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四三章 太行八陘

  五月上旬,山里的流民攜老扶幼,陸陸續續遷徙出山。

  幾十萬的人口不在少數,也不是一兩天就能轉移完成。

  董卓為此在上黨、太原兩郡的陽曲、榆次、襄垣等十二個縣地,設立了近百處流民接應點,并讓當地官府為他們重新登冊注籍。除此之外,手下的將領校尉也分派出去大半,負責沿途護衛,謹防有人借機尋釁滋事。

  一個多月下來。

  好在,一切都算順利。

  董卓所在的壺關縣,主要是負責接應黑山的張燕,以及他麾下的賊眾,和所豢養的流民。總數加起來,將近十萬之眾,占了總人數的六分之一。

  要知道,太行山脈里賊匪無數,光是各個山頭的首領,就有三十余人。而張燕所在的黑山,實力最強,完全碾壓其他山頭,這也是外界為何對這股賊寇,冠以‘黑山賊’之名的重要原因。

  出了黑山,張燕將隊伍分成兩起,流民一批,賊兵一批。

  流民們出了山,在官兵的引導下,有條不紊的排起長隊,去當地官員那邊登記注冊;賊兵們則被安排在另外一處,卸去兵器,暫時歇腳。

  張燕和一些小的頭目,前來會見董卓。

  董卓坐在青鑾傘蓋下,雙手平放大腿膝蓋,身邊站著兩位義子,以及華雄、郭汜等將,后方則是三百披甲執銳的虎賁甲士,拱衛四周。

  張燕遠遠望見之后,主動小跑上前,納頭便拜:“罪人張燕,拜見太師。”

  身后的一眾小頭目見狀,也自是跟著跪拜在地,不敢做聲,心里頭七上八下,一點兒沒底。

  張燕比想象中的年輕。

  董卓起身將他扶起,笑聲爽朗:“張渠帥能夠辨明是非,使生靈免遭涂炭,乃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

  要不是你逼迫得緊,我會甘心投降?

  張燕心中腹謗一聲,下意識的想要抬頭,卻察覺到上方有數道目光,齊齊落在了自個兒身上,猶如針扎一般。這些目光里大多帶有警惕和防范,給他內心造成了很強的壓迫。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董卓近前的幾位心腹猛將。

  相比之下,反倒是外界傳言兇神惡煞的董卓最為和善。

  張燕又將腦袋垂低了下去,認真說道:“罪人之前糊涂,受了李樂蠱惑,出兵襲擊絳邑,太師要殺要剮,罪人都沒意見。只是我手下這些弟兄,全是聽我命令行事,還請太師不要加罪,能給他們一條活路……”

  張燕語氣誠摯,一人扛下了所有罪責,這可將身后的小頭目們感動得不輕。

  唯有董卓冷靜的看在眼里。

  好家伙,又是一個收買人心的好手!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董卓肯定不可能殺死張燕,就算要卸磨殺驢,至少也得等到幾年或者十幾年以后。

  而且,他也沒有殺死張燕的理由。

  “嗨,別這么說,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生活所迫嘛,本太師懂的。”董卓笑著拍了拍張燕后背,渾然沒有放在心上,還以一副貼心老大哥的口吻安慰起來。

  這倒是令張燕頗為詫異,眼前的這位太師,似乎與傳聞中的,有所不同。

  “這是朝廷頒下的旨意,你且看看。”

  董卓將一卷詔旨遞了過去。

  張燕躬著身子小心翼翼接過,認真瀏覽起來。

  詔旨上的內容大抵是: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念在張燕等人主動投誠的份上,故而免去了他們之前占山為寇的罪名。并且晉封了張燕為平難中郎將,可以和白波軍一樣組建營隊,兩萬人的編制。其他山頭一些有名號威望的賊首,也委以了校尉或者軍司馬的職位。

  說是朝廷旨意,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董卓的意思。

  張燕看完之后,再次將腰彎成九十度,躬身向董卓行了大禮,口中感激呼道:“罪人張燕,謝太師提攜之恩!從今往后,末將定當為太師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張燕的表態很好,董卓也很滿意。

  他笑著扶起張燕的一雙小臂,笑么呵的說著:“以后咱們都是一家人了,也無須這般客氣。你的那幫弟兄呢,愿意參軍入伍的,可以留下;不愿意的,也可以回鄉耕田。至于軍隊的事情,你想怎么組建,本太師也不會插手,只希望以后為國出力的時候,能不負朝廷厚望。”

  董卓話里的意思,相當于放權給了張燕。

  想要人家感受到你的誠意,就得放些權力給他,多些真誠,少點套路。

  張燕聽到這里,眼神頓時一亮。

  他本以為董卓只會給自己一個虛銜,然后命人進行監視,沒想到董卓居然直接把收編的事情全部甩給了自己,這份大膽的魄力,著實少見。怪不得能從西涼那種悍蠻之地,硬生殺進洛陽。

  張燕心中暗忖。

  投靠董卓,果然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隨后,董卓帶著張燕到了自家營地,擺宴與他接風洗塵,也介紹了諸將與張燕認識。

  張燕拱手逐一見禮,他不是自恃身份之人,以前他是山中最大的賊頭子,現在加入朝廷改了編制,就得響應國家號召。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他還是尤為清楚。

  之后,董卓又問起張燕,太行山脈中的要道分布,當如何駐兵。

  “太師可知太行八陘?”張燕恭聲問道。

  董卓搖了搖頭。

  張燕便獻出自己所繪之地圖,認真為董卓講解起來。

  太行山脈首始于河內,自河內北至幽州,凡有八陘:

  第一曰軹關陘,興建于春秋戰國時期,關當孔道,因曰軹關,形勢險峻,自古為用兵之地;

  第二太行陘,陘闊三步,長四十華里,又稱天井關,雄定關。沿陘可北上太行,南下則可直抵虎牢關,是逐鹿中原的要陘之一。

  第三白陘,由七十二拐和古棧道兩部分組成,此陘可南渡濁河攻司隸,東可向大名進擊,北可窺安陽、邯鄲,是個可攻可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第四滏口陘,由此陘東出磁、邢,可以援趙、魏。

  第五井陘,又稱土門關,是連通并、冀兩州的要沖。

  第六飛狐陘,又名飛狐口。兩崖峭立,一線微通,蜿蜓百余華里。古人云:踞飛狐,扼吭拊背,進逼幽、燕,最勝之地也。

  第七蒲陰陘,其地峰巒峭峙,仄陘內通,是抑制并州太原的軍事要隘。

  第八軍都陘,其地層巒疊嶂,形勢雄偉,懸崖夾峙,巨澗中流,奇險天開,是由幽州通往塞外的咽喉之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