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779【大明制霸殷洲與日耳曼尼亞王國建立】

  最強,最快更新!

  關中大地震,受災地區為101個縣,西安小雁塔被直接震掉兩層。

  似乎世界線被收束了,這次遇難的最高官員,依舊是致仕的尚書韓邦奇。韓閣老正在家里睡覺,地震把火炕給震裂了,整個人掉進炕坑里被燒死。

  王淵是一年之后,才知道韓邦奇的死訊,特地寫了一篇悼文送去陜西。

  歷史上,此人因得罪地方太監遭罷官,復起之后又被各種排擠。他做官期間,從不公款吃喝,就連買肉,都是用祿米到市場上交換。其人尤擅數學,經史子集皆通,還研究天文、地理、音樂和兵法。

  而在這一個時空,韓邦奇最初為楊黨,比王淵早一屆中進士。

  直至王淵開始大范圍改革,韓邦奇才迅速展露頭角,一步步走進改革派核心圈子。王淵出海之時,韓邦奇為右都御史,負責督理全國河道水利,干了幾年便因病辭職歸鄉。

  沒成想,居然死于地震。

  田秋全面接手朝政之后,震后重建工作迅速推進,足足調派近百位改革派官員,撥款三百萬兩白銀到晉、陜、豫三省。除了重建和賑災,還有就是控制瘟疫蔓延,死于震后瘟疫的百姓,數量已經超過地震死難者。

  因為涉及無數朝廷撥款,期間還要搞攤丁入畝,彈劾奏章如雪花般飄往京師。

  田秋表現出讓人刮目相看的鐵腕,他把這些奏章全部扛下來,并直接在朝堂上許諾,干完這一票他就辭職走人。

  可惜,震后工作剛走上正軌,田秋就心力交瘁而亡。追加太傅,謚號“文穆”。

  剛進內閣不久的史道,同樣累死在任上。追加太子太師。

  朱載堻郁悶至極,召見嚴嵩、夏言,二人立即請辭。三請三辭,允之。

  大明首輔變成湛若水,甘泉心學的開山鼻祖,王陽明的至交好友。

  大明次輔變成夏邦謨,楊慎的至交好友,一個公開與楊廷和鬧翻的舊楊黨,但又不肯融入王黨的改革實干派。

  王陽明的親傳弟子聶豹,核心改革派成員,被皇帝調回中樞,緊急入閣輔政。

  新一屆的內閣三駕馬車形成,隨即爆發劇烈沖突。

  夏邦謨和聶豹,都是改革實干派,而且都是火爆脾氣,兩人還不是出自同一派系的。他們都提倡深化改革,具體施政卻又矛盾重重,經常在內閣吵得面紅耳赤。

  好在首輔湛若水是謙謙君子,總要站出來平息爭吵,結合二人意見制定政策。

  湛若水已經九十歲了,很快被搞得身心疲憊,只當了半年首輔就鬧辭職。皇帝還不好意思挽留,只能批準。

  夏邦謨自動晉升為首輔,但他根基不深,斗不過王黨首領聶豹,大部分時候還是聶豹說了算。

  作為聶豹的親傳弟子,徐階順利上位執掌禮部,很快被言官瘋狂彈劾貪污。

  經查,徐階自己沒有貪污,但其家人卻瘋狂兼并土地,而且使用的手段不甚光彩。當初聶豹在華亭縣開墾的萬畝良田,已經有一大半成了徐家的田產;聶豹在華亭縣疏通的三萬條水渠,約有四分之一被徐家長期霸占。

  聶豹大怒,那些都是他的起家政績,居然被自己的學生悄悄吃掉!

  徐階就此罷官為民,徐家被罰沒十萬畝土地。

  此后,夏邦謨被迫妥協,開始跟聶豹聯合執政。

  夏邦謨提出在全國推行“攤丁入畝”,聶豹予以默契配合。

  聶豹提出改革市舶司制度,夏邦謨也交口稱贊。就此,海貿實行“商社制”,只有在各地市舶司注冊商社,并且每年運輸足額糧食回大明,才能獲得市舶司頒發的進出口執照。

  聶豹的商社制,其實就是公司制,而且每年頒發的公司牌照有限。

  許多小規模的海商,只能合伙組建商社,因此誕生無數“股份制進出口貿易公司”,極大的方便了朝廷對海商的管控,同時也催生了許多民間走私團體。

  夏邦謨和聶豹領銜的內閣,被民間戲稱為“豹子內閣”。

  “謨”取諧音“貘”,《爾雅》釋義為“白豹”。

  夏邦謨是豹子,聶豹是豹子,豈不就是“豹子內閣”?

  “豹子內閣”一反之前幾屆的溫吞,對內銳意改革,對外積極擴張。

  中美洲之主陳立,被封為“東海伯”,中美洲被劃為好幾個縣,皆由朝廷派遣流官擔任知縣。

  陳立卻不怎么聽話,接受伯爵封號,稱病拒不回朝。

  朝廷派去的知縣,陳立也禮敬有加,但將知縣給架空,每年又交稅運回大明。

  如此配合而又不配合,讓朝廷毫無辦法,只能默認陳立的半獨立地位。

  “豹子內閣”執政的第三年,大明與西班牙爆發“殷洲海戰”,隨即殷洲總督開始進兵墨西哥,陳立被迫率軍跟著一起北伐。

  墨西哥、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哥斯達黎加,皆入大明殖民版圖。印加帝國(秘魯和智利北部),則被大明經濟控制,成為大明的商品傾銷地。

  墨西哥鑄幣廠,連帶許多座金銀礦,都被大明殷洲總督笑納。

  西班牙的殖民勢力,被趕回古巴和海地島。

  至于陳立,實控墨西哥西南部沿海、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正冊人口16萬,副冊人口8萬,余冊人口25萬,可隨時調動數萬大軍打仗。但是,他的海軍很弱,依舊得聽朝廷的話,至死都不敢公開列土稱王。

  西班牙為何那么不經打?

  因為,西班牙已經裂開了。

  法國國王亨利二世,不斷挑釁西班牙,大量屠殺西班牙的邊境平民。

  債臺高筑的西班牙,短時間內沒錢打仗,竟然選擇步步退讓。

  亨利二世得寸進尺,用從王淵那里賒購的幾千滑膛槍,組建了一支強大的火槍部隊。歷史上,這貨只占領了西班牙三個主教區,而今一口氣占領五個主教區(這些地盤靠近德國,后世多為法國領土,但此時歸屬于神圣羅馬帝國)。

  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終于坐不住了,率領六萬大軍親征。

  在梅茲圍城半年不克,西班牙軍隊糧草耗盡,查理五世自身又痛風加重。西班牙被迫撤軍時,被法國軍隊追擊,傷亡四萬余人,查理五世威嚴盡失。

  法國領土擴張,西班牙嚴重衰落。

  就在此時,德意志新教貴族趁機鬧事,西班牙根本無力應付,只能與新教貴族締結合約,承認新教在神羅的合法地位。

  教皇大怒,將查理五世斥為異端。

  先是被法國吊打,接著又被新教貴族欺負,而今再內教皇打成異端,自己又整天痛風難忍,查理五世終于撐不住了。

  這位宣布退位,躲進修道院侍奉上帝,將西班牙本土和尼德蘭交給兒子,將神羅和奧地利分給弟弟。他的兒子繼任西班牙國王,他的弟弟繼任神羅皇帝和奧地利大公。

  腓力二世剛剛繼任西班牙國王,尼德蘭七省就開始鬧獨立,西班牙無敵艦隊都調去封鎖尼德蘭了。

  就在此時,大明在殷洲與西班牙爆發海戰,西班牙根本就沒有幾艘戰艦可用!

  大明在瘋狂搶奪西班牙殖民地的時候,歐洲“第二次北方戰爭”爆發。

  伊凡雷帝一邊搞改革,一邊瘋狂擴張,已然征服阿斯特拉罕國,將整個伏爾加河盆地納入治下,又將北高加索地區變成自己的附庸。這貨回身就打“波蘭立陶宛”,并與“北歐之王”王驥結為同盟。

  種田十年的王驥,出兵征討勃蘭登堡和薩克森,逼得德意志新教貴族組建聯軍。

  雙方在萊比錫展開決戰,德意志聯軍傷亡近三萬,勃蘭登堡公國、薩克森公國被吞并。緊接著,王驥揮師南下,一直打到瑞士邊境。沿途貴族要么投降,要么兵敗被處死,只剩巴伐利亞公國和哈布斯堡王室地盤未遭戰火。

  再接下來,當然是征討巴伐利亞。

  巴伐利亞公國,給西班牙當了十年狗腿子,早就被德意志貴族們孤立。面對王驥的入侵,只能尋求神羅皇帝救援,但神羅皇帝自身難保啊。

  這位神羅皇帝兼奧地利大公,正是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他的主要精力都在應付奧斯曼——法國與奧斯曼正在謀奪意大利,雙方甚至互相免收商稅。另外,英國、尼德蘭和王驥也加入進來,共同對抗西班牙和神羅帝國。

  面對王驥吞并巴伐利亞公國,斐迪南一世保持沉默,連口頭譴責都欠奉,生怕激怒了王驥跑去打奧地利。

  南邊,法國也在打仗,一舉擊敗米蘭軍隊。

  法王亨利二世,兼任米蘭大公,但米蘭暫時沒有并入法國。

  北方,俄羅斯跟波蘭打得如火如荼,雙方互有勝敗,伊凡四世催著王驥趕緊幫忙。

  王驥很快就去攻打但澤,波蘭主力都在跟俄羅斯打仗,被捅了菊花之后難以應付。但澤地區被王驥殺穿,立即入侵普魯士——此時的普魯士公國,并不在后世的德國境內,而是跟后世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大致重合。

  普魯士軍隊鬧著撤回去阻擊王驥,與波蘭、立陶宛產生巨大矛盾。

  伊凡四世趁機發動進攻,普魯士軍隊直接開溜,“波蘭—立陶宛”全線潰敗。

  然后就是和談,“波蘭—立陶宛”割讓但澤地區給王驥,割讓波爾塔瓦3萬平方公里土地給俄羅斯。普魯士公國,從“波蘭—立陶宛”的統治下獨立。庫爾蘭和瑟米利亞公國,從“波蘭—立陶宛”的統治下獨立。

  如今王驥的地盤,按后世的行政劃分,擁有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德國、波蘭西北部沿海。

  “北歐聯合王國”肯定不符合王驥的身份,征集國內學者的意見,遂改國號為……日耳曼尼亞。

  不要發笑,這是最具法統的稱呼,也最能彰顯王驥現在的地盤。

  這破名字最先是凱撒提出的,意為“鄰居”,用以稱呼萊茵河地區的蠻族。隨即,開始出現所謂的“日耳曼人”,從廣義而言,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德意志人、奧地利人、瑞士人、荷蘭人、盧森堡人、弗拉芒人……甚至連盎格魯撒克遜人,嚴格來說都屬于日耳曼人。

  別看王驥占據那么大地盤,但語言其實非常接近,北歐三國語言與德語同出一源。

  所以,沒毛病,王驥今后就是日耳曼尼亞國王。

  如此廣大的國土,自然威震歐洲,但也就那樣了。除了德意志地區還算可以,北歐又冷又窮人還少,各國貴族都將王驥視為“德意志國王”。

  西班牙喪失大片殖民地,又在歐洲接連失敗,提前跌落霸主寶座。

  在王驥和亨利二世的支持下,尼德蘭七省宣告獨立,正式組建尼德蘭共和國(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少量地區)。

  三王聯盟依舊存在。

  法國想向南擴張,試圖吞并瑞士和熱那亞。

  王驥要向東擴張,蠶食哈布斯堡和奧地利。

  英國則是統一英倫三島。

  俄羅斯也在跟王驥結盟,王驥想吃掉普魯士,俄羅斯想獲得波羅的海出海口。

  法國還在跟奧斯曼結盟,前者想奪取兩西西里,后者想蠶食哈布斯堡。

  教皇?

  沒人鳥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