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回到大堂的時候,一個道士裝扮的人正捋著自己只剩半拉的胡子在那坐著,見朱慈烺來了做了一個稽首禮。
朱慈烺擺擺手:“張道長,不用客氣,怎么樣?最近有沒有什么成果?”
張道長為道家正一派天師道張家之人,是張家對于煉丹之道最精通的一個,聽聞太子召喚就欣然前來。
滿以為太子崇尚道學,道家有了大興之機會,沒想到來了之后僅僅跟太子見了一面就被扔進了皇家科學院。
張道長已經在丹藥一道上研究了三十多年,很快就在一眾新手二把刀中脫穎而出。
張道長沉吟了一下說道:“目前主要是探明物質的本質,還有實驗前人所說的正確與否,還有就是太子規定的元素周期表物質的尋找,還有簡化出一套化學專用文字給物質標注。
這些研究中探明物質本質的工作還在繼續,很多東西貧道也是第一次見,只能慢慢實驗。
而前人所說的那些實驗,因為文字精簡過甚,需要猜測驗證,而民間實驗又多有人云亦云很難驗證。
元素周期表的稱量測序精度要求太高很多東西需要反復多次測量,而殿下元素周期表格中很多物資要么沒有見過,要么需要提取,目前精度緩慢。
至于簡化化學專用文字,這個已經發現的物資命名已經完成,但是很多東西還不能確定其成分,所以不能正確命名。”
朱慈烺點點頭:“這個要慢慢來,要仔細權衡,有什么需要的儀器設備可以讓其他實驗室幫你們制造,前期進展雖然緩慢,但是對于以后的實驗這些東西都很重要。”
所謂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朱慈烺知道這個很重要,不是說化學研究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沒有元素周期表的時期,一個是有元素周期的時期。
可惜朱慈烺并沒有完整的元素周期表,上學的時候老師只讓背會前二十種‘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其余的就忘得差不多了。
不過只要有了這些,就像是給他們指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他們只要沿著道路摸索前進就行了。
化學元素的命名也是一件大事,其作用堪比化學界的統一度量衡,當然朱慈烺并沒有打算在大明普及英文字母。
大明才是天朝上國,全世界學習的榜樣,規則的制定者,大明的標準就是世界標準。
有這樣的優勢自然要制定自己的符號體系,這才讓張道長他們負責這些工作。
朱慈烺看到張道長的胡子燒掉了一半好奇的問道:“張道長你這胡子?”
張道長不好意思的笑笑:“意外,意外,貧道對于太子殿下發現的氧氣很好奇,實驗的時候不小心就,呵呵。”
朱慈烺嗯了一聲:“實驗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化學實驗,有很多東西都是有毒的,一定要慎之又慎!”
張道長連忙稽首:“是,貧道會小心。”
聽完張道長的匯報朱慈烺問管事的太監:“現在皇家科學院有多少人了?”
管事太監連忙說道:“目前物理實驗室有二百一十七人,化學實驗室有三百五十九人,機械研究院有一千五百三十人,軍事研究院有兩千八百五十人。
加上各種后勤人員,整個實驗室有人員接近六千人。”
朱慈烺瞬間感覺壓力好大呀,自己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設置各種實驗項目,不知不覺已經把規模擴大到如此地步了么?
這些可都是燒錢的項目,尤其是軍事研究院,規模也太大了吧?
朱慈烺沉吟半晌:“輕型火炮生產獨立出來吧,到時候專門成立生產作坊,研究院只保留繼續研究人員和其他火炮的研究。這樣火炮實驗室能縮減多少人?”
管事的太監算了一下說道:“稟太子殿下,從事火炮生產的工匠有一千六百余人,若是單獨獨立,那么軍事研究院可以縮減到一千二百人,后勤供給也能縮減兩百多人。總人數能降低到五千以下。”
朱慈烺點點頭:“五千多人住在這里還是有些擁擠了,周圍可以什么可以使用的土地?”
管事太監猶豫了以下說道:“琉璃廠西北內城王恭廠到是有一塊地空著,當初那里是京城的火藥作坊,后來天啟六年五月因為發生爆炸所以火藥作坊遷出,那里一直空著。”
王恭廠大爆炸這種大事件,朱慈烺也是聽過很多離奇的傳說,后世各種解析不斷。
朱慈烺還真沒想到這種事件跟自己也能扯上關系,不過既然王恭廠那邊有空地,可以先把火炮工廠遷移過去。
朱慈烺點點頭:“回去我會跟內廷打招呼,先把火炮作坊遷移過去。空出來的地方暫時不再增加實驗室,先解決一部分人的住的問題。”
朱慈烺倒是不想管這些事,但是這里很多工匠都是從全國各地聘請的,京城居大不易,不給人家生活保障,怎么能體現出自己尊重知識?
只是大明京城總共就那么點地方,能征用的地方也被朱慈烺用的差不多了,甚至幾個犯官的宅院都被朱慈烺使用了。
想要獲得更多的土地,只有擴大新城,而修建城墻這種事情,又是超大工程。
不建城墻百姓心里又不踏實,而且建奴還在外面虎視眈眈,不要說百姓心里不踏實,朱慈烺自己都覺得不踏實。
例如把火炮廠放在城外,萬一建奴真的打到京城,把火炮廠給一鍋端了,那可不只是損失一個火炮廠的事情,朱慈烺都有可能成為歷史的罪人!
所以建奴被消滅之前,朱慈烺不敢把這種重要工廠遷移到城外,而就算建奴被消滅之后,這種重點軍工,那也是要嚴密防御的。
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兩座新城的建設了,算算時間,李若璉也快要回來了,到時候山西那邊一動手,新城建設也就可以開始了。
朱慈烺問道:“另外機械研究院,那些皇明商號有作坊的研究項目,都遷移到各作坊去研究吧,再騰出一部分空間來。”
這次來除了看看紡織機的最新進展,最重要的就是解決這些工匠的居住問題了,隨著科學院的正規化,這些人逐漸把家人都搬到了京城,總不能繼續擠大通鋪吧?
依照京城的房價,大家可能努力個幾十年才能買得起,這種重要人才又不能散居京城各地,那機密不是分分鐘泄露,安全也沒有保障,所以解決大家的居住問題就成了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