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外的一個村落。
天還未亮,薛仁就起來做飯,打掃院子。
雖然居住的是破木屋,但是院子里非常整潔,秩序有致,一花一草都安排的井井有序。
吃完稀飯后,他手持斧頭,開始劈柴,汗滴滾滾下落,但薛仁感覺十分滿意充足。
劈完柴,回到屋里,從珍貴的包袱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書籍,兩只黑黝黝的眼眸散發著異彩,他慢慢掀開,雙手捧著書籍,坐在門前大聲朗讀。
薛仁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不過他聽母親講過,他的父親是一名真正的大明人,而且他的父親是一名大明將士,威武雄壯,高大威猛,薛仁對這些深信不疑,他始終認為自己的父親是世界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他的母親是一個小部落首領的女兒,原本他的父親打完戰就要將他懷孕的母親接回大明京城,可是他的父親被那些該死的野蠻人殺害了,導致他童年只能生活在部落里。
而這本書籍是他父親留給他唯一的遺產。
“阿仁!阿仁!”
這時,一位少年風風火火地跑了過來,薛仁放下書籍,皺起眉頭,他讀書時最煩打擾,不過看到是自己的好朋友,于是壓下怒火說道:“怎么了?”
少年猛地想起薛仁的忌諱,連忙閉上大驚大呼的嘴,不過想起剛知道的消息,立馬又興奮起來,他一把拉住薛仁的袖子,大聲道:“阿仁,我有一個好消息告訴你,朝廷要征兵了。”
“征兵又怎么了?肯定不會找咱們的。”
薛仁立馬沒了興趣,又繼續拿起書籍,不過眼角閃過一絲羨慕。
如今的大明也不是誰都能夠當兵的,國家風平浪靜,一般只有漢家良家子才有機會,而像他這種夏人的身份,很難進入軍隊。
一想起穿著那威武的軍甲,他就抑制不住激動,可惜與他無關。
少年興奮道:“今日朝廷來了大官宣告旨意,說這次允許咱們當兵。”
薛仁一愣,隨后急忙問道:“真的?你沒有看錯?”
少年狠狠點點頭道:“沒錯,據說是皇帝親自下詔書,咱們大明要入關了,你知道什么是入關不?就是咱們大明東部有條峽谷,穿過那條峽谷就能進入關內,關內有許多奴仆,還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寶,無數的女人。”
少年狠狠晃了一下薛仁:“咱們要轉運了,阿仁!”
少年激動地語無倫次了。
薛仁慢慢回過神來,深吸一口氣,說道:“以往不是只有大明人才能當兵嗎,為什么這次讓咱們當啊!”
少年頓了一下,隨后哈哈大笑道:“管那個干啥,沒準是咱們大明皇帝見咱們可憐,對咱們開恩,反正我要去當兵了,只要立了功,我就可以成為大明人,剛才我在京城的父親說了,這次我要殺掉一個人,我就能認祖歸宗。”
說著說著,少年的眼淚流了下來,他抽泣道:“阿爹終于認我了,我娘親知道一定會高興壞了。”
這位少年也是夏人。
薛仁雙眸剎那間變大,氣息喘的急促,他反手拉住少年的胳膊,大聲道:“你說什么?成為大明人?”
“對,夏人殺一人就可以入籍大明。”少年擦拭著眼淚,邊說道:“阿仁,你武功高強,能文善舞,一定能立功,你一定可以成為大明人。”
薛仁快速問道:“大官還在不在?”
“還在,正在登記人數,我這不是來找你一起去參兵嘛。”
薛仁迅速放下書籍,然后拉著少年跑去。
“在哪呢?”
“這邊走。”
薛仁催促道:“跑快點,千萬別招滿了。”
“阿仁,等等我。”
兩人氣喘吁吁地向目的地跑去。
朱訓樘還是低估了人們成為大明人的熱情,他看著眼前一個個人頭,不禁心生豪邁之情,有這么多韭菜,不,是將士,何愁大業不成!
朱訓樘穿著便裝,望著登記的人群,恩恩,很是滿意。
簡單的征兵地點,排滿了長長的隊,一眼望不到頭。
登記的將士們忙得抓瞎,實在是人太多了。
而且竟然有許多少年,為此,不得不提高一些門檻。
“姓名。”
“薛仁。”
“年齡。”
薛仁手心出汗,非常緊張,他的年齡才剛剛十四周歲,不足參兵的十六周歲,所以生怕此次征兵落選。
“十六歲。”
登記將士手頓了一下,疑惑道:“真十六周歲?”
薛仁不帶猶豫地點了點頭。
“好,這是編號,三日后來這里報道。”
“拿著你的編號去東邊那個牌子領衣服。”
薛仁接過牌子,眼淚止不住在眼眶中打轉,不過他也算經歷過一些風雨,很快將這些情緒壓了下去,沉聲道:“謝謝。”
他低頭瞧著編號,輕聲道:“丙一百三十二。”
薛仁緊緊地握了握木牌,感覺全身充滿了力量。
心情漸漸平復,領完衣服后走出門口。
只看到他的好友穿著新領的軍裝,昂首挺胸,意氣風發地站在那里,看到的一剎那,激動地揮舞起手。
雖然軍裝的顏色是灰色,但他感覺卻是十分的霸氣威武。
“阿仁,哈哈,咱們可以當兵嘍。”
少年狠狠地摟住薛仁,薛仁一嗆,眼角流出一滴淚珠,也不知是激動還是嗆著了。
兩人結伴而行,大聲討論著:“我要入關殺敵!”
這樣的一幕比比皆是。
朱訓樘望著離去的薛仁,心中起了迷惑,剛才走過去的少年為何如此熟悉。
“陛下?”
朱小五輕聲道。
朱訓樘回過神來,轉頭望向朱小五。
“陛下為何對那個少年起了興趣。”
朱訓樘眉頭緊顰,說道:“剛才的少年好生熟悉,好像從哪里見過一般,你派個人調查一下。”
朱小五望了望那道人影,回道:“是。”
“現在招了多少了?”
朱訓樘不再想剛才的事情,詢問朱小五關于招兵的事情。
朱小五興奮道:“陛下,目前已經京畿之地招了大約三千個夏人,如果再算上各省的人,恐怕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