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56、靈帝講武

  劉辯將后世出現的各種紙張類型進行了比較,最后根據洛陽周邊京哉之地的具體情況,決定以生產竹紙為主,來代替蔡侯紙,至于那些名貴的紙張,目前來說生產技術可能還無法達到,而且也沒有實際作用,等到以后劉辯真正成為了大漢天子,而且玉定了天下之后,倒是可以讓人生產出來當成奢侈品還行。

  現在從實用的角度來看,還是生產竹紙比較好,因為,京哉周圍的司隸部、右扶風、左馮翊等數個郡國之中,都出產大量的竹,所以生產的原料非常容易尋找,特別是劉辯成為太子前被封為弘農王,他的封地弘農郡中,山地眾多,老百姓種植了滿山遍野的翠竹。

  盡管現在劉辯成為了太子,但是弘農郡仍然還是他的封地,也就是說是他的私人所有的領地,郡中那數量眾多的竹子正好成為生產竹紙的原料。

  定下了自己要改進的紙張類型后,劉辯開始比較起了蔡候紙與竹紙的生產工藝的差別。蔡侯紙的生產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并分散成纖維狀;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并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制成漿液,然后用撈紙器(蔑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bó片狀的濕紙;第四是干燥,即把濕紙曬趕或晾干,揭下就成為紙張。

  不得不說,蔡倫改進之后的造紙方法,對于后世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為這幾個基本的步驟,即使到了后世的現當代時期,也仍然是造紙工藝中的核心步驟。

  至于竹紙的生產,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煮稗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大鍋中的碎料可用大石壓住,有助于完全煮爛;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bó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透火焙干,把壓到半干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干,揭下即為成品。

  劉辯在自己的腦海之中將這些信息過濾了一遍,確定了自己確實能夠記得竹紙的生產工藝,但是至于能不能夠具體的成功啟航文字生產出竹紙來,還必須要經過一些試驗才行,但是他確信以此時的生產技術,應該是能夠做到生產出竹紙來的,所以精神振奮了起來。

  至于雕板印刷的技術,對于此時的人們來說還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其實知道了具體的方法則根本不難。其過程大致是這樣的:將書稿的寫樣寫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貼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將木版上的反體字墨跡刻成凸起的陽文,同時將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約凸出版面12毫米,用熱水沖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過程就完成了;印刷時,用圓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勻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紙覆蓋在板面上,用刷子輕輕刷紙,紙上便印出文字或圖畫的正像,將紙從印板上揭起,陰干,印制過程就完成了。

  這正如許多事情一樣,當你想不到的時候,會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旦得到了提示,你會恍然大悟,覺得事情原來如此簡單了。

  劉辯在御書房之中,雖然手里拿著一本書,但是卻并沒有看進去上面的內容,而是沉思著自己的設想,穿越到了漢末后,他還沒有利用多少自己后世掌握的海量知識,而現在正是他要開始展現部分知識的時候了。

  同時,劉清逸爾雅辯還準備,以后不是必要和戰爭需要,要盡量地少兌換糧食出來,免得時間長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也助長了一些普通百姓的懶隋思想。

  所以,他準備在自己的弘農郡里面推行優質作物種植技術,以后會多兌換一些糧食作物種子出來,教會老百姓種植技術,讓他們能夠用自己的勞動來創造糧食財富。

  當然,這些都只是劉辯一時的設想,要真正完成這些設想可不是一二天就能夠做到的事情,所以他只是在御書房里這個清靜的地方讓自己呆了半天,將以后的一些事情想得更為透徹之后,才回到了東宮去。

  十一月十三日,朔風凜冽,但是天氣卻放晴了,不像前幾天那樣陰沉沉的了。

  洛陽城外,大隊羽林軍和禁軍將士護衛著靈帝的龍輦朝著十余里外的平樂觀而去,旌旗飛揚,獵獵作響,人如流水馬如龍,一路向著平樂觀飛馳而去。

  平樂觀位于洛陽城東十數里外的半山腰間,此時這里已經駐扎了一支支來自周邊各地的朝廷大軍,都是奉靈帝的召令前來參加演武大會的。

  太子劉辯此時正陪在靈帝的身邊,靈帝的龍輦非常寬大,用八匹駿馬駕著飛馳,顯得如同平地一般穩定,就是陳列在靈帝面前幾案上面的酒水也不曾從酒爵中灑出來。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靈帝不知道是有感而發,還是因為周圍羽林軍和禁軍帶來的氣勢所激,頓時將大漢開國高祖的名句吟詠了出來,一邊搖晃著腦袋一邊端起酒爵來仰頭而盡。

  “父皇真是豪情萬丈,我大漢在父皇的治理下,一定會國泰民安的。”劉辯看靈帝高興,在旁邊含笑而道。

  “太子呀,朕雖然也有心將國家治理得風調雨順、天下太平,但是卻也有為難之處呀。只是你如今年輕,還不懂得其中的艱辛,等到你以后繼承了大漢之后就會知道了。”靈帝的話中透出一絲無奈。

  “父皇春秋鼎盛,英明睿智,又有朝廷眾大臣輔佐,兒臣相信父皇定能讓我大漢江山永固,讓天下百姓安樂的。”

  “不錯,朕今日講武于此,挑選各軍中的猛將,就是要平定天下的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讓大漢江山穩如泰山,然后再將它交給太子。當然,事實上可能還是會有些麻煩的,若是朕有生之年不能做到,太子你一定要答應朕,將來做個好皇帝,好好治理大漢江山,讓天下的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

  “父皇用心良苦,兒臣相信天下的百姓都會相信父皇的,兒臣只愿意跟在父皇身邊,看到父皇的豐功偉績。

  靈帝只是微微一笑:“太子,平樂觀到了,隨朕一起去檢閱一下我大漢的雄師吧。”

  劉辯低頭應了一聲,然后才抬頭望去,但見一座九丈高下的土壇在平樂觀前的半山腰間撥地而起,周圍長寬約三十步左右,顯得非常地雄偉壯觀,氣勢浩大。

  大壇之上,更是建起了十二重華蓋,華蓋高達十丈,直聳云霄,彩繡輝煌,龍鳳呈祥,迎風招展,映日奪目,如同天空的彩云一般,引得周圍的數萬大漢軍隊側目。

  而在大壇東北方向,還有一座三丈高下的小壇,上面同樣建有九重彩繡華蓋,只不過華蓋高僅九丈,上無龍鳳,僅有金色巨蟒環繞,另有一面大旗,上書“大將軍何進”的字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