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十四節 新大宋(2)

  朝廷在軍事領域改革之所以沒有受到掣肘,主要是大宋朝廷兩百來年的重文輕武,并沒有形成強勢的軍事特權階層,這反而變害為利,讓晏湲在軍事領域的革新,得意輕裝上陣。

  最大的掣肘,主要是家軍集團。可是隨著岳飛之死,家軍集團就沒有了實際權力。后來恢復的幾大家軍,也都是虛有其表。

  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這些將門,雖然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可是連韓世忠這樣的猛將,后代都轉變成了文官,張俊他們也不例外。

  在家軍集團恢復過來,度過了最初的恐慌之后。晏湲上臺后,開始重新整頓官軍勢力。在這方面,趙構做過長期工作。他雖然對張俊這些人委以重任,可始終都沒放心過,給他們大量特權,默認他們巧取豪奪,卻始終不斷敲打他們。趙構親自抄寫唐朝的《郭子儀列傳》給各大家軍首領看,希望他們做郭子儀,不要做安祿山。

  晏湲重新整頓家軍的時候,這些將領早就腐化,一個個家財萬貫,良田千頃,韓世忠胖的早就騎不了馬了。

  四大家軍先后被裁撤,缺額則由雇傭藩兵填補。

  有錢的大宋,很適合采用募兵制。最早是張浚在廣西秘密招募的俍兵,兩廣被東藩用河東、河北換走之后,大宋朝廷大量雇傭吐蕃人、雇傭川西兵、浙東兵,最后還雇傭東洲生番當兵。

  宋朝的兵源同樣強悍,訓練水平,裝備水平,都跟東藩半斤八兩,因此沒理由認為宋軍不能打。尤其是大宋的東洲兵,跟東藩的東洲兵沒什么區別。一個以大平原地區生番為主,一個以東海岸地區生番為主,事實上都是出于氏族社會的原始族群,好戰悍勇,不懼生死,是極好的兵源。

  對于兇悍的東洲番兵,大宋朝廷并沒有一開始就大量招募到大宋,而是逐步引入。先是用到殖民地作戰,招募東洲番兵為大宋開疆拓土,接著將番兵引入殖民地,最后才是引入大宋。

  進入大宋的番兵,也沒有駐扎在杭州臨安府,而是主要部署在江北,讓他們作為跟東藩決戰的第一道防線。

  宋朝控制的東海岸地區,北方是易洛魁人部落,南方是波瓦坦人部落,易洛魁部落聯盟和波瓦坦部落聯盟,其實此時還沒有形成,而是分散為數以百計的不同氏族。其實他們的文化十分相近,都是母系氏族,氏族不是以男性為首領,而是由母系傳承,氏族名稱往往就是以氏族中最年長的婦女為名,女人地位跟男人一樣高,甚至要高于男人,男女結婚之后,是男人遷入女方氏族,而不是女子嫁入南方。因此往往兒子并沒有繼承權,從一出生開始,就會被當做外族人,猶如男權社會形成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樣的觀念。

  除了都是母系氏族之外,他們居住的房屋也都是長方形的房屋,他們都懂得制陶和編筐。以種植玉米的耕作農業為主,但跟大平原地區的定居民族一樣,落后的生產方式,讓他們無法完全靠著耕作獲取食物,還需要兼營漁獵和畜牧。

  由于男人被視作外人,男兒不值錢,所以宋朝人在這里招兵非常容易,甚至可以買到士兵。東海岸生番的男丁,大概也形成了他們自己的“三從四德”文化,這些被宋人帶走的戰士,非常容易將歸屬感寄托在宋人身上,好像嫁雞隨雞了。

  因此大宋朝廷經常給一些生番戰士發忠心可嘉的表彰。

  處于母系氏族時代,連易洛魁和波瓦坦這樣的部落聯盟都還沒形成,導致他們很容易被征服。朝廷比東藩建立十二都還要容易的就在東海岸建立了九座軍州,最北的是最晚建立的文蘭軍,最南的是最早建立的贅婿州。建立贅婿州的初期,宋人驚訝的發現,跟他們接觸的生番酋長、戰士竟然都是上門女婿,所以慢慢將這塊定居點叫成了贅婿州。后來見怪不怪,因為整個東海岸基本都是母系社會。

  他們可以選女婿做軍事首領和部落酋長,但傳承始終是母系血緣。部落酋長死后,他的財產要么由女兒繼承,要么由妻子的姐妹繼承,他兒子是沒有繼承權的,因為兒子遲早要嫁出去,成為別的氏族的人口。

  大宋建成九軍州之后,獲得源源不斷的東洲戰士,一度他們對東藩表現的不再懼怕,變得相對強硬起來。東藩對朝廷也變得更加克制,似乎真的怕了朝廷一樣。

  直到李慢侯退休,李睿大刀闊斧的在草原上擴張,并且開始逐步摒棄東洲騎兵,因為隨著李靖控制大平原,東洲騎兵變得不在可靠。可是大宋朝廷發現,東藩并沒有因為不用東洲騎兵而虛弱,反而成功用遼東鐵騎取代了東洲騎兵。

  這些遼東騎兵,大多數是奴隸后代,也有少部分融入的曷懶甸女真、曷蘇館女真、遼東女真,甚至高麗人、契丹人、渤海人融合而成。習慣半耕半牧,性情淳樸,身體強壯,接受正規訓練之后,戰斗力并不比兇悍的東洲騎兵差。而且東藩還吞并了西藩,控制了強悍的關隴兵源。東藩還時常征發白韃靼、林木部甚至聯盟漠北部族行動。

  這時候朝廷才再次開始憂慮起來,因為他們雖然能征調東洲生番,可是兵源數量上遠遠無法跟東藩相比,光是遼東就有兩百萬人口,而大宋征服的東洲東海岸地區,幾百個生番部族加起來,也沒有百萬男丁,身體還不行,動不動就生病,一生病就病死大半部族。

  一旦開戰,大宋朝廷發現,他們能招募的極限兵力,不過二十萬東洲戰士,十萬吐蕃戰士,川西和浙東最多能提供十萬兵源,如果歸附朝廷的江藩聽命,倒是可以拉出幾十萬人,但江藩如今變得不太能打仗了,除了滁濠地區的山民,其他地方的藩鎮兵也沒什么戰斗力。

  所以朝廷發現,他們要面對一個可以征召百萬騎兵,真的能投鞭斷流的強悍敵人,怎么能不怕。

  懼怕之下,這幾年他們再次加強軍事建設。除了不斷將東洲戰士招募到國內,在要地駐扎,并且加固防線。在江北加固揚州、徐州、開封等戰略要地。還不斷研究新式武器,這種事情,編寫過《武經》的宋朝文人擅長。他們有的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可以打造出重量降低到三十斤的鐵甲,也能發明管狀火藥武器,大量詭異的武器被軍作制造出來,管不管用都大量列裝,并在沒有任何實際戰績的情況下,被文人們吹的天花亂墜,描繪成恐怖的武器,除了為他們自己壯膽之外,其實大多數都不實用。

  不過大量使用火藥武器的思路是對的,因此也取得了一些實際效果,主要是在海上。因為在陸地上,除了鎮壓農民起義,宋軍整整一代人都沒打過仗了。可是在海上,因為大宋朝廷也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所以他們還是需要不斷進行海戰。

  對于水師建設,趙構百分之百的支持。主要是他擔心,一旦東藩水師南下,他將面臨著連逃亡海上都做不到的絕境,所以大宋朝廷上下對于投入水師建設都非常支持。將火藥用到海戰上,無往而不利。一時間他們在海外幾乎沒有敵手,他們開辟了大南洲,因此運送貨物的商船和運送流放刑徒的水師,經常會通過南洋前往大南洲,這需要經過三佛齊的領土,三佛齊是擁有不弱海軍實力的國家,他們的國民還有海盜傳統,因此發生過不少次沖突,基本上都是被宋人艦隊碾壓式打擊。

  唯一能跟宋朝水師較量的,大概就是東藩水師了,可惜兩個勢力之間,維持了長期的詭異式和平。在打擊海盜放牧,雙方在海外還會密切配合,雙方聯手在馬六甲海峽這樣的海路要道地區,剿滅過上百個三佛齊海盜據點。不過沒有聯手對付過三佛齊的海軍,因為三佛齊海軍先后面對過東藩和宋人艦隊戰敗后,就老實起來。

  因為有很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加上皇帝的無底線支持,所以宋朝建造了規模龐大的水師艦隊,趙構確信他的艦隊規模比東藩的更大。一旦雙方開戰,他的艦隊會擊敗東藩艦隊。唯一憂慮的是,擊敗了東藩艦隊之后,趙構發現他還是無處可去,他發現最好的地方都被東藩搶占了。

  他的艦隊載著他出海之后,他還是只能在海上漂泊,對于逃亡方面,他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深謀遠慮之人。他可不想像完顏兀術搜山檢海時候那樣,無助的漂泊在大海上,一個海浪就可能吞沒他。

  同時趙構本能的危機感也告訴他,待在陸地上毫無安全可言,哪怕他的大臣告訴他,大宋現在有十萬東洲勇士,還有二十萬忠勇可嘉的殿前、御前八軍,可是趙構依然無法安心。

  所以在李慢侯死前,趙構希望能給自己在海外找一個安全的退路。

  只是很可惜,這個退路還沒找到,戰爭就爆發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