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天津海軍造船廠

  朱慈烺走了一圈才搞明白,原來是自己誤會了,并不是有什么貓膩在里面,而是百姓為了防止被偷馬所以天黑了馬都牽屋里去了。

  而剛剛那個漢子是有事耽誤了,所以才沒有來得及牽馬。

  然后對于新馬政的看法,大家最擔心的是朝廷突然變卦,倒是對于這種換馬沒有什么抵觸。

  雖然養馬朝廷不再有補貼,但是只要上交了五匹馬之后,那么馬就是你的了,所以大家等于是在養自己的馬,自然用心沒有怨言。

  而且拉長了交馬時間,寬松的政策,對于百姓也不是太大的壓力,即使遭遇意外,哪怕母馬死亡,也有足夠的時間應對。

  不會出現因為養馬賣兒賣女的情況。而且要是中途解約,只需要交還馬匹,付給每年四分之馬價的租金在減去提供的小馬價格之后的錢就行。

  例如一戶人家養馬兩年上交幼馬一匹想要解約,只需要交還母馬,根據當年馬價二十兩計,兩年租金為十兩,一匹幼馬值八兩,十兩減去八兩,那他只需要付給二兩銀子就行。

  公種馬養殖除了每年補貼二兩銀子的草料錢之外,每次完成配種一樣有五十文錢的補貼,一匹馬每年配種次數不得低于五十次,不得高于八十次。

  也就是說每年配種一項可以在掙三兩到四兩的銀子,這樣養馬一年就有五六兩銀子的收益。

  公馬力氣大還能耕田拉車,平時也是頂好的畜力。

  當然每次配種前都要測量體重,體重不得低于成年軍馬體重的百分之五,否則不予交配權。

  一年內如果因為體重原因達不到最少交配次數,那么將會取消領養資格,造成馬匹損失的還要賠償。

  百姓對于這些限制措施抵觸很少,畢竟這都是防小人的,又不是防他們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

  搞清楚了之后朱慈烺又鄒眉了,怎么小偷已經這么猖獗了么?

  這事肯定不是一地如此,默默記下之后就在村子里地主騰出來的屋子里休息。

  看著好像擾民,但是對于這個地主家來說,確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第三日一直跑到楊村,這里距離天津城還有四十多里,在楊村轉了幾個農戶。

  問了問田地產出情況、賦稅情況、朝廷的各種減免有沒有落實下來、還有就是當地官府有沒有貪污等等。

  大問題沒有,小問題一大堆,當然朱慈烺帶著近四千騎兵出門,倒是沒有碰到什么不開眼的地主家的公子,勛貴家的爵爺之類的狗血。

  所過之處百姓回避,官府凈街,奉旨代天子巡視那可是黃土墊道,各種禮器可都是遵照皇帝出行!都帶著呢!

  這人要傻到什么程度才敢沖撞!

  朱慈烺也沒有搞什么微服出巡啥的,看電視感覺好像很刺激的樣子,但是萬一真有危險掛了找誰說理去?

  所以一路平安到達天津城,天津城里可是有皇帝行宮的,朱慈烺住進行宮當然沒有作死的住正殿,而是住在了東南的偏殿。

  官員前來拜見,拒絕了他們宴飲邀請,朱慈烺考慮了第二天的行程,開始安排。

  天津城里其實沒啥好看的,天津水師駐扎在大沽口,大沽口距離天津還有幾十公里,而天津城附近的天津港僅僅是一個內河港口而已。

  朱慈烺對天津港口的修整主要集中在大沽口區域,天津城這邊也就整修了河道和道路。

  所以第二天朱慈烺計劃直接前往位于大沽口的天津水師造船廠!

  第二天一早朱慈烺就動身前往大沽口,到了下午才到造船廠,船廠里工匠和管事都列隊等在工坊們外。

  行禮之后吩咐讓工匠們各歸其位,朱慈烺并沒有怪管事搞這種儀式影響了生產,代天子巡視,他們敬的是天子,朱慈烺沒有權利免去必要的禮儀。

  到船廠第一件事就是奔向新船,在船廠外的老遠就能看到船塢里,鶴立雞群的那艘新船。

  這是大明第三代炮艦,也是大明第一代風帆戰列艦。

  全艦按照西方標準排水量為兩千三百多噸,裝備火炮九十九門,當然是不同口徑的炮配合,這很符合大明天道法則,損有余而不不足,不足勝有余。

  這個也是同時代的一流水平了,只要這一條海試成功,那么就能批量制造。

  目前第一代炮艦只建了六條已經全部下水,根據第一代炮艦改進放大的第二代也建了三條,第一條已經下水。

  第二條和第三條等明天朱慈烺剪彩之后也會下水交付天津水師。

  之后新的四條第二代炮艦明天鋪設龍骨。

  第二代炮艦噸位為一千五百噸,火炮七十二門,取七十二地煞之意,這個其實在同時代的歐羅巴也到了三級戰列艦的標準。

  而第三代則是二級戰列艦的標準,想要建造更大的,則需要更多的技術積累。

  以前朱慈烺說無非是小船放大一點而已,那純粹是給自己打氣,造船遠比想象中復雜,僅有兩代炮艦設計經驗的大明,建造二級戰列艦已經是了。

  再想憋出一級戰列艦,恐怕至少需要三到年的積累,然后建造周期還要兩年,也就是說朱慈烺可能最快崇禎十五年才能看到。

  要是遇到技術瓶頸,那就不知道要卡多久了。

  這個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沒有開始,東西方的技術水平還沒有拉開差距。

  經過這三年朱慈烺不斷的招募歐羅巴科學人員工程師,頂尖技術雖然沒有學會。

  但是到達一流水平那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例如第三代炮艦,即使放在歐羅巴那也是主力艦,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的十八世紀在這個級別以上的戰列艦也僅僅有十艘而已。

  加上三級戰列艦也緊緊二十七艘而已。

  也就是說就算不是最先進的,以大明的國力,這樣的船造百十條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所以朱慈烺特別關注這條船的進度,顧不得旅途的勞累第一時間就奔上這條船看看建造情況。

  目前第三代炮艦的主體船板已經拼裝大半,船上的桅桿也正在裝備,大明有領先于世界的榫卯結構,不僅能極大的加強結構連接的緊密性。

  同時又能降低大量使用結構緊固件導致的重量增加,還有抗銹蝕等問題。

  當然在必要部位加裝緊固件,等于雙倍的增加結構強度,這些都是優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