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745【御駕親征】

  寧搏濤、盧升還未回京,王淵就收到養子王芳的密信。

  把莫臥兒皇帝趕去波斯,占領整個北印度地區,蘇爾王朝的開創者舍爾沙……陣亡了。

  這貨非常頭鐵,居然帶兵征討拉其普特國。

  拉其普特國,按照后世的行政概念,擁有巴基斯坦部分領土,以及整個拉賈斯坦邦和部分古吉拉特邦(作為民族,拉杰普特人遍布印度)。

  在錫克族興起之前,拉杰普特人是印度最強的戰斗民族。他們的祖先來源復雜,有塞種人(原居新疆)、貴霜人、匈奴人、安息人、希臘人、嚈噠人(白匈奴)……千百年來不斷混血,與印度土著融合而形成一個民族。

  而且拉其普特是印度教國家,周邊密密麻麻全是綠教勢力,卻誰都拿這塊地盤沒有辦法。

  就連莫臥兒開國皇帝巴布爾,當年攻打拉其普特都撞得滿頭包。

  舍爾沙也撞上去了,直接戰死沙場,建國沒幾年的蘇爾王朝瞬間內訌,幾位王子開始用刀劍展開奪位斗爭。

  王淵得知此消息,立即動身前往古吉拉特,把國內各種政務全部交給首相王崇負責。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抓住機會干翻蘇爾王朝,不能留給對方任何喘息的機會,王淵這次甚至要御駕親征。

  舍爾沙建國數年,除了打仗還在干什么?

  宗教寬容,以綠教為主,以印度教為輔,大量任用印度教貴族為軍政官員。

  改革賦稅,丈量土地,發展農業,鼓勵工商,修建官道,建立驛站,統一幣制,設省立縣,中央集權!

  王淵聽聞舍爾沙的一系列政策,哪里還敢怠慢?

  讓此人繼續發展下去,蘇爾王朝將成為勁敵,必須將這個政權扼殺在搖籃當中。

  不得不說,舍爾沙是個英雄,文治武功都傲視整個印度,可惜全盛之時居然死在戰場上。

  走到黑天河上游,王淵遇到返程的寧搏濤、盧升等人。

  “拜見陛下!”

  “辛苦各位了。”

  寧搏濤微笑道:“陛下,西北二國已滅,五公子(王驥)正在帶兵東征。”

  王淵說道:“舍爾沙死了。”

  “啊?”寧搏濤隨即大喜,建議道,“可趁機出兵北方。舍爾沙改革力度太大,得罪了無數貴族王公,如今他突然身死,其國內必然亂成一團!”

  歷史上,胡馬雍憑借少量波斯兵,就能殺回印度復興莫臥兒帝國,其主要原因便是舍爾沙的改革太招人恨。

  如果舍爾沙不改革,不中央集權,而是得過且過,做一個糊涂蘇丹,那么十個胡馬雍都別想復國,莫臥兒王朝只能窩在阿富汗的大山里!

沒錢?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號書友大本營  免費領!

  比賈普爾王室被帶上來,蘇丹和大王子都死了,只剩昌德比比和其他王子公主。

  “拜……拜見國王陛下!”

  一群王室成員齊刷刷跪地,口中高呼剛學的漢話,語音古怪得沒幾個人能聽懂。

  王淵笑問:“你怎么不跪?你的丈夫已死,你的兄長已經歸順于我,你是以什么身份站在我面前?”

  昌德比比想了想,終于緩緩跪地。

  但其他王室成員,都被嚇得戰戰兢兢,腦袋如同鴕鳥般扎在地面。而昌德比比則毫不畏懼,抬頭仔細打量王淵,兩人視線相交她也不挪開。

  王淵贊許道:“有些膽識,你今年多大了?”

  昌德比比回答:“十七歲。”

  王淵終于有些驚訝:“十七歲有此膽略,實屬難得。可愿為我兒之側妃?”

  昌德比比反問:“你的兒子會治國打仗嗎?”

  王淵笑道:“暫時還不怎么會,但跟這里的蘇丹相比,他的治國能力絕對更優秀。”

  昌德比比說:“我一路而來,聽到很多關于陛下的傳說,您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與其嫁給您的兒子,我為什么不能嫁給陛下您本人呢?”

  王淵被逗得發笑,說道:“我都快五十歲了,當然是嫁給我兒子更好。”

  昌德比比說:“英雄不問年齡,我若再嫁,只會嫁給一個大英雄,而不是嫁給一個昏庸的王子。”

  王淵用挑剔的眼神看著她,問道:“你有什么本事,能夠有資格嫁給我?”

  昌德比比說:“我會七種印度語言,會三種印度文字,而且我正在學習漢語。您把我帶在身邊,無論出征到哪里,都不需要再任命翻譯官。”

  王淵點頭說:“這個理由很合適,那你就跟在我身邊吧。”

  昌德比比說:“根據教義,寡婦再嫁,需要為亡夫守制四個月零十天。在此期間,請陛下能尊重我一些。”

  王淵不置可否,只是說:“這個教義不錯,比印度教的陋習更好。”

  印度教還在玩寡婦殉葬,不殉葬就得不到世人尊重,若是再嫁必然遭到世人羞辱。不想死又不想遭受歧視的印度教寡婦,往往選擇成為神仆,她們改變姓氏,穿獨特的衣服,意思是把余生都獻給神靈。

  這次出發之前,王淵下令處死300多個印度教平民。

  被處死的平民,都是從北方逃難而來。他們不敢反抗蘇丹聯軍,卻在諸多同伴死后,逼著八十多位寡婦殉葬。無非是想寡婦死后,以親人或朋友的身份,獲得對方逃難時攜帶的財貨。

  他們真動手了,接連殺死十多個寡婦。

  宋靈兒帶著侍女阿惹,還有戚繼光的妻子王瑛騎馬出游,正好撞見這些印度教平民的“壯舉”。

  問明情況,宋靈兒大怒,親手斬殺數人,把參與者全抓去見王淵。

  王淵不但下令全部處死,還讓王崇頒布一道《寡婦再嫁令》,并將那些幸存的寡婦全部許配給漢人移民。

  寧搏濤指著地上那些王室成員:“陛下,這些人如何處置?”

  王淵笑道:“阿眉(黃峨)就要到沛陽了,她要在京師大建學校。將這些人貶為庶民,全部送去學習漢字。一年之后,若不能默寫《三字經》,若不能放棄信仰綠教,就一股腦兒全殺了。還有,你回去之后立即下令,直接讓水師駕船回大明,把和尚道士們趕快接來傳教。”

  佛教神明跟印度教有重合,在官方支持配合下,忽悠沒資格聆聽教義的首陀羅和賤民,估計傳教速度會非常快。

  至于道教,則以沿海、沿河地區為傳教基地,因為媽祖也是道教神明。

  寧搏濤、盧升等人,帶著俘虜和戰利品回京。

  王淵則帶著一千騎兵,還有百十個親衛,來到西海岸坐船前往古吉拉特。

  海上。

  戚繼光持刀立于王淵身后,身軀筆挺,頗為自豪。王太師本就是他的偶像,如今成了親衛,干啥事兒都覺得有勁。

  昌德比比還不會說漢語,她跟王淵交流時,一直需要翻譯傳話。

  “你的父親,你的公公,你的丈夫,都被我的士兵所殺,你就不怨恨我嗎?”王淵問道。

  昌德比比說:“我的丈夫,是宰相殺死的。至于我的父親,是他先入侵天竺國,戰死沙場不能怨恨任何人。”

  王淵說道:“你太理性了,很不招人喜歡。”

  昌德比比說:“我一向如此。”

  王淵問道:“你心里藏著事情?”

  昌德比比道:“請陛下盡量善待我母國的百姓,也請陛下給我的兄長們一個善終。”

  王淵微笑:“你的這句話,讓我很想把你推進海里,免得今后留下一個禍患。”

  昌德比比說:“我從小跟隨最好的老師學習,我知道印度是什么狀況。每一次異族和異教統治,都會伴隨大規模的驅逐和屠殺,我只希望陛下的手段能溫和一些。”

  王淵說道:“我做事一向很溫和,就怕有人逼我動手。”

  昌德比比道:“那他們就是咎由自取。”

  請:m.lvsetxt.cc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