辦?沒有良心的,四處躲避;有點良心的,只能上書,說老太爺是帝師,曾對朝廷有貢獻,如此云云。
所以,親近俞家的官員,被皇帝統統貶了,一個不剩。老太爺多年攢下的人脈,被毀得干干凈凈。
等到皇帝快大行時,回想往事,估計也覺得對不起老師,下令讓老太爺遷葬與帝陵,算是為俞家平反了。可那時,俞家徹底成了空架子。如四叔等養尊處優的男丁,受不了天上地下的落差,死在獄中。幾個小的,都養成了頑憊性子,沒了讀書求取功名的指望。
親近俞家的,也都七零八落,不成氣候。
這樣也罷了,古往今來,皇權之下,遭到滅家之禍的也不單單俞家一家!
可新帝繼位,仁慈寬宥,有感俞家無罪受罰,曾破例,想給俞家的長子長孫一個官做。俞子軒是怎么做的?他在牢獄里嚇破了膽子,被發配苦寒之地后,居然不敢回來!還上書皇帝,說自己罪人之身,無才無德,不配為官。
可恨他龜縮著不要緊,俞家的滿門清貴,都成了笑話!
對比前世今生,再看眼前昂首挺胸的某人,俞清瑤只覺得其人做作,外表坦蕩,似有君子之風,其實內里懦弱,膽小如鼠!是扶不上墻的爛泥!
這等人,居然被老太爺精心栽培了許多年?
看來,她必須要重新考慮老太爺的識人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