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一個在國內地位日漸崛起的名字。
這不是路澤第一次去戛納,是他第一次帶著作品去戛納。自從《爆裂鼓手》后,路澤的上一次帶著作品前往三大電影節之旅似乎還是14年初,想想真的已經蠻久了。有人說路澤折戟柏林之后就轉戰國內了,其實不然。
主要還是作品吧。
老實講路澤帶著作品前往電影節的時候,對作品還是有要求的。
不過在這之前,路澤5月1日拍完《三塊廣告牌》,恰逢國際勞動節。勞動最快樂,所以立馬接上訓練,也就沒回國,直接去了歐洲,因為回國耽誤時間。好吧,第一季度的財務什么的又要拖著了,不過好在最近也沒什么事情。
排練持續不了幾天,戛納就要開幕。
戛納電影節今年只有一個絕對的關注點,那就是路澤。因為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共有1869部電影報名參賽,最終21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就包括了《海邊的曼徹斯特》。
而更重要的是,今年尷尬的是華語片今年出現了“零入圍”的窘況——是的,不說主競賽單元,就說“一種關注”、“導演雙周”、“影評人周”等單元,都沒有一部華語片。
電影人方面,今年只有黃璐憑借《一只黃鳥》入圍國際影評人單元,路澤憑借《海邊的曼徹斯特》入圍主競賽單元。
所以基本上路澤包攬了所有關注度。
這一位新科影帝自吹很久的作品,又在金馬上放出那段意思模糊的獲獎感言,都令這一份期待更多了。
路澤備受關注,他自己也很期待,所以排練之后基本上都在忙這些事情。董越那邊,段一宏之后也會過來,基本上他也是聽說了路澤會參與這個項目才答應的,但是嘛...
路澤還以為簽合同了,結果沒簽。
董越說自己和他見面一共聊了四個小時,就有點剎不住車了,非常投緣的感覺,還說他做事認真...
所以最后還是沒簽嘛。
好吧,不說這些,董越那邊接到制片消息,說是要董越去他老家看看,據說那里很合適。于是看了幾張照片不錯,立馬咔咔跑過去,6號的時候給路澤發過來幾張照片說很合適,咔咔拍了一堆,然后又吭哧吭哧飛回來。
嘖,這些家伙真的是有錢。
當初我拍《心迷宮》的時候,哪有這個運氣,哪有這種環境。不過說起來忻導現在有名了,下一部片子《惡人》(后改名為《暴裂無聲》)今年開拍,路澤把武哥推過去,然后把彭彭推過去的時候被拒絕了。
好吧,也就這幾個老哥們不給面子了。
除此之外,熱吧正式定下了,這在圈里引起顯然大波。這部劇目前主角已經全部官宣,男主定了黃軒,所以按照已經曝光的內容來看,熱吧極有可能排進三番。
三番,就能算電影實績了。
小花圈子炸翻天,因為目前來說90小花基本上沒有爬起來的,熱吧主要對打的是85小花。
圈里人評價她能爬起來還能挺過這么多波黑潮,真的不容易,如果能扛過最后這一波,基本上就已經穩了。大導演的片子,90小花能參與就算贏了。
不過熱吧這一波也算穩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很巧妙地化解了一些傳言和尷尬,路澤最近也真的是不斷地發現熱吧真的長大了,可以獨當一面了。就不說別的,面對有些挑撥的問題,也能比較巧妙回應了;而面對尬黑,又果斷回擊。
5月9日,上午9點。
酒店內,路澤還是拿起了季度財務報表。提前個兩天來戛納,今天上午沒事,沒想到就是來看報表了。
公司這個季度主要還是路澤的代言費、專輯收益、片酬等等是大頭,熱吧李榮皓鄧紫琪的商業價值都還不錯,錢還比較多,然后零零碎碎的彭彭的《閃光少女》預付部分片酬,陳玉琪的廣告代言費用...
雜七雜八的,不過還算少的了。
正看著還有些困意,有人打來電話。
是張凡,匯報“L計劃”新上映影片的事情。這個計劃實施以來,有很多電影都開始產出了,少數還上了院線。
其中這部《喊·山》算是比較成功的了,在第12屆迪拜國際電影入圍后,又公關了個第2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閉幕影片,反響還不錯,馬上要在韓國試水了——華國每年電影其實很多,好作品就那么些,這部電影也算是上乘。
“行,可以,有什么困難記得隨時讓他們給我說。”路澤聽完張凡說5月25在韓國試水后,沒有給出別的意見:“讓他們也別太緊張了,我投這部電影本身就不是沖著賺錢去的。”
“可正是因為你不是沖著這個去的,他們才更不想讓你虧本啊。”張凡搖搖頭,雖然不到“士為知己者死”這么夸張,但很多人也都都很感激路澤能幫一把。
路澤便也嘩啦嘩啦翻過去兩頁紙,由得他們去了:“也行,緊張就緊張吧,我們當年可沒這些好處。要有啊,緊張個一段時間算什么。”
“L計劃”的導演是有分成的,開玩笑說如果出現《心迷宮》那種上億票房的,還能拿不少分紅呢。
閑聊幾句掛了電話。
下午,《海邊的曼徹斯特》劇組抵達戛納,雖然是刻意低調處理,但路澤接機劇組的照片依然出現在了各大即時新聞版面的頭條上。
這次的確關注度大,大到上頭也關注了這部電影。老實講《海邊的曼徹斯特》是英語片,一般總局是不太關注的,這次路澤算是例外了。
除了路澤一直受關注,也有別的原因。
今年零入圍對上頭來說還好,倒不是很有所謂,有所謂的是一些“華人毯星”已經各種開始造勢了。
華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電影票房市場,戛納作為商業與藝術結合的電影節,“華國元素”已經成為戛納近幾年來最熱的詞。各種“華國電影之夜”不算少,哪怕是今年零入圍,各大國產片劇組也不遠萬里飛到戛納做宣傳。好像去了戛納參與宣傳,就跟入圍一樣,鍍了一層金...
聽起來有些耳熟,但路澤表示不背鍋,至少他那時候沒有大手筆向戛納的場刊、戶外投放廣告。
話說回來,這些明星、片方的“鍍金行為”,對于華國電影的發展卻沒有多大作用。
當國內華語片作品缺席,而“戛納紅毯”頻頻上熱搜,其實對于關注電影的電影人來說還是尷尬的,因為這些關注點已經脫離了最重要的事情——作品。
上頭更希望看到更多優質的華語電影能在賽場上出現,是在不行華國電影人帶著其他作品出現,透過戛納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電影盛事,為更多世界觀眾看見。
但說實話,華國這幾年也就走出去一個路澤。所以這種情況下,為了不讓壞風氣占據主流,上頭更愿意捧路澤,所以《海邊的曼徹斯特》帶著很大的關注度出現在了人名日報第二天的一個版塊里。
路澤此行勝負未知,但前奏已經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