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八十八章 荊州之亂(上)

  “主公,蒯氏兄弟已離新野。UC電子書那蔡德珪的大軍不rì將至,我等還需早作準備。”

  諸葛亮臉色平淡,望著二萬兵馬雄壯的軍勢漸漸遠離后,向身旁的劉備輕聲而道。劉備微微頷首,神色亦是淡然,仿佛并不懼怕蔡瑁的大軍,平靜答道。

  “軍師所言甚是。若是此役能將蔡德珪一舉擒得,萬事濟也!”

  劉備和諸葛亮在城門外相談了一陣后,便齊齊趕回城內。兩人背影,漸漸混合,融合一處,仿佛有一條龍影顯現,甚是奇異。

  約過了十來rì后,蔡瑁在武陵境界,領著一眾心腹將士,遙遙眺望。蔡瑁在數rì前,已從回報兵士口中得知,劉備已接領旨,將二萬兵馬交予蒯氏兄弟之手。蔡瑁得知后,雖喜但卻想諸葛亮多謀,在未親眼見得這二萬兵馬回歸武陵,他絕不敢輕舉妄動。而按時rì來算,蒯氏兄弟若無意外,此時應該引軍趕到武陵的境界。

  蔡瑁等了許久,仍不見遠處有所動靜,心里不由起了幾分急意。就在此時,忽然身邊有幾個將士呼叫。

  “來了!!前方十里處風塵大作,定有大部兵馬行來!!!”

  蔡瑁聽言臉色一凝,速速放眼望去。只見十里外風塵大作,漸漸馬蹄聲、腳步聲、兵戈震動聲,齊齊激蕩而起。蔡瑁忙令周遭做好準備,提防襲擊。

  不久后,一隊快騎先是快疾奔來。蔡瑁認得領兵之將,正是前年隨軍進駐新野的荊州將領其中之一。那將趕到蔡瑁面前,下馬報道,告之蔡瑁前方那部兵馬,正是蒯氏兄弟從劉備手中接領而歸的二萬大軍。

  少時,風沙瀟瀟,旌旗飄揚。蒯氏兄弟下馬趕到蔡瑁面前,作揖稟告。告畢,蔡瑁朗聲大笑不止,仿佛以見到新野城被他麾下大軍吞滅,劉備被誅,諸葛亮被他所擒的景象。

  這時,治中鄧義在四處張望了許久,忽然臉色一變,在蔡瑁耳邊低聲數句。蔡瑁聽畢,眉頭一皺,遂向蒯氏兄弟問道。

  “兩位蒯公,為何軍中不見大公子身影?”

  蒯越一聽,即向蔡瑁說出早已準備的說辭稟道。

  “回稟蔡將軍。我等兄弟到新野后,曾向大耳賊問過大公子的所在。大耳賊卻說大公子從未來過新野。我等兄弟二人,派人在新野城內探尋了一番,亦無得之大公子的情報。或許大公子當真未有去新野。亦或許是大耳賊有意隱瞞,私下藏住了大公子。”

  蔡瑁聽罷,冷笑一聲,心中暗付即使這劉備有心藏住那劉琦,等他麾下攻破新野城時,劉琦亦是難逃一死。

  對于蔡瑁來說,劉備才是最大的威脅,只要解決了劉備,那生性孱弱的劉琦,孤掌難鳴,諒他也翻不出什么風雨。

  蔡瑁想畢,即不再都在此事上留心,命身邊心腹將士,接領蒯氏兄弟所帶二萬兵馬內的各部部署,整頓完畢,遂引著一眾兵馬趕回武陵。

  劉備將二萬兵馬還予荊州,眼下新野兵力空虛,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那諸葛亮有天大的能耐,手下無兵,便如同被撥去爪牙的猛虎,任人宰割。

  數rì后,蔡瑁假寫遺囑,宣告荊州眾官,劉表已逝世,又依照遺囑命二公子劉琮為荊州之主。時下漢壽郡治大殿內,荊州眾官一片嘩然,眾人皆臉色復雜。幕官李珪忽然走出,厲聲喝道。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必生禍事。昔年袁氏正因如此,以致被曹cāo剿滅,基業盡毀。當今可急發哀至江夏,請大公子為荊州之主,就命劉皇叔一同理事。北可以敵曹cāo,南可以拒孫策。此乃萬全之策也。還望二公子不要因一時貪玉,以致先君基業盡毀!”

  李珪此言一出,頓時殿內眾官臉色又是一陣變化。有數人玉言又止,亦想要附和,但卻見到在劉琮旁側的蔡瑁那一臉寒冽的冷笑,立馬止住念頭,不敢相視。

  蔡瑁瞪大這雙目,暗暗地觀察著殿內眾人的表情,隨后一步踏出,手指李珪怒聲喝叱道。

  “你何人,敢亂言以逆主公遺命!如今二公子初登大位,你便立即出言反對。李珪,你可是要造反耶!!!?”

  李珪聽著蔡瑁這jiān賊逆臣,竟敢反來說他造反,氣的渾身火氣頓暴,怒聲大罵道。

  “蔡徳珪!!你內外朋謀,假稱遺命,廢長立幼,意玉何為,荊州無人不知!昔rì你曾多番謀害劉皇叔,怕其成你心腹大患。如今先君剛逝,你另一邊又假傳令旨,奪回劉皇叔的兵馬,實乃其心可誅!眼見荊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故主有靈,必當殛你!

  諸位同僚,你等皆深受先君恩德,眼見蔡氏只手遮天,如那暴秦趙高,豈能坐視不管,獨保全身!他rì九泉之下,你等有何面目面對先君尊靈!!”

  李珪怒聲暴喝,字字言詞,如同一柄柄利刀刺在一眾荊州文武的心中。蔡瑁轟然大怒,立即喝令左右推出斬之。李珪至死大罵不絕。直至刀落項脖,仍舊在痛罵蔡瑁忤逆,不得好死。

  一聲刀落響聲,隨后便是頭顱掉地之聲。殿內一片死寂,鴉雀無聲,無人敢言。劉琮臉色慘淡,望著殿下眾臣如此畏懼蔡瑁,忽然間他心中不覺心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悲愴。

  于是蔡瑁遂立劉琮為主。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命治中鄧義、別駕劉先守荊州。就葬劉表之柩于襄陽城東漢陽之原。

  蔡氏猖獗,仿佛整個荊州已屬其掌下之控。即rì,蔡瑁又令劉琮頒發領旨,宣告劉備十般罪狀,通告荊州各個郡縣。在這十般罪狀的指責之下,仁義無雙的劉備,立即變為作惡多端、十惡不赦的jiān佞叛賊。荊州百姓大多卻是不信,不少者為劉備喊冤,但荊州各地布滿蔡氏眼線,那些為劉備喊冤者,皆被蔡氏族人領兵捉拿,強加叛徒之罪,暗下處理。于是荊州百姓敢怒不敢言,荊州人心惶惶。

  就在此時,蔡瑁大起兵馬,令鄧義為第一隊,劉先為第二隊。東曹掾傅巽為第三隊,蔡瑁自領諸將為第四隊,每隊各引兵二萬。封大將宋忠為偏將軍,領兵三千為先鋒。蔡瑁令諸將整頓兵馬,不rì即將出兵新野。

  黃門侍郎王粲聽聞此事,連忙來見劉琮、蔡瑁,進諫而道。

  “劉備乃漢室宗親,且仁義布于四海,深受荊州百姓愛戴,今蔡將軍興此無義之師,恐失荊州百姓之望。還望主公三思!”

  劉琮聽言臉色一變,遂望向蔡瑁。蔡瑁一臉冷酷,要穩荊州,劉備不得不除,況且就因這劉備在荊州深得人心,才令蔡瑁忌憚無比,出兵新野勢在必行。蔡瑁豈會管有義或是無義!

  話說這王粲雖長得容貌瘦弱,身材短小,但卻是荊州有名的名士。傳說王粲幼時往見中郎蔡邕,時蔡邕高朋滿座,聞王粲至,倒履迎之。賓客皆驚而問,蔡中郎何獨敬此小子耶?蔡邕微笑而道,此子有異才,老夫不如也。

  就連文學大鱷蔡邕,亦如此重視王粲,可見王粲才能何等了得。王粲博聞強記,人皆不及。荊州多有名士不信,曾有一者,與王粲嘗觀道旁碑文一過,那學士忽問剛才碑文,王粲只看一眼,竟能倒背如流。有一次,王粲觀人弈棋,兩人故將棋局撥亂,然后問王粲可否擺出,王粲甚是平淡,復為擺出,不差一子。同時王粲又善算術,其文詞妙絕一時。昔rì劉表重其才,視王粲如上賓。

  王粲乃盛極一時之名士,蔡瑁平時亦對其尊讓三分,縱使王粲曾多番向劉表指責于他,蔡瑁仍是以禮相待。不過此時王粲卻阻礙他一統荊州的大業,蔡瑁哪里再能容忍,當下指著王粲怒聲喝道。

  “劉備乃逆命之臣,昔年先君在世時,就已妖言迷惑,暗中取利,玉想圖謀荊州。時下其諸葛亮相輔,其勢漸大,豈容不急討之!”

  “蔡將軍此言差矣,劉皇叔仁義愛民,凡事皆以荊州利益為先。前番若非其舍命把守新野,擊敗五萬曹軍,荊州此時早已落入曹cāo之手!荊州深受劉皇叔之恩德,若出軍討之,是為不義也!”

  王粲立即犀利回駁而道。蔡瑁冷哼一聲,遂又說道。

  “君豈不聞,昔rì劉備于陶謙、袁紹麾下之事,兩人以國士之禮相待。劉備卻反而暗中圖謀,奪之徐州,袁紹兩員大將皆因其而死!如此可見,劉備實乃世間梟雄,那表面仁義,全是虛偽!”

  王粲臉色一變,剛玉再諫,便被蔡瑁厲聲叱退。蔡瑁向左右下令。

  “新野之事,如有再諫者,必斬!!!”

  王粲被兵士驅趕出府,仰天嘆道。

  “惡臣攏權,主公尚少。蔡德珪,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敗乎!”

  時蔡瑁家客聞此言,那家客曾遭王粲羞辱,一直懷恨在心,當即私下報知蔡瑁,又言王粲平rì每每狎侮將軍,在暗地里又與荊州官僚常言將軍乃亂荊州之禍賊。

  蔡瑁大怒,遂命廷尉捕捉王粲。時下王粲府內有兩位友人,正對坐弈棋。左右急報。

  “王粲被廷尉執去,將斬矣!兩位明公只是王粲之友,何不急避?”

  二友相視一眼,卻淡然笑道。

  “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我等與王粲交好,蔡德珪心胸狹窄,豈能容之。”

  言未已,廷尉又至,盡收王粲家小并其二友,皆斬之,號令將王粲尸招擺于市。王粲平rì結交好友,皆聞訊趕來,伏尸而哭。蔡瑁聞之,大怒,玉盡殺之。蒯越心有不忍,連忙勸告。“王粲剛直太過,乃取禍之道。今其友王粲死而來哭,乃義人也,不可殺。否則將軍必因此事,大減名聲!”

  蔡瑁卻是不聽,仍要執意而為。王粲之友,數十余人,盡被蔡瑁所斬。至此,蔡瑁名聲大惡,荊州上下官民,皆對其暴虐,懷有怨氣。

  時后劉琮聞之其舅蔡瑁這般猖獗,這時才是醒悟,蔡瑁立他為主,只不過將其當做一個傀儡,更好地cāo縱荊州大權。劉琮雙親剛逝,又遇至親所叛,萬念俱灰,終rì沉迷酒色,不理政事。

  蔡瑁亦樂得如此,待各路兵馬準備完畢,即rì出兵新野。先鋒宋忠引三千騎兵先行,殺往新野而來。

  同時在新野城內,早有細作報之,蔡瑁聚兵八萬,即將殺來的情報。諸葛亮與劉備相視一眼,兩人眼中皆無急色,反而頗為倘然。

  原來諸葛亮早作布置。在數rì前,諸葛亮忽差人四門張榜,曉諭居民。不論老幼男女,愿從者,即于今rì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一邊又差孫乾往河邊調撥船只,接應百姓,差糜竺護送各官家眷到樊城。一面聚諸將聽令,各做調配。

  第一隊,陳式引一千軍趕往白河上流頭埋伏。其中各部兵士,各帶布袋,多裝沙土,遏住白河之水,至來rì三更后,只聽下流頭人喊馬嘶,便知蔡瑁軍到,立即急取起布袋,放水淹之。

  第二隊,劉封引一千軍去博陵渡口埋伏。此處水勢最慢,蔡瑁兵馬被淹,必從此逃難,可便乘勢殺來接應。不必戀戰,廝殺一陣,便可繞路而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