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節 堅石(1)

  李慢侯搖搖頭:“不急。這只是出戰,貴軍新敗,也跟重回草原,尚且不習慣有關。況且貴軍兵力不齊,如今才有四萬,等到十萬人集齊。我們進行合攻!”

  大石皺眉:“燕王莫不是怕了金國?”

  李慢侯笑道:“你說呢?我與兀術野戰無數。我大軍水陸列陣,對女真騎兵有九城勝算。野地會戰,兵力相當,勝負也在五五之數。從無潰敗。我會怕他?”

  大石臉紅,他的手下這次真給他臉上貼金,不管是他也好,蕭斡里剌、蕭查剌阿不等名將也罷,都覺得他們兵力占優的情況下,不可能輸給兀術。結果就是敗了,他們遠征西域建立的勝利信心,經過這一戰大受打擊。但燕王的軍隊,卻是通過抗擊女真人一步步崛起的,他們將女真人一路從長江驅趕到了遼東,雖然戰績上也是敗多勝少,可他們心理卻有優勢,他們敢戰!女真人見了東藩軍,要慎重很多,見了他們遼軍,卻敢義無反顧的撲上來。

  大石道:“燕王見諒。朕說錯了。還是等一等,不可急于求成。”

  耶律大石冷靜下來,即便燕王派了大軍,將女真人成功吸引走,那也是燕王的功勞,他的手下以后面對女真人,依然充滿畏懼。就像塞爾柱軍隊見到他的大軍,根本不敢戰一樣。現在他需要的,不是退敵,而是穩定軍心。

  李慢侯又道:“你的軍隊這些年都在西域作戰,打的是一些西域部族。對女真人的戰法有些生疏了,蕭滅女真和耶律破金這些年跟女真人纏斗日久,他們比我都要了解女真軍隊,為什么不讓他們領兵呢?”

  這兩人不是大石心腹,不像蕭斡里剌那些人跟著大石打到了西域,蕭滅女真和耶律破金一直留在遼東,最開始打著大石的旗號,大石根本就不知道。

  耶律大石是一個從善如流的人,他點了點頭:“謝燕王提點。是朕疏忽了!”

  這是他的錯誤,蕭滅女真和耶律破金去了西域,雖然他給了高官,卻很少讓他們領兵。蕭滅女真帶著燕云漢兒只是在撒馬爾干一帶屯田,耶律破金更是充當催收稅金的監察御史。

  李慢侯道:“其實也不需要給他們精兵強將。這二人打女真人也是敗多勝少,但勝在經驗豐富。我手里還有三萬契丹人,可調給他們。他們二人擅長用殘兵敗將打仗,硬仗雖然打不了,可幫你牽制和騷擾女真人。離開他們兩個熟悉遼東地情的,很不方便。”

  一聽又有三萬人進賬,比打了勝仗,還讓大石感興趣。

  “三萬人?在哪里!”

  李慢侯嘆道:“是這一二年起義失敗后逃到蘇濱路的殘兵敗將,多是臨潢府一帶十二萬帳契丹之后。不過眼下已經沒有十二萬帳了,就剩這三萬殘兵,其中精壯者只有萬余。其余都是些后生。金國的契丹人也不多了,只剩涅刺拏古與突呂不室韋兩部了,男丁不過兩萬。契丹人的骨血就這么多了!”

  大石神色暗淡。當年契丹人是毫無爭議的草原第一大部,人口一百五十萬。當時女真人也不過九十萬,四十萬熟女真,五十萬生女真。如今他們契丹人,卻成了一個小部。多虧燕王多有照拂,大石在西域也不過湊了八萬帳,算上這些遼東契丹,還不足十二萬帳,人口不足四十萬,放在草原上,也就跟塔塔爾部并列,比克烈人和蒙古人稍強而已。

  都是可恨的女真人!

  大石嘆道:“我還有八萬漢兒!”

  來自燕云的漢兒軍,大石手里也有不少。這些漢兒軍,同樣是燕王送過去的。但凡不愿降服燕王的漢兒,都愿意投大石。燕王占了燕云,幾經恢復,燕云的漢兒不過四十萬人,十萬戶而已。很多流落在外的漢兒對燕王沒有好感,因為燕王治下,除了早期一直堅持在燕云的漢兒百姓外,根本沒有生計。土地都讓燕王賣給了山東豪族,從江南、遼東回來的漢兒發現,他們沒有土地耕種,哪怕他們拿著遼國發的地契,燕王也不認。

  這讓大批漢兒,尤其是韓家這樣在遼國時期,可以跟耶律、蕭氏聯姻的豪族十分不滿,于是許多就去投靠了大石。契丹人在草原上是第一大部,但跟漢兒相比,又成了小族。遼國治下,第一大族還是漢兒,有三百九十萬人,比契丹人多了一倍不止。幾經離亂,他們人口依然比契丹人更多,哪怕投靠大石的意愿沒有契丹人強烈,也依然有八萬戶投靠了大石。他們中的不少豪族,在大師手下做各種文官,沒有他們,大石在西域的政權就不會完善。

  為了保持遼國傳統,大石雖然禁止契丹人跟當地突厥部族通婚,卻沒有禁止,也不敢禁止契丹人跟漢兒通婚。當地契丹人娶漢兒女,漢兒男娶契丹女的情況十分常見。漢兒住在城里,幫助大石守城、征稅,契丹人住在城外,幫助大石放牧、當兵,幾乎復制了遼國的南北面官制度。

  李慢侯嘆道:“漢兒的血脈也不多了。我知道你這回從朝廷哪里又得到了三萬漢兒,打算安置在臨潢府一帶。你考慮過以后怎么辦嗎?契丹、漢兒總共不過二十多萬戶,即便家家當兵,也不過二十萬大軍。無論是控制西域,還是控制臨潢府都足夠,但你能一路從臨潢府建立驛站控制到撒馬爾干嗎?”

  大石皺眉,人力始終是他最大的短板,女真人把契丹人殺成了小族,讓他在西域的控制只能流于表面,那些葛邏祿人、烏古斯人,雖然臣服于他,可都是畏懼于他的兵力。而且麻煩不斷,在費爾干納盆地跟契丹人、漢兒爭地,市場發生沖突。大石很想將他們遷走,卻沒有余力。如今要控制從臨潢府到撒馬爾干,比契丹極盛時控制的土地還要廣大,人力根本無法支持。

  “倘若燕王肯將燕云、河套五十萬漢兒交于我。我愿幫燕王打下大食國!”

  燕云有四十萬漢兒豪族,都是撐過了一次次戰亂的土豪和大家族,河套則流亡著十萬漢兒流民,怨軍八部實際上都算是漢兒,只是不可能給他。可這些在燕王治下,無官無權,只是平民的漢兒,燕王應該不會計較,只要給的好處夠多,燕王應該可以放棄。

  結果李慢侯怒斥:“荒謬!這些漢兒,也是我的子民。怎能驅之如牲口。此話陛下休要再提!不過我倒是有一個主意,燕云豪族,多是耕讀傳家的大族。在我治下,不開科舉,多有怨言。你大遼要開科舉,卻無讀書種子可用。何不開科舉,招納這些豪族做官。雖然人數可能不多,但卻于你有大補益。”

  耶律大石自然知道科舉的重要性,在西遼無法開科舉,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讀書人。少數讀書人都跟寶貝一樣,安插在各個南面官衙之中,根本不需要考試。沒有科舉選拔的海量官員,就無法對地方實施直接統治,大石作為一個參與過科舉,還成為遼國翰林的貴族,是非常熱衷開科舉的。但從燕王境內招人,這似乎有有些不妥。

  李慢侯看到了他的顧慮:“你不用疑我。用不用在你。我允你回兩京,就沒打算防你。我的轄地,也就止步陰山、燕山了。漠北,我只留狐狼道一線,既不要草場,也不要部眾。不過是為了通商。東西兩萬里,草場、部眾都是你的。但你沒人。滅金之后,我意向南。通西洋,連波斯,接大食。北方萬里草原,就是你們契丹人的牧場了。我只留陰山和灤河,用于放馬。你若控制不住漠北,我就有無窮邊患。”

  李慢侯分析利弊,他確實沒打算用燕云的書香門第去控制西遼政權,但私心也是有的,那就是通過這些人,向西域重新輸入中國文明。這是繼漢唐之后最后一次漢文明西傳,是有歷史意義的。

  大石考慮起來。燕王治下的漢兒豪族都對燕王不甚滿意,他招募這些漢兒豪族,到底是燕王通過這些人控制他,還是他通過這些人影響燕云,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誰能影響誰,就看誰更強了。

  大石不是趙構,面對危機,他善于利用機,而不是懼怕危到了連機會都不敢要的程度。

  哈哈一笑:“如此就多謝燕王了!”

  大石已經粗略算過,他要控制一條從遼上京到大秦(東羅馬)國的草原商道,要跨過幾萬里之地,需要建立一兩百座屯堡,光靠他的軍隊沿途駐扎,太廢人力。而且也不會管理,從燕云豪族中招募人力,設置頭下軍州,任命他們的子弟做官,讓他們分享稅金,這樣既省人力又省財力,還能讓這些軍州納稅。

  遼國的頭下軍州制度,是將一些投靠的漢人,安置在地方屯田,建立州縣城堡等組織,稱為頭下。頭下軍州的刺史由遼國朝廷任免,其他官吏由頭下主自行委派。賦稅除酒稅和一半田租交納遼政府外,其余歸頭下主。這相當于將一座座城市承包給了豪族,任命豪族族長為頭下主,什么都不用管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