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三章南向政策

  朱慈烺繼續說道:“當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征服草原,勒石燕然而還,大漢王朝進入鼎盛。

  但是后來因為朝臣覺得入不敷出,是大漢的負擔,所以又逐漸放棄,最后結果怎樣?

  北方成長起來的異族紛紛南下,造成后來五胡亂華之悲劇。

  大唐消滅突厥,因為內亂導致丟失北方土地,導致兩宋積弱百年,最后竟然被蒙古所滅。

  蒙古從何而來?正是那些文官不屑甚至認為得不償失的草原土地。

  最后大明放棄經營遼東,導致建奴興起,建奴強盛時不可一世,入大明搶掠入親戚串門想拿啥拿啥,想來來,想走走。

  導致大明內外交困,朝政江河日下,險些有不敢言之事發生。”

  其實朱慈烺沒法告訴賽伯溫,正因為大明放棄了遼東,所以建奴做大,最后整個中原落入蠻清之手。

  沙俄正是依靠獲得了那些大家都看不上的土地,才能逐漸積累實力,最后稱霸歐洲,乃至于后世更是仰仗這些地方成為世界超級強國。

  朱慈烺總結第一點:“所以說這些地方無用的人,都是目光短淺之輩,其觀點不值一哂!

  再說第二點,這些地方當真就得不償失么?當真就沒有價值么?

  匈奴從何處興起?突厥從何處興起?遼金蒙古從何處興起?建奴又是如何興起?

  這些異族依靠這些漢人看不上的土地最后成長到漢人不得不傾國而戰的地步,有些戰勝了,有些還戰敗了!

  所以說這些地方無用的人,都是無能,他們沒有能力經營這些土地,不能把土地價值變成財富。

  近的再說陳玄,緊緊是派商隊去北方稍微走了一圈就帶回了數百萬兩的利潤。

  明年更大規模的貿易之后,這個利潤還會達到千萬兩甚至更多,何來得不償失之說?

  所以孤不僅要占領那里,還要開發這些地方,把這些土地變成大明的財富,讓大明更加強大。”

  賽伯溫連忙拱手:“殿下說的對,聽殿下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臣被這些庸人誤導,險些壞了殿下大事。

  殿下教訓之后,臣茅塞頓開,恨不得早日到那里替殿下替大明謀劃未來。

  所以臣請命這次回膠州之后臣安排好膠州事務殿下就派人接任,臣愿開春之后即赴海參崴,為殿下在那里建設一座大城。”

  朱慈烺滿意的沉吟了一下:“很好,你有這個覺悟就好,既然如此,等開春海冰消去之后,你就可以出發了。

  海參崴這里雖然可以建設港口,但是因為每年有四個月的海冰冰凍期,所以你要做好準備。

  還有海參崴港建設不要一味的求大求全。

  孤想要的是一個控制北方的后勤基地,一個轉運港口,一個交通樞紐。

  所以你到了那里第一步是建立碼頭供應船只停靠,第二步就是建設堡壘確保安全,第三步開發土地,盡量增加糧食產出,讓那里做大自給自足,甚至能供應更多的人口。

  那里背靠興凱湖,又有黑龍江下游廣袤的平原,土地雖然一年一熟,但是土地足夠大。

  至于造船等工業,自然有南方城市承擔,那里的氣候,最冷的時候連門都出不去,更不要說去工坊了。

  那里將建成大明的原料基地,你只需要做大,大明需要什么,那里就生產什么,大明什么最好賣你們就開采什么就好。

  例如現在各地都在造船,大明需要上好的木材,你就可以在那里伐木運往南方,一年也不少賣錢。

  還有皮毛,還有中藥材人參、野生動物肉制成臘肉熏肉、海魚海參等海產,對了那里被稱為海參崴的原因就是那里盛產海參。

  你到了那里孤一定會盡力給你支持,但是你也一定要盡早體現自己的價值,尤其是要讓最早去的人獲得好處,土地金錢都可以。

  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到時候孤在遷移衛所士卒的時候才不會有更多阻礙。”

  賽伯溫暗暗記下:“是,臣記得了。”

  朱慈烺想想也沒有什么可以安排了就讓賽伯溫下去了。

  賽伯溫出了金陵皇宮,心里也松了一口氣,雖然前路艱辛,但是至少證明太子并沒有排斥厭惡他。

  也許是自己真的錯了,天子跟太子的關系并沒有跟自己想象的那樣矛盾重重,反而天子更加信任太子。

  太子在江南所作所為,天子竟然全都支持。

  但是既然太子不認可自己的分析,那么為何又要選擇南下呢?這個豈不是跟自己當初說的一樣。

  太子對于自己的建議到底是聽了還是沒有聽呢?天威難測!

  賽伯溫走后,朱慈烺心情也很復雜,正如當初賽伯溫所說的那樣,太子的身份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現在大明已經回歸穩定,從新走向繁榮,崇禎十七年再也不會有流賊進入京城。

  那么崇禎也就不會上吊。已知崇禎不會上吊,求崇禎還能活多久?

  崇禎十七年自己十六歲,這個年紀自己還能再等三四年,但是要是萬一崇禎一直不退位呢?

  那自己豈不是要繼續當太子?萬一崇禎覺得自己威脅到了他的皇位。

  那么子時造反呢?還是造反呢?還是造反呢?

  先不想這些,北方朱慈烺雖然在布局,但是大明未來五年的重心依舊是南方,南方的財富,南方的土地,南方的礦產都讓朱慈烺垂涎三尺。

  僅僅為了銅,朱慈烺都不得不向南,大明貨幣改革進入關鍵時期,但是新銅幣鑄造確陷入瓶頸。

  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朱慈烺撒下去的那些上等銅錢根本沒有在市場上灑下一點水花。

  朱慈烺需要繼續造幣,一直到市面上都是新幣,再也沒有人使用舊幣。那才算完成貨幣改革。

  但是現在大明的銅明顯不夠用了,光依靠收攏舊幣造新幣是一樁非常不劃算的買賣。

  舊幣中含銅六成的都是好錢了,還有的含銅五成四成,這個新幣的七成以上的含銅量的差距只能融入新銅來增加。

  這無疑表示舊幣融一枚朱慈烺就賠一點錢,要不是有紙幣發行的利潤,朱慈烺都會心疼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