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見禮挺簡單的,主要是向皇帝行禮,并敬獻腶修盤。
所謂腶修,乃是一種搗碎后摻了姜桂的干肉。謝慕林曾經挺好奇它的味道,但昨日嘗過充當饌的肉干味道后,好奇心就大為減少了。反正只是一種象征物,又不是真的讓皇帝、皇后吃這個當正經飯菜,意思意思就行了。
宮人們已經提前把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在贊引女官的指引下,謝慕林與朱瑞一同站在香案面前,朱瑞立于東,她立于西面,齊齊向著南方京城的方向拜了四拜。接著兩位女執事便舉案來到兩人身邊,有宮人將腶修送到謝慕林手上,謝慕林雙手捧著它,送到女執事手上的托案中。若是皇帝在此,她接下來還要雙手舉案,把案上的腶修盤進獻給皇帝。現在省去這一步驟,她只需要把案盤呈送到前方香案上,就可以了。
接著謝慕林退回原本的位置,再度與朱瑞面向京城方向拜了四拜,女執事們便可以將腶修案撤下,放在東邊。朝見皇帝的禮儀便就此完成。
接下來謝慕林還要與朱瑞一同去朝見太后。禮儀都是一樣的步驟,不同的地方在于,太后在紫禁城中,而皇帝不在,所以,新人要對著太后行禮,一些先前省掉的步驟就得照舊執行了。
從乾清宮前往慈寧宮,路還挺遠的。謝慕林再次感受到了七翟冠的沉重。只不過,比起昨天,今日她不必一舉一動都拘束得不行,想要東張西望也沒什么人勸誡了。朱瑞拉著她的手,一路為她介紹沿路的宮殿、景致,偶爾還會摻雜些傳聞、趣聞什么的,比起昨日的枯燥和拘謹,強了不知多少倍。等到她走到慈寧宮門前的時候,雖然腰腿說不出的酸疼難忍,但精神還是挺好的,還有些意猶未盡,因為朱瑞還沒為她介紹完慈寧宮花園的景致呢。可惜她沒多少時間能盡情欣賞紫禁城中的美景。
太后早就穿著常服,坐在慈寧宮正殿里等著他們了。見他們到了,太后立時露出了慈愛的笑容:“這一路走來,累壞了吧?哀家總說你們父王不必太過拘束,這行宮這么大,孩子們年輕,哪里經得住上哪兒都要靠兩條腿走?便是傳個肩輿,又有什么要緊?有哀家的話在,還有哪個御史不長眼,連這點小事都要參你們不成?!便是皇帝知道了,也不會見怪的。你們父王就是不聽,非說規矩如此,不可擅違,結果連累得你們小輩也要跟著受罪!”
說著她還吩咐身邊的宮人:“快去取了軟墊來,讓郡王與郡王妃坐得舒服些!”
朱瑞笑著說:“太后娘娘,我們先給您行禮吧?禮行完了,咱們才好敘家禮呢!”
太后原本還有些嗔怪的意思,聞言卻頓時眉開眼笑的:“好,國禮行完了再行家禮,家禮要如何行,那就是我們自家的事兒了,輪不到外人說嘴!”
太后身邊的嬤嬤們聞言便邊上早就侍立多時的女執事與宮人們使了眼色,后者連忙上前,舉案的舉案,奉腶修盤的奉腶修盤,贊禮女官也站到了該站的位置上。朱瑞拉起謝慕林的手,示意兩人的站位,照著先前在乾清宮時的禮儀,對著太后娘娘也行了一遍。
禮畢,太后立刻命人把一對新人扶住了:“行了行了,國禮行完了,咱們自家人行家禮,就不必如此拘束了。這大殿好雖好,無奈太大太清冷了些。哀家在這兒坐了一會兒,就覺得不自在,還是到后頭屋子去吧。這會子還不到用午膳的時候,咱們娘兒仨好好說說話。”
謝慕林自然是柔順應聲的,還上前扶住了太后的一邊手臂。朱瑞也笑著扶住了太后的另一邊手臂,小夫妻倆乖巧地一路扶著太后,在宮人的引領下,到了慈寧宮后殿太后的寢宮里。
這里的家具擺設都明顯要比前頭正殿多得多,生活氣息濃厚,大體上帶著北方的建筑風格,帳幔擺設卻又多帶著江南氣息,顯然是因為太后習慣了京城生活的緣故。
太后對這處寢宮也沒什么不滿意的,與孫子孫媳婦閑聊時,還故作抱怨其實是在夸獎地說燕王夫婦太過靡費了:“哀家一個老太婆,哪里用得著住這么好的屋子?!這慈寧宮竟比京城宮里那一座還要大了,又帶著個花園,里頭的擺設一點兒都不比宮里的差。哀家只是偶然到北平來看看晚輩,小住幾日就回去了,結果你們父王和母妃不但把哀家的屋子布置得花團錦簇的,還特地備下了紫竹院供哀家避暑消閑用,連燕王府里頭,也有給哀家準備的院子。哀家一個人,能住得了多少地方?!偏偏他們不聽。如今銀子也花出去了,人力物力也費過了,哀家卻沒辦法在北平多待,統共只住過兩個地方,過幾天就要走人。這不是讓你們父王母妃白費了功夫么?!”
朱瑞笑著說:“事先誰能想到太后娘娘會住到哪里去?自然是盡我們燕王府所能,多做些準備的了。即使到頭來白白多打掃了一處院子,也好過太后娘娘想要降臨哪個地方了,我們才發現沒把屋子打掃好,那樣我們燕王府就要丟臉丟到皇上跟前去了!”
謝慕林也非常嘴甜地附和:“是呀,只要太后娘娘住得舒心,在北平過得快活,燕王府做得再多,也是應該的。這怎么能叫白費了功夫呢?父王、王妃與郡王爺和我,心里都巴不得有機會多孝敬太后娘娘些呢!”
太后果然聽得滿心歡喜,分別拍了拍他倆的手:“好孩子,哀家知道你們的孝心!不過是心疼你們罷了!日后再有這樣的事,不必如此費事兒了。這紫禁城就挺好的,若是在夏天,紫竹院也不錯,別的就罷了吧!”
朱瑞并沒有順勢答應下來,反而道:“這還得看太后娘娘下回再次降臨北平時,是什么時節了。若是在冬天,太后娘娘哪里經得住北方的寒風?!自然是要在小湯山那邊再整理出一處行在來,供您避寒用才行了。這才不是白費功夫呢。太后娘娘難得來北平一次,我們總要把您侍候好了才行。”
太后被孫子駁了回來,不但不生氣,反而笑得更開心了:“好,好,都是孝順的好孩子,哀家有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