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七節 西洲(4)

  海商集團,向來都是貿易與軍事聯合體,貿易是主業。

  所以跟科伊桑人的聯盟,讓他們開始深入科伊桑人的土地,跟一個個科伊桑人做生意。

  將印度、埃及的手工業品帶到一個個科伊桑人的氏族,跟他們換取牛皮、牛角、牲口、象牙。

  這種直接進行補奴的海商,其實是一小部分,而且很多是后來者,更不講規則,更唯利是圖。

  先驅已經占據了有利地位,后來者不得不采取更極端的做法才能得到厚利,尤其是許多補奴團性質的海商,被南宋海商帶到印度之后,接著沿著這條渠道來到非洲,跟人交易永遠沒有直接動手抓捕來錢快。

  一些遼東補奴隊不在乎這種風險,于是他們會直接參與補奴。連兇狠的女真人都敢補的他們,面對弱小的班圖人,很難壓抑沖動。

  但他們不久后,就遭遇了困難,因為在他們的打擊下,班圖人不但停止了南下的步伐,而且開始北遷,開始不斷返回他們本族人的領地。補奴團的打擊,終止了班圖人的大遷徙。這些被擠壓的班圖人,并沒有因為生存空間變小而衰弱,反而因為聚集而變得更加強大。

  補奴團很快就發現,班圖人開始裝備更多更好的武器,他們也開始身披鐵甲,開始裝備強弓硬弩,長矛戰俘之類的武器,就差發展出騎兵了。

  原因很簡單,在南非北部,到津巴布韋地區的班圖人腹地已經誕生了國家形態的文明,他們修建了大津巴布韋城,津巴布韋的意思是石頭城,班圖人修建了幾百處這樣的石頭城,城墻可以高達三丈,墻厚一丈五六尺。能建造這樣石頭城的文明,顯然已經有一定的水平。

  但這些津巴布韋班圖人國家,還算不上什么大帝國,沒有誕生集權的中央制度,依然有很強的氏族風氣。每一座津巴布韋,都是一個強大的氏族建造和控制,使用奴隸勞動。以畜牧業為主,但也有農業出現,修建了梯田、水渠、水井,甚至還能鑄造粗糙的金幣。

  這個津巴布韋國家,并沒有位于大河畔、沿海邊這些容易進行信息交流和溝通的區域,而是位于內陸腹地。乃至后來他們在十六世紀被南方的祖魯人滅亡之后,迅速消失于歷史之中,跟瑪雅人一樣成了一個謎。沒人知道是什么人建造了這些規模不小的遺跡,于是產生了各種懷疑和猜測,歐洲人從中發現許多技術來源于歐洲,認定是腓尼基人或者所羅門王建造了這些城市。

  不管怎么說,這些班圖文明還很脆弱,脆弱到一次倒下,就會徹底消失。他們沒有文字記錄,沒有知識傳遞,經受不起打擊。

  可他們能在一片氏族原始部落中間,建立起這些用難以加工的花崗巖修建的城墻,必然有特殊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一帶盛產黃金,最大的津巴布韋城,正好就坐落在一座大金礦旁邊,他們控制金礦,用黃金跟海邊的阿拉伯人貿易,久而久之就學到了先進技術。技術不可能無緣無故誕生,最大的可能就是通過購買奴隸,從而引入技術。

  因為擁有黃金,所以他們能買來奴隸幫忙建造城市,自然也就能買來武器。這里有的是武器提供商,東北桑給巴爾周邊的群島,是波斯流亡王子建立的酋長聯盟國家,是從印度、波斯到埃及的商業中心,什么樣的技術都有。

  但最多的還是宋國的武器商人,只要有錢,宋國人什么都肯賣。宋國商人不會翻越落基山脈,但進入津巴布韋還是可以的。這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度,從沿海河流逆流而上,無法直接到達,因為中間別一道瀑布阻斷。因此沒有特別的利益,宋商是不會去的。可津巴布韋班圖氏族愿意提供黃金,那就另當別論了。武裝綱隊用小船、馱馬聯運,穿過叢林和高原,將一批批宋國武器,高價賣給津巴布韋氏族。

  這些商道也不是他們開辟出來的,阿拉伯人幾百年來一直在走,因此是成熟的商道。

  幾百個強大的津巴布韋城氏族,采購武器的初衷,倒也不是因為南方地區遼東補奴隊的侵犯,壓力還沒直接傳遞到他們頭上呢。他們受到的第一波沖擊,來自他們被迫北遷的同族。他們的文明基于黃金,占據金礦的氏族會興盛,沒有金礦的氏族會南遷。這些北遷的氏族,跟金礦氏族產生了沖突。奪取了一些南方津巴布韋城,讓周邊的其他津巴布韋開始進行聯合。這些金礦氏族定居下來后,自然會跟游牧的氏族有一定的分化,他們之間是有聯姻關系的。以血親為紐帶,形成了松散的氏族城市聯盟。

  但他們本身因為富庶,已經沒有南遷氏族那么驍勇。因此建立聯軍,購買武器,據城死守,守望相助。這些行為一旦變成常態,很多東西就會出現,比如組織經驗,管理經驗甚至軍事知識,都會慢慢摸索和積累。而且一些強大氏族,軍事領袖,會變得更加重要,奪取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力。南方津巴布韋的權力快速集中,松散的氏族城市聯盟越來越緊密。

  抵擋了一次又一次的北遷游牧同族進攻的同時,也吸納這些族人,將他們征服,變成附屬,甚至奴隸。補奴隊對班圖人的進攻越狠辣,班圖人回遷的規模也就越大,如潮水一樣沖擊津巴布韋的班圖游牧氏族,讓津巴布韋黃金氏族之間的聯系比以往幾百年來更加緊密。以往他們星散在金礦周邊,如今他們必須聯合起來。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北方和東方,北方的馬賽人跟補奴隊合作獵捕班圖部族,東邊的阿拉伯人和宋人聯合進攻他們。

  結果津巴布韋開始形成北、東、南三個較大的氏族城市聯盟。將班圖游牧氏族擋在他們的城市范圍之外,雙方既有融合也有戰爭,博弈比以往幾百年來更加劇烈。在這種劇烈的博弈中,不斷有城市被摧毀,也不斷有游牧氏族被消滅。

  當最后他們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國家就出現了。但目前還沒有到這種程度,還處于激烈博弈的初期。但在壓力之下,各種新技術已經比以往更快的速度進入津巴布韋社會,因為他們現在被迫將更多的資源投入這些軍事技術中。

  宋商是最大的技術提供商,因為宋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生產國,沒有之一。一顆釘子都需要幾十個加工環節,復雜的武器更是如此。在鐵器稀缺,披甲率低的津巴布韋,強弓硬弩是最受歡迎的武器。以前他們的投擲武器主要是梭鏢,但顯然硬弩更加便于使用。他們普遍強壯的婦女都能用硬弩守城,輕易殺死游牧氏族勇士。

  而這種硬弩,全世界最大的產地就在大宋,山東、燕云、揚州和江南都在大批量制造。尤其是山東、燕云和揚州,根本不禁止買賣。但采購距離過遠,所以宋商也在就近尋找供應商。全世界能生產復雜武器的國家不多,能跟宋國相媲美的,也就是印度了。可是中國弩的制造技術無法在印度推廣,原因是印度工匠大多不殺牛,拒絕使用牛角制作武器。但他們提供了絕大部分弩箭。

  中亞地區其實也能生產,這一帶戰火頻繁,十字軍東征,契丹人西征,黑衣大食、綠衣大食爭霸,塞爾柱帝國、伽色尼帝國爭霸,讓這一帶的戰亂在過去一兩百年比東亞地區更加頻仍,這些地區引進東亞技術后,很快就大規模制造硬弩和扎甲,技術上并不輸給東亞,但是因為戰爭關系,各大勢力都嚴禁武器出口。

  這導致宋商只能從宋國采購硬弩,從印度采購弩箭,出售給津巴布韋。

  除了津巴布韋代表的東南非文明受到宋商刺激加快演進之外,宋商還一直在西北非探索。

  他們從走陸路商道的北非商人,從地中海過來的熱那亞、比薩商人,甚至從一些宋商前輩那里得知,大西洲的西北方向有一個黃金遍地的加納帝國。

  非洲地區流出的大量黃金,主要是從加納來的。這里每年光是往歐洲輸送的黃金,就超過十萬兩。東洲淘金熱之前,加納帝國是世界最大的黃金產地。

  如同葡萄牙人試圖繞過非洲尋找印度香料一樣,宋人也試圖繞過非洲尋找加納黃金。加納黃金國的傳說早就不是傳說,而是一次一次被確認的事實。阿拉伯人能通過陸路從加納販運黃金到埃及,讓他們極為眼紅。

  新的地理知識不斷傳播,跟西方地理發現進行對比印證,不知道誰率先提出了這樣的判斷,認為加納帝國的位置就在大西洲西北方靠近大海的地方。如果能夠通過海路直接溝通,顯然會比阿拉伯商人跨過大沙漠將加納黃金運出來更加便利。誰發現了這條商道,誰肯定能發大財。

  于是一些大海商一直堅持探索,他們在大西洲南部(南非)沿岸建立立足點,除了跟當地科伊桑人進行小規模的貿易之外,主要目的還是以這里為基地向西北探索。他們發現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地方,有的到東藩府備案,有的作為神秘海圖自己保存,帶回來各種各樣神奇的傳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