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狼顧之鬼

  當天下午,李儒和荀攸再度起了爭執。

  原因是一官員的家人想要出城返鄉,回老家探親,守城門的校尉卻將人全扣了下來,交到相國府。

  李儒認為,關東諸侯才剛剛退去,局勢未穩,不應該讓這些官員家屬離京,以防他們互相勾結。

  荀攸對此不敢茍同,他覺得這般做法,只會讓洛陽城里的官員心懷忐忑,人人自危。

  荀攸看上去很好欺負,但實際上有自己的主張,而且不會輕易動搖。

  爭執不下的兩人于是找到董卓,希望他來落錘定音。

  李儒不會輕易認輸,進而說道:“想要控制洛陽城內的大小官員,就得從他們的家人下手。太師,這是經過您同意的。”

  荀攸也不甘示弱,述說起來:“那人說,之前鴻苓殿上,他父親是得到過太師的允諾,準許他家人離京。”

  回鄉探親。

  董卓覺得這本就不算什么大事兒,而且那天皇宮的晚宴上,好像是有人提過這么一句,說想要使家人返鄉,希望太師準許。

  董卓當時是答應了的。

  既然答應了,又不是太大的事情,放他們回去,也沒啥問題。

  之后,董卓還表示,不用搞這種限制人身自由的小動作,又不是看押犯人,這樣搞,不利于人心團結。

  李儒躬身應下,然后用余光偷瞟了董卓兩眼,他覺得自家主公似是有些變了,變得不夠狠了。

  以前,董卓干這些事情,從來都是除惡務盡,寧可錯殺三千,也絕不漏過一人。

  如今,太師這是怎么了?

  董卓自然不知道李儒所想,不過有了他的命令,被看押在相國府的幾十名老少,就算是得以保全。

  走之前,按例是要來向董卓謝恩。

  奇怪的是,這戶人家六七十人,領頭的卻并非年長沉穩之人,而是一個在同齡人中較為高大的少年,唇紅齒白,頗為俊俏。

  當少年自報姓名“司馬朗”的時候,董卓眼神變了。

  因為在司馬朗的旁邊還有個小家伙,十一歲的司馬懿。

  未來的冢虎!

  有些野史上說,司馬懿鷹視狼顧,又稱“狼顧之鬼”,董卓瞧了好一陣子,也沒能看出端倪。

  想來,那些野史上的記載,也不過是編撰人的信口胡謅。

  在司馬朗及家人謝過恩后,董卓忽然臉色一黑,沉聲問道:“爾等為何要離開洛陽,是不是想勾結賊逆,背叛本太師!”

  這突如其來的質問,嚇得許多人咯噔一下,臉上露出土色,心里也跟著發抖、雙腿打顫起來。也不知是誰先傳的,說董卓是妖魔降世,一生氣,是要吃人的!

  膽小一點的,已經當場暈倒過去。

  他們想不明白,之前明明說好的太師,為何會突然變卦。

  只有年歲不到二十的司馬朗鎮定自若,他看向董卓,先恭敬的作了一揖,然后不急不緩道:“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亂中輔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穢亂,舉薦了許多賢士,這的確是虛心深慮,使天下即將成為復興社稷的治世!”

  “但是,隨著您威德隆重,功業著大,兵災戰亂卻日漸嚴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連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樂業,因此要拋棄住家田產,四處流亡躲竄。雖然您的部下已在四方關口設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殺戮處罰,但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風潮,這就是小子為什么會想回故鄉的原因。”

  說完,司馬朗再度深深鞠了一躬,語氣誠懇十足:“希望明公能有所借鑒,稍加反省深思,那么您的名聲就可像日月一般耀眼,即使是伊尹和周公,也不能與您相比了。”

  這一番話說得不卑不亢,荀攸在旁聽得暗自點頭,司馬家的小子遇事不驚,思維反應極快,將來必是難得的人才。

  董卓聽了,也是收起兇惡的神態,笑說起來:“伯達,你說得很有道理,帶著你的族人,回鄉去吧!”

  司馬家的族人聽到這話,哪里還顧得其他,頓時如蒙大赦,牽兒攜娘的趕緊離開。

  只有司馬朗鄭重向董卓作了道別。

  走過中庭時,董卓忽然大喊了一聲:司馬懿!

  跟隨在兄長身旁的少年驀然回首,身軀未動,只有脖子以上的腦袋像狼一樣回頭,眼眸如鷹一樣銳利,冷不丁的對視之下,讓人心頭打怵。

  董卓見狀,果然鷹視狼顧,他撫著粗密的髯胡哈哈大笑起來:留下來,做我兒子吧!

  司馬朗想要開口,卻被董卓擺手制止,只聽得董卓繼續說道:“當然,這事兒我不勉強,你可以回去跟你的父親商量。”

  兄弟倆只好暫應下來。

  之后,司馬朗帶著族人出京,司馬懿則回到司馬府,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全與父親司馬防說了。

  得知董卓要收司馬懿為義子,這位治書御史的臉色很不好看,這不是擺明了想拖司馬家下水嗎?

  如今,董卓的名聲已經壞得不能再壞,要是跟他搭上關系,司馬家的名聲也將跟著遺臭萬年。可若是不答應,董卓隨時都可以出爾反爾,很可能族人還沒回到河內,途中就被董卓派人追上,戮殺殆盡。

  從來都沒人會質疑董卓的雷霆手段。

  一邊是族人,一邊是自己的兒子。

  司馬防抉擇兩難。

  早知如此,那晚在鴻岺殿里,就不該向董卓提出讓族人回鄉的請求。

  如今進退不得,真是下了一手昏招。

  躊躇不定之際,司馬防忽地想起五六年前,他在赴京途中偶遇的一個術士,那術士對司馬懿的面相大為吃驚,斷言興盛和毀滅司馬家之人,必是此子。

  司馬防當時很是生氣,覺得術士狂悖,盡說些無稽之談,沒將其放在心上。

  如今想來,董卓為何沒有選擇出眾聰慧的司馬朗,卻獨獨挑中了這個從頭到尾都沒做聲的司馬懿。

  也許,這一切皆是命運的選擇。

  思來想去,司馬防決定以大局為重,讓司馬懿拜董卓為父。

  之后不久,司馬懿就因右腳先踏入祖祠,而被父親司馬防逐出宗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