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51【非我族類?】

  風雪之中,二騎奔來。

  肅州(酒泉)東城門的官兵,正窩在門洞里喝酒抖暖。見到有人來了,都懶得挪動腳步,只問道:“有路引文書沒?”

  潛意思是,沒路引要收入城錢!

  袁達喝道:“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少詹事、陜甘總督王若虛在此,肅州守將還不快快來見!”

  守城官兵立即打起精神,又見王淵和袁達非常年輕,半信半疑不知該作何反應。

  王淵也不難為他們,下馬走過去,拿出自己身份文書。他讓一人進城通報,隨即跟其他人閑聊起來:“肅州城有多少軍士?”

  守城官兵小心回答:“五六千。”

  王淵問道:“到底是五千,還是六千?”

  守城官兵吞吞吐吐道:“這……這我也不太清楚。”

  王淵又問:“幾日一操?”

  守城官兵說:“不下雪的時節,半月一操。”

  嗯,半月一操,已經算訓練刻苦了,肅州城的負責人應該嘉獎。

  現實就這么扯淡。

  王淵再問:“軍餉可如實發放?”

  “這個……不好說,”守城官兵模棱兩可道,“反正現在比以前日子好過些,至少大家能活得下去。”

  兩年前,肅州出過貪腐案,軍方一把手和二把手全換了,估計新上任的軍官相對比較收斂,所以這個官兵說自己還能活得下去。

  跟守城官兵沒聊多久,甘肅副總兵徐謙、都指揮僉事陳鎧,便騎著馬兒瘋狂奔來城門。

  “卑職徐謙(陳鎧),見過王學士!”兩人同時單膝下跪。

  這面子給得很足,王淵也投桃報李,攙扶他們說:“兩位將軍請起。”

  二人引著王淵入城,走了一段路之后,發現街面明顯更加繁華。

  徐謙介紹道:“此地名為發放十字。”

  很古怪的名字,但王淵一聽就懂。

  十字即十字路口,發放特指發放罪犯。想來,被發配到肅州充軍的罪犯,就是在此地簽收正式落戶。同時,刑滿釋放人員,也是在此地刑滿釋放——流放是一輩子的事兒,刑滿也不能回家,只能留在肅州建設大明邊疆。

  這個十字路口,以及周邊街道,應該是整個肅州城最活躍的所在。住在這里的都是人才,有盜賊、有詐騙犯、有殺人犯、有政治犯……反正各行各業,五花八門的精英都居于此地,有些甚至已經傳了兩三代人。

  王淵又問及更深入的話題,徐謙和陳鎧都叫苦不迭。

  肅州以前非常繁華,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可惜大明多次對吐魯番進行經濟制裁,商貿隔三差五中斷,已經有好幾年不通商了,現在也就跟關西七衛做做生意而已。

  幾人走在街道上,突然一個文官騎馬而來,落地拱手道:“甘肅兵備副使陳九疇,見過王總制!”

  “陳兵憲有禮了!”王淵回禮道。

  陳九疇是楊廷和派系的人,而且非常年輕,比彭澤稍微要靠譜一些。

  歷史上,彭澤一來就跟吐魯番議和,陳九疇直斥其沒有擔當。而且,陳九疇也料到吐魯番不會罷休,于是在彭澤班師回京之后,立即整軍備戰以應對變化。

  《明史》記載,吐魯番大軍東侵,攻破嘉峪關。陳九疇從甘州星夜疾馳肅州,率領軍民守城,又主動出擊殺敗吐魯番,成功守衛了大明疆土。

  是不是很厲害?

  真實情況卻相去甚遠,在彭澤離開之后,陳九疇自知兵力和財力,都不足以守御關西之地。于是,他對嘉峪關以西的國土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但他也確實整軍備戰,把守衛嘉峪關作為戰略底線,這比較符合當時的大明國情,也不能說他完全做錯了。

  陳九疇錯的地方在于謊報軍功,他只是守住了肅州城而已,吐魯番是被小列禿捅屁股打跑的。當時,陳九疇暗中聯絡瓦剌部落,對吐魯番大軍進行前后夾擊,事后報功卻只字不提瓦剌友軍。而且,他還將自己的功勞夸大,說自己殺死了吐魯番王,其實滿速兒只是受了輕傷。

  直至嘉靖朝大禮議,陳九疇謊報軍功的事情,才被楊廷和的政敵捅出來,直接被嘉靖扔去發配邊疆。

  但還是那句話,陳九疇至少比彭澤靠譜,他的腦子是非常清醒的,而且還知道聯絡瓦剌出兵!

  夜晚,王淵與陳九疇密議。

  在詳細說明局勢之后,陳九疇問:“不知王總制有何方略?”

  “收復哈密,重創吐魯番。”王淵說。

  陳九疇道:“收復哈密容易,重創吐魯番則非常困難。吐魯番已經今非昔比,動輒能召集兩三萬騎兵,把瓦剌小列禿諸部打得節節敗退。而關西之地,漢民非常稀少,再加上路途遙遠,后勤補給難上加難,不可能長期供養大軍。”

  王淵問道:“陳兵憲的意思是?”

  陳九疇說:“以我觀之,三五年之內,吐魯番必然占據關西七衛,然后兵鋒直指嘉峪關。我等應該厲兵秣馬,修筑嘉峪關長城,將吐魯番擋在關外!”

  王淵有些不高興,質問道:“關西之地的大片國土就不要了?”

  陳九疇說:“關西之地,本就屬于羈縻疆土,軍民皆為異族。那里非但不能征收賦稅,反而需要大明的財政支持。以前設置關西七衛,是用來做西域緩沖地帶,如今吐魯番興盛,關西土地已經無法再緩沖。不如嚴守嘉峪關,一來更方便守御,二來可以減少錢糧消耗。”

  這話似乎沒有錯,綜合了大明和西域的實際情況,而相應作出的最優戰略調整。

  問題是,羈縻地區也是大明國土,怎么可能直接放棄掉!

  若沒有關西七衛做緩沖,今后滿速兒可以直接進攻嘉峪關,那就不再是反復爭奪哈密城的事兒了。

  王淵也不當面斥責,只安撫道:“陳兵憲好生備戰,容我出關巡視一番。”

  陳九疇提醒說:“關外頗多吐魯番奸細,王總制要多加小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便是關西七衛的守將,也不能相信依靠他們。”

  這話特別扯淡!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問題是異族也不可能同心啊。

  關西七衛雖為異族(蒙古人),但基本都忠于大明朝廷。因為吐魯番太殘暴了,一來便是燒殺搶掠,幾十年不斷爭奪,哈密城的人口只剩下幾千,其他城池也被殺得人口銳減。

  在弘治年間,別說關西七衛的蒙古人,就連吐魯番那邊的蒙古人,都紛紛內遷投靠大明朝,死活不愿被東察合臺汗國統治。

  一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把心向大明的關西七衛,全都推到敵人那邊去?

  純粹是為自己的無能找借口!

  翌日,王淵找陳九疇要了個會說漢話的蒙古向導,帶著袁達餐風宿雪直奔嘉峪關而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