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二節 爪牙(2)

  宋人官服,韓剌見劉佶穿過,讓他感受到一股不一樣的力量似乎從衣服上涌入身上。

  “當官就要有當官的樣子。你識字否?”

  韓剌暈暈乎乎的點點頭,他識字,跟保長學的。他很聰明,學什么都快。

  “那我派一個機宜文字給你。給你講講行文、移牒的規矩。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報牒給我。也幫你擬一擬屬員官職,報來好發俸祿。當官可是一門大學問,你要好好學。將來在遼東這里,你大有可為。”

  綦業年少勢重,仿佛教孩子一樣教他。

  讓韓剌心里不由的排斥,卻又有些自卑。因為他從綦業身上看到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高高在上是那么的自然,好像他生下來如此一樣。

  “知道了!”

  綦業擺擺手,一個吏員見狀,請韓剌出去,帶著韓剌了解曷懶軍的各級官署。

  告訴他制置使司應該設什么樣的屬員,建多少機構,說的韓剌迷迷糊糊,當官,真的是大學問。

  軍餉也發給他了,用絲綢、銅錢、銀錢發放的,可以任韓剌選擇。可以直接領走,也可以先存在曷懶軍。

  韓剌只領了一萬緡絲綢、兩萬貫銅錢,和三千貫銀錢帶走,他沒要銀票、錢票,他不放心。

  剩下的,曷懶軍給開了條子,隨時可以來支取。韓剌打算下次來的時候,一起帶走。這次來的倉促,是坐宋使的船來的,他的船沒有跟來。回程是別人送去,身邊都是宋國的人,他怕帶太多錢財不安全。

  韓剌走后,綦業嘆了口氣,這樣年輕的人,能做大事?不知道王爺看重了他什么,不就是一個少年亡命徒嗎,遼東這里不多得是?

  綦業最近走訪了曷懶甸十幾個座大小城池,有高麗人原先修建的九城,還有女真人修建的小城。沒什么紕漏,駐防少量人馬,就足以守衛這片廣大的沿海狹地。高麗人修建的城池是防北邊的女真人的,女真人修建的城池是防南邊的高麗人的,因此這些城池南北皆防,雖然粗陋,可是很實用。

  最大的弊端是人力不足,韓剌帶來了十萬人,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可治安卻很差,因為以前這里之所以能聚集十萬人口,最大的原因是這里是流放地。請罪流放曷懶甸,重罪流放大東洲。燕王治下,人口凋敝,活過大難的人,往往性情大變,因此經常有作奸犯科的罪犯,屢抓不盡。以前請罪都發到了范溫這里,所以這里有大批小偷小摸的小人。

  搞治安,綦業擅長,他是兵法科學生。兵法、刑律共通,嚴刑峻法他很懂的。所以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嚴肅法紀。將帶來了一群東藩軍中的軍法官,派往各城,先梳理一下積存的案件。

  以前范溫、范良管這里,根本談不上治理,無法無天。

  為此綦業將軍隊拆散,分駐各城,維持治安。狠狠打擊一下作奸犯科的風氣,他手里的兵力,除了三千從東藩帶來的精兵外,就是那一萬剛剛由奴隸身份轉變過來的軍人,這些人素質不錯,會騎馬,敢拿刀。最關鍵是他們帶出了家屬,有家,心就安。給他們分配大量熟田,安置在各城周邊,這就算是扎根了。這些人跟本地人沒什么瓜葛,打擊起舊勢力,不會手軟,治安應該很快就會改觀。

  可之后的的事情,綦業就不太擅長了。他覺得該讓趙明信來這里,曷懶甸最缺的,其實是財力。但發展潛力巨大,良田沃野不少,山上樹高林密,就是缺人。可缺人這問題,又是因為沒錢,財聚人聚,只要有錢,自然有人。

  來之后看到實情,綦業跟趙明信溝通過,趙明信認為,曷懶甸不具備人口殷實的條件。沿海就是大山,只有山海之間的狹小平地可以生活。地形上不連貫,只能走海路溝通。綦業認為,這地形跟西域的綠洲差不多,養不了多少人。人都是塊狀的,最多搞搞商業。

  這跟綦業的認識差不多,但這里既然不能生聚,如何興兵?王爺為什么派他來這里,流放他顯然不是,這點認識綦業是有的,他又沒犯過錯。他外放只是接受鍛煉,就像李睿。

  想到李睿,讓他頗有些壓力。因為李睿去年滅了五萬克烈騎兵,傷了克烈人的元氣。他們通過蒙古人試圖贖回這些人,最后他們湊了三千契丹、漢人,換回去了三千戰士,婦孺他們不要,就要戰士。那三千契丹、漢人,契丹人是投靠他們的邊緣部落和散兵,漢人是流落草原的奴隸和工匠,男女老幼都有。

  剩下的戰士,他們拿不出贖金,沒有搶過揮舞著銀票的礦主,最后在騾馬市上被賣了。

  可是他這里又沒有冒失的草原人,原本生活在這里的女真人,全都遷走了。女真人可比他更了解這塊土地,他們不會翻山越嶺進犯,綦業也打不過去。他留在這里的意義在哪里?

  之后燕王發來的一些命令,也都是讓他搞經濟的,比如發展造船、捕撈,甚至跟倭國人學習補鯨。這些都是很難聚人的產業,沒有人就不可能有大軍。即便從外地調來大軍,他都供應不上。

  年輕人總是喜歡多想,給他的命令就是讓他穩定局面,他偏偏要往更復雜的地方去想。主要是他覺得局面并不危急,才有這些心思。真的很危急的話,他也就沒時間多想了。

  南邊的高麗人,王朝腐敗。之前幾年,外戚李氏和皇族王氏斗爭激烈,乃至皇宮都被燒了,國王一度想禪位給李氏,李氏沒有接受。老皇帝剛死,新君號稱“太平好文之主”,一聽就沒什么進取心。開始推行重文輕武,文武矛盾比宋朝還激烈。

  難道王爺派他來這里是讓他圖謀高麗?

  東邊的倭國比高麗還差,混亂了幾十年了,一直安定不下來。地方門閥割據,朝廷綱常混亂,權臣、皇帝內斗不斷。王爺又讓自己通倭國,莫非是要圖謀倭國?

  綦業想了很多,直到藩府發來命令,讓他將兩萬多契丹人送回去,說是要送到西域。

  這兩萬多契丹人,大多數是婦孺和少年,壯丁被女真人征發走了,他們留在后方,被韓剌裹挾帶到了這里。雖然是一些婦孺少年,可是對缺人的曷懶甸來說,依然是一筆寶貴的人力。所以綦業是有些不情愿的,他不由得想,難道王爺派他來就是為了這些契丹人?

  綦業一直有些不明白,王爺為什么對西域的殘遼那么好。根據慣例,耶律大石打不回來,史書上只能稱他們西遼國。可他們打回來,似乎對燕王沒什么好處。他們奪回草原,難道不會跟燕王爭燕云?可是燕王這些年,沒少往西域送人,男女老幼加起來,恐怕不下于五六萬人了。

  耶律大石給了燕王很多財物,但燕王不是個圖財的人,大量禮物都拿出來拍賣,他自己喜歡的,往往自己買下,他說這是國禮,是送給燕王,不是送給他個人的。燕王的公私財物十分分明,連五國城的道君皇帝送給他的大量字畫,燕王都拿出來拍賣,而且賣來的錢,最后又送去給道君皇帝,讓道君皇帝的囚徒生涯這幾年過的越發滋潤了。生的孩子數量都超過二十個了,還有好幾個是跟女真女子、契丹女子生的。

  或者燕王是打算將東方的契丹人都送去給大石,好讓大石在西方扎根,但綦業覺得這不高明,不可能是出自燕王的手筆。真的擔心大石,不該去縱容他,而是要打擊他,這才是燕王的風格。大石手里的契丹人,不是在女真人手里,就是投了草原部落。這些人不用管他,大石就發展不起來,就不可能回來。因此如果懼怕大石回來,燕王根本就不需要跟大石有接觸,不理會就是最好的選擇。

  綦業終于在胡思亂想中被調走了,確認曷懶甸大局安穩之后,東藩府將他調往遼東,讓他坐鎮韓州、通州、信州三州。

  這三州都位于楊柳河(東遼河)流域,位于遼河地區最北端,北邊是兀術勢力范圍,南邊通過遼河直通咸平府,跟撻懶勢力范圍相通,往西則是潢河(西遼河),潢河流域有遼國殘部蕭滅女真勢力,還有敗退的塔塔爾人勢力,因此這里的情況十分復雜,一點控三國。

  這才是綦業認為建功立業的地方,在各個勢力之間游走,才是他渴望的縱橫馳騁之地。

  而他得到的命令是,讓他往潢河上游發展,原因是蕭滅女真部可能撤防。又是為了耶律大石,蕭滅女真部苦苦支撐,好容易收回了遼上京臨潢府和遼中京大定府,現在好容易聚攏了一點人馬,有燕云漢人青壯五千、塔塔爾散兵游勇萬魚,老弱婦孺兩萬余,竟然要一股腦都送去給大石。

  綦業需要從遼東抽調兵力,多少由綦業自己決定,要求是維持臨潢府和大定府不失,余則不問。

  提供給綦業的資源,除了韓州、通州、信州三地的三千駐軍,以及這里聚攏的萬余人口外,燕山以北的灤河流域、遼西的錦州等地,甚至南關都交給他統籌,他可以動用這里的一切資源,包括人力和財力。

  這相當于像李睿經營河套那樣,讓綦業經營遼河上游地區。

  權力很大,地方很大,就是人少,最大的難題還不是人少,而是如何填補契丹殘部撤離后的空白!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