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畫一個圓圈,拆

  州工健辦事兒也是很麻利的,市政府的合作框架協議滯傳身就開始吩咐自己的手下們動手拆遷。

  棚戶區這邊兒的情況比較復雜,但是在喻昌健的眼里就沒有什么難辦的。

  以前喻昌健也處理過類似的情況,這一類地區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要錢沒有。要權更沒有,有財有勢的早就搬出去了,誰會呆在這里風吹雨淋的受苦?

  因此他給出的拆遷補償標準也是比較低的,誰讓你們的房子都是干打壘呢?那東西拆了之后都找不出些許能重新利用的東西,大推土機往上一壓。什么都不見了。

  如果說對自己有些許的好處,那就是拆起來比較方便而已。

  喻昌健給出的拆遷補償標準,也是經過市里面討論的,最低標準每平米補償一百塊。

  按照棚戶區的居住面積,很多人家也點,是六七十個平米而已,條件簡陋而且面積平均下來每一戶的補償款也不過八千塊錢,至于院子的面積什么那是沒得補償的。

  這個事情的拆遷總是很簡單小被拆遷戶也比較受傷,遠不如后二十年的條件優越,至少那咋。時候算起補償來,院子里面的花花草草也是要折算一點兒資金的。

  至于說現在么,那是人家只要拿到了合同,大手一揮,推土機就沖上來了。

  柳中原最近一直很關心棚戶區的拆遷問題,他自從聽陳通達父子談起了棚戶區改造問題之后,就一直盼望著這個時刻的到來,最近幾天終于有這方面的消息了,卻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如今市面上已經傳出來了,開商是市委副書記喻遠帆的侄子,官商勾結啊,給出來的補償標準只有更低沒有最低,看樣子即使這一次市政府出力了,也不會給大家帶來看得見的實惠。

  柳中原不由得對之前陳通達的造訪感到非常失望,認為這人也不過是一個只顧著自己升官財的普通干部而已。真是靠不住的。

  他畢竟是水利局的干部,平時聽的看的都比普通老百姓多一些。也總結出了被諸多被拆遷戶廣為認可并流傳的經驗。

  在他看來,面對拆遷只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當個順民,老老實實地聽話,讓什么時候搬家,就立馬走人。好處是不僅可以排在幾百戶搬遷走人的前茅,優先進行回遷選戶。挑個好的樓層朝向,而且可以得到優先搬遷獎金。

  第二條路,就是當個釘子戶。不管有理無理,硬著、頂著、耗著、拖著、橫著、賴著,死活就是不走。

  等到多數戶都走了,開商耗不起,多少都要給些優惠。

  有的開商急于開工,說不定偷著給一大塊肥肉都有可能。

  當然,火候要掌握好。走早了,額外得到的補償就少,最好拖到開商承受的極限。一旦走晚了,真的成了被強遷戶,那就撕破臉皮硬到底,死豬不怕開水燙,追著黨政機關領導死纏亂攪。

  那些領導經不住纏磨,一定出面對開商施壓。自己必定會有斬獲。

  當然,多數老百姓都是好群眾,都愿意做個聽話的順民,只要開商按著法規條例規定。該給的給到個,都會支持政府搞城市改造。再者,那么多人都走了,自己不走,也抹不下臉皮來當與政府作對的逆民呀?畢竟還是有公職在身的市局干部,端著人家的飯碗,你還想炸刺兒?

  總而言之,柳中原覺得這一次大家都討不了好出去,就像是自己家的面積雖然有一百二十多個平米。外面還有小院和廚房,加起來快有兩百個平米了,但是開商過來看了之后,也就只肯補償一萬塊,再多就不肯給了。

  整個棚戶區幾百家人,這么大的一片地方,估計開商最多只能給出五百萬的補償金,這已經是往多里估計了。

  柳中原越覺得市里領導不是人,跟開商沉懂一氣,坑害老百姓。

  不過他也知道,這里面也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的,市里面要集中力量建設明陽段高公路,據說要投資二十多個億的,哪里有余力顧及棚戶區改造問題?開商連銀行貸款都搞不定。只能自己墊資,他們肯給多補償才有鬼呢。

  提起這事兒,大家都是頗多怨言的。柳中原在這一片又比較有威信,到了晚上總有人跑過來在他家議論,說是要抵制不合理的拆遷。跟開商爭取更多的補償。

  “至少咱們現在還有一個房子住,爛是爛了點兒,有時候還進風漏雨的,但是好過沒有房子住啊”。隔壁的老徐喝了點兒白酒,滿臉…品,眼珠午也布滿了血,揮動著拳頭說道,“就他月那點兒錢。夠干什么?!說白了到時候隨便給咱們一套回遷房,都得倒貼進去兩三萬塊錢,咱一小老百姓,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錢?!”

  老徐家的情況比較困難,平時靠蹬三輪養家糊口,老伴兒又有病。家里三個孩子還有兩個在上學,負擔相當重,眼看著僅有的一個窩也要被人給拆了。今后的住處都沒有著落,心里面能不著急嗎?

  說起老徐家的幾咋。孩子倒是也都爭氣,老大是個女孩兒,正在上大二,二兒子跟柳中原家丫頭柳輕眉是一個年級的,都上高三,小女兒現在初三,也是畢業班,負擔確實夠重的。

  這人倒是古道熱腸的,最愛助人為樂,平時誰家的自行車壞了什么的。都是往他家一推,第二天過來騎就是了,其他什么的都不用多說什么。

  可惜的是,好人緣也不能拿來當飯吃啊,到了要花錢的時候,還是得自己想轍。

  柳中原也是一肚子悶氣,他家里面倒是攢了一點兒錢,但是也就是堪堪夠買房子的。估計買了房子,簡單裝修一下,家里面就沒有什么存款了。

  眼瞅著今年夏天丫頭還要高考,雖說成績肯定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學費據說也漲了,一年幾千塊錢的,也是頗讓人感到吃力。

  唉。怎么就趕上這種事情呢?要是緩上一緩,或許情況就好一些了。

  “不能緩!時間不等人啊!”與此同時,喻遠帆正在跟侄子喻昌健談論拆遷的事情。

  喻昌健迫于資金的壓力,曾經想著要將拆遷的事情先拖一拖,至少也能有充足的時間跟拆遷戶們磨一磨,爭取再把補償金給降下來一些,對于市政府的最低標準,他都覺得太高了,一平米還用補償一百塊?!給他們七十就夠多了!

  不過他跟叔叔喻遠帆談起這事兒的時候,就得到了否定的意見。

  喻遠帆見侄子有些不以為然,就對他解釋道,“你這個項目,還不是叔叔費了大力氣給你搶過來的?原本是陳秘書長的兒子看中了這樁生意。打算搞一個大開的,人家可是有充足資金的。如果不是叔叔我鉆了空子,這事兒根本就輪不到你頭上!”

  “有這回事兒?”喻昌健感到吃了一驚。他倒是不知道還有這咋波折在其中。

  于是喻遠帆就把自己所了解的一些事情跟侄子講了講,特意點名蕭陳兩家之間的特殊關系,“這人幾乎是蕭名學看重的女婿候選人,當然要大力扶持,我們這是虎口奪食了。還不得抓緊辦事兒啊!”

  喻昌健聽了之后,心里面更加糾結了,對于家族的一些主事人也產生了怨尤。

  為了配合叔叔的政績工程,自己平白到明陽來受氣,干事兒這么憋屈。也算是頭一遭兒。

  原本他至少有半年時間可以做前期運作的,足以讓拆遷成本降下來,但是現在,喻昌健的要求是讓他盡快動手,能夠在大年三十之前開始動手拆遷,就絕對不要拖到初一去。

  “你先搞一咋,拆遷意向書。要快,讓拆遷戶們簽名,有了個三成用戶的簽名就可以動手了。”喻遠帆面授機宜道,“如果有些釘子戶們實在說不通的話,就先強拆他們的!我跟警察那邊兒打好招呼,你準備好工程設備,咱們爭取在一天之內突擊把釘子戶們的問題解決掉!”

  喻遠帆的考慮是比較武斷的小也是參考了大多數地方的拆遷經驗,先造成既成事實,把你們的房子給拆了,還用擔心你們不答應我的條件?到時候不管怎么說,都是由開商這邊兒拿捏著了。

  “國內和國外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你也不要束手束腳的,該動粗就要動粗小老百姓們總是容易被各個擊破,你把最堅定的部分給突擊掉了,剩下的人自然就作鳥獸散了。到時候即使上面過來調查,空空的一片地,什么東西都沒有,查也是白查嘛!這種事情,你聽我的絕對沒錯兒,你叔叔我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有經驗的乙”喻遠帆對侄子鼓動道。

  喻昌健點了點頭,心中頗以為然,先下手為強啊!

  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喻昌健的拆遷公司就開始著手準備了,十幾號人提了油漆桶,用刷子在一些重點區域的重點位置上,畫上了紅色的圓圈兒。中間一個大大的拆字。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