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四節 維揚之變

  自從碰到張俊,得知趙構已經抵達楚州之后,李慢侯心中就對之前那片蒙在他眼前的迷霧做這樣的解讀:一個懦夫設計嚴密的逃跑計劃!

  什么去剿滅流寇,根本就是打著剿匪的名義逃跑。他甚至懷疑掘開黃河,制造流民,都是這計策的一部分。但他還是不敢這樣想,因為太可怕了,人性真的可以如此可怕嗎?他只能相信,掘河的目的,真的是為了阻止金兵南下。

  一條清晰的邏輯線在李慢侯腦海中形成。金兵秋天南下,最先得知消息的杜充在滑州李固渡掘開黃河,黃河泛濫阻擋了金兵進攻開封的途徑。同時趙構上報說金兵已經被阻擋,萬無一失,申請去淄州一帶剿匪。可是金兵恰好也去了那一帶,結果趙構打著追擊流寇的旗號不斷南逃。金兵則在他身后不斷的追擊。

  這應該是兩條線,只不過巧合的交織在了一起。趙構一直想南逃,可皇帝現在不是他,趙楷強硬的將他按在開封,迫使他不得不想出了這樣的脫身之計。

  趙楷一直將趙構按在開封,之前李慢侯也有些不理解。趙構是皇子,手握重兵,皇帝竟然不擔心?可是往深處一想,李慢侯突然發現,這樣的結果,其實是無可避免的。趙構身邊聚集了大量河北的文武官員,這不是趙構主動招攬的結果,只是因為開封陷落,徽欽二宗被俘的時候,只有趙構這唯一的皇子是公開露面的,趙楷當時是躲了起來的。這造成趙楷爭位的時候,手里的力量實際上遠不如趙構。只是趙構根本不想當這個皇帝,就好像宋徽宗退位前宋欽宗哭哭啼啼不肯繼位一樣,承平時期,皇位當然好,可兵臨城下,皇位就是最危險的毒藥。結果是趙構主動跑到南京恭奉趙楷登基,之后他就被派去了開封。

  為什么一定要將趙構放到開封,趙楷也是迫于無奈。趙構手里有大批文武跟隨,這些人他無法信任。要么裁撤,要么收編。裁撤是不可能的,這些官員文官多是科舉出身,官員任免沒有合理的理由,皇帝也不能太過分;武將大多是西軍軍官,是原本就來這里勤王的,是來救援開封的,也沒有罪過,加上西軍將領手里的兵很難處理,只能由他們自己帶領。

  最重要的是,趙楷在南京,開封就是前線最大的屏障,趙構害怕不敢爭皇位,趙楷何嘗不害怕。開封府剛剛陷落,金兵殺人如麻,臭聞百里,挖開城外墳地,用棺材做馬槽的這些野蠻習性,讓他也深深懼怕,所以一直不肯回開封。他需要一個人去開封鎮守,最合適的人選,正是他的九弟康王趙構。

  當年作為最得寵的皇子,趙構作為最不得寵的王子,趙構就一直對趙楷恭恭敬敬,如同仆人一般,趙楷也對趙構有天然的看不起,看不起就放心。另外,開封府的宗澤不斷上書讓他回京開封,留在應天府的李綱其實也是這種主張,趙楷自己不愿意回去,如果不派個身份足夠的人去,很難給天下一個交代。于是派一個親王坐鎮開封,替他化解了許多批評。至少李綱是能接受的。

  另外,開封府一直有宗澤在,宗澤手里也有一支軍隊,趙構坐鎮開封,并沒有大權獨攬,甚至宗澤被任命為開封留守之后,實際權力還在趙構之上,趙構更多的充當了一個象征。就更讓趙楷放心了,因此哪怕趙構像宗澤上書回京一樣,多次上書想要辭去兵馬大元帥職務,趙楷也不同意,偏讓他留在開封。只是趙楷實在沒想到,宗澤那個倔老頭年近古稀,拼命的工作,一邊恢復開封秩序,一邊還要讓他回京,又累又氣,竟然只堅持了一年就病死了。

  宗澤死后,杜充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杜充本就是宗澤的副手,是一個在能被康王和宗澤同時信任的能人。杜充是一個奸臣,身上還真的具備奸臣的素質,人際關系能力極強。他跟趙構身邊的汪伯彥、黃潛善這些人一樣,都是科舉出身的文官,都是地方官,追隨趙構之前,他是滄州知州,汪伯彥是相州知州,黃潛善是河間府鎮撫使。跟汪黃是南方人不同,杜充是北方相州人,也沒有參與排擠宗澤,反而跟宗澤保持了親密關系,讓宗澤很信任他。

  于是宗澤活著的時候,宗澤是東京開封府府尹京東路兵馬都總管,杜充則被宗澤推薦做北京大名府府尹河北路兵馬都總管,成為宗澤事實上的副手,宗澤活著,要求北伐,他也附和,宗澤一死,他立刻改弦更張,配合起了趙構。

  李慢侯想到這些人,不由一股悲涼充斥胸腹,一口氣憋悶的厲害。

  張浚邀請李慢侯跟他一起去楚州覲見康王,李慢侯詢問康王接下來要去哪里,是不是要南下揚州。張浚說,康王正在這一帶剿匪,如果剿匪功成,或許會直接去南京宋城。

  也就是說,趙構留在楚州,此時還在猶豫。到底是去南京應天府(歸德)向皇帝復命,還是繼續南逃。也是在觀察時局,如果金兵只是在山東活動,沒有南下,并且跟朝廷達成了議和,他大可以原路返回繼續去開封府坐鎮,如果金兵南下,他肯定要自謀生路了。

  又向張浚打聽了一下山東金軍的情況,得知山東的抵抗異常激烈。張浚描述的時候充滿了年輕文人的豪情和悲壯。

  先是濰州,去年冬的時候,濰州知州韓浩,這個范仲淹時代的名臣韓琦的孫子,帶著全家老小堅持抵抗,城破之后進行巷戰,最后全家一百多口戰死。城中文武官員,全部戰死。

  接著是青州,轄縣臨淄知縣陸有常和益都知縣張侃率領軍民抗擊金軍,全部戰死,兩個縣城淪陷。

  還有千乘縣丞丁興宗戰死沙場,卻擊退了金軍四太子金兀術。

  青州、濰州兩戰,八位文官戰死。

  他們的死很有價值,導致金軍即便占領了城市,也沒法控制地方,最后放火焚燒城市,撤兵而走。

  不但文武官員用命,連貴族都很生猛。金軍進攻德州的時候,德州兵馬都監趙叔皎,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魏王趙廷美的四世孫,帶兵堅守城池,一共堅持了五十多天,糧草斷絕,德州失陷,城墻被攻破,趙叔皎率領殘兵與金軍巷戰,力盡被俘,拒絕投降并大罵金軍,最后被殺死。

  相州通判趙不試,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六世孫,知州汪伯彥帶著相州精兵跑去追隨趙構。趙不試留守相州,不斷催促朝廷派兵。宗澤想派兵北上,趙構不同意,趙楷也不支持。宗澤死后,一些主戰派跟杜充不合,一個叫薛廣的統制北上相州歸附趙不試。秋天金兵南下,四千鐵騎進攻相州,薛廣出城力戰而死。趙不試繼續守城,守城三個月后,城里餓殍遍地,趙不試對守軍說,他是宗室,要為朝廷死節,問別人的態度,其他人沉默不言。趙不試于是登上城池,跟城外金軍商議,趙不試表示守城是他一個人的主意,跟別人無關,希望金軍不要屠城,金軍答應了,趙不試帶著家人全部投井,而且讓手下封住井口,不讓金兵得到他的尸體。進城后金兵果然沒有屠城,這樣的宗室,敵人也會尊重。

  這些戰死的,誓死不降的,固然讓人敬重,哪怕失敗逃跑的,此時也逃的頗有尊嚴。

  金軍打死相州守將薛廣后,留下偏師圍城,主力南下河北在濮州與從濰州、青州退回的金軍匯合。在濮州他們遭遇了頑強抵抗,知州楊粹中和守將姚端,一個守城,一個出擊,傳言姚端夜襲金兀術大營,打的金兀術光腳逃跑,傳言必然夸大,可是姚端在金軍主力的圍攻下,堅守了三十三天,最后突圍逃出,其實并不丟人。金軍因為濮州攻堅傷亡太大,將濮州屠城。

  攻下濮州之后,金軍繼續進攻濮州所屬的開德府府城濮陽,這里的官員叫王棣,是名臣王安石的孫子。金軍依然久攻不下,制造謠言說王棣已經投降,結果王棣被城里居民圍堵,逃避中被人群踐踏而死。之后金軍用屠城證明了王棣并沒有投降的事實。

  就在濮州、濮陽相繼陷落,并被金軍屠城之后,手握重兵卻拒絕救援的杜充挖開黃河,讓金軍無法去進攻開封,接著趙構上書說金軍已被黃河水淹,無法南下,趕赴山東平亂,同時收復金軍攻破的城池,結果卻一路南下。

  那些等待手握重兵的趙構、杜充救援的北方州縣,非但沒能等到這二人的救援,反而為趙構南逃爭取了時間,為杜充立功創造了理由。

  理清這些邏輯線后,李慢侯已經無法理智的處理跟權貴的人際關系,他拒絕去楚州覲見趙構,表示軍務緊急,他要回揚州護衛公主的安危。

  保護公主,才是他的職責,這個理由說的過去。但他心里卻知道,此時投靠康王趙構,或許能為他帶來更大的利益。因為隨著康王趙構南逃,李綱、宗澤打造的黃河防線已經漏洞百出,留在南京應天府的皇帝趙楷不再安全,趙構再一次將自己置于一個唯一皇子的地位。

  回到揚州之后,李慢侯立刻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請公主立刻上書,請求皇帝立刻南下揚州、

  第二件,派出騎兵緊急聯絡在周邊剿匪的部隊立刻到揚州集結。

  他要防備金軍緊追著趙構南下,最終長途奔襲揚州的局面,他要阻止維揚之變這樣的屠城危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