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二章 唯有向前 彈如暴雨

第三百九十二章唯有向前彈如暴雨  “大將軍,在明軍那邊可是還有咱們的人啊!”

  “發炮!”

  對圖里琛和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來說,清國的蒙古八旗和他們不同,并不是所謂草原上的同胞,之所以問一問,不過圖里琛把自己看做是滿清的一份子而已。

  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的神色卻是森然,根本不理會邊上人的勸告,只是在那里斬釘截鐵的發令:

  “發炮,本將的命令你們都不聽了嗎?”

  看到自家的主將都是這般的決絕,其他人還有什么話說,那名一直是等待確定命令的漢軍炮隊頭目行完軍禮之后,急忙的跑回了炮陣的位置,那邊的二十門大炮都已經是裝填完畢了。

  這時候,阿巴泰才又下達第二個命令:

  “傳令,炮響之后發信讓達魯花帶兵散開,不要再在陣前,各營各自準備,沖擊敵陣!”

  二十門十二磅炮的齊射當真是地動山搖,在滿清的火炮本就是質量不過關,所以炮身粗大,而且裝藥量也沒有一定之規,都是些模糊的數字,這次軍情如此緊急,炮隊統領生怕誤事,所以這火炮裝藥都是十成十的份量。

  這一點火發射,真是格外的震耳欲聾,殺聲震天的戰場上,所有的聲音都是被火炮的大響淹沒了。

  在韃虜軍陣這邊,人不過是兩耳嗡嗡作響,有些頭暈眼花,可不少的馬匹卻被這突然的大響震的狂躁不安,有的馬匹甚至是把背上的騎士從馬上甩了下去,一時間騎兵陣邊亂成了一團。

  這在關外鑄成的十二磅大炮,本就不是為了野戰用地,而是為了攻城破壞工事用的。架炮的是時候需要很多的時間,開炮也談不上什么速度和效率,也只有膠州營的兵器制造局才能生產出來用于野戰的十二磅火炮。

  其實對東方的絕大部分軍隊來說,六磅炮用于野戰都是很奢侈的事情,架設這六磅炮地時間并不比現在這十二磅炮的時間短,而且威力還不是太盡如人意,像是膠州營這般的火炮鑄造和運用,已然是天下第一。

  攻城時候。外圍的守軍都已經掃清,只是讓炮兵在射程之內從容的把火炮架起來,大家在后面做好準備就是,今日這么近的情況卻是第一次,要是提前做好防備,最起碼騎兵要把自己和馬匹的耳朵都給堵起來。

  在對面的達魯花和他率領地蒙古騎兵朝著登州軍的前線陣列沖擊,在對方充足的火銃兵和長矛兵面前,當然還有十門火炮。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唯一的好處就是沸反盈天地攻打,滿地煙塵,讓對方看不清楚后面的局勢罷了。

  登州軍參將趙能此時倒是從容了些,各處的傳令兵終于是可以其余各處的消息給他傳遞過來。聽到各營千總自己將營和營之間地距離拉開,逐漸的向外擴,這時候的局面已經不是讓他反感下面的軍將自行其是的時候了。

  目前唯一需要加強的就是左翼,趙能一邊是讓前線的陣列在應對敵軍沖鋒的時候散開。另一方面還把保留在前線用作機動地騎兵調撥到了左翼。

  “讓各營拉開外擴,如果韃子騎兵要靠近射箭或者是沖擊,要果斷的上前刺殺!”

  趙能不把面前這些蒙古騎兵看在眼中,經過這段時間的鏖戰絞殺,參將趙能大概是有些模糊的概念了,陣型內斂穩固,固然可以更好的防備騎兵的沖擊,但卻僅僅是守。而沒有更好的手段對外進行攻擊。

  而陣型外擴,在雙方士兵數量相差的不是那么絕對地情況下,而且滿蒙地馬隊始終是在四面包圍,如果讓營與營之間的距離來開,不光是可以增加機動性和余地,也可以讓自己地方隊周長擴大。

  周長擴大,在外圍包圍這個方陣的滿蒙騎兵就未必有足夠的兵力維持著包圍了,如果說隊列變得更加單薄。一來沒有攻擊性。二來很容易被突破,這樣維持著包圍就沒有意義。甚至還有可能被登州軍的步卒擊破。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管現在登州軍的陣型并不是一個大的方陣了,左、右、后三個方向都是突出或者內凹,但韃虜的騎兵卻無法攻進去,反倒不相能方才那么進退隨意,因為在真正的戰斗中,騎兵們不是面對整個的陣勢,而是要和一個個的營來對戰。

  事實上,在其他幾個方向作出這個反應之后,圍繞著登州軍方陣的滿蒙騎兵已經不敢這么繞著打了,而是按照各自的統屬集結成隊,小心的避開,等待主將那邊的進一步號令。

  參將趙能未必有統帥一方的能力,但也不是剛愎自用之輩,傳令兵及時反應過來的消息,他并不會覺得惱怒,卻會盡快的吸取經驗作出調整。

  不過,在這個命令下達之后,二十門大炮一起響了……

  在這個瞬間,正對前線這些人都覺得一聲巨大的炸雷猛地大響,膠州營的長矛兵和火銃兵都是跟著震了下,短暫的失神。

  趙能下意識的就覺得不好,還沒有下達命令,慘叫聲已經在他耳邊響起,面前方才攻不上,退不下的蒙古騎兵陣線在這個瞬間,立刻是被打出了許多的窟窿,正當炮彈的人和馬匹都是被打爛了。

  然后就是膠州營的火銃兵陣線,然后就是長矛兵的方隊,方才雙方對陣的間隔差不多有一里左右,可在戰斗中不斷的靠近,眼下差不多距離已經變成三百多步,而這二十門將軍炮就是架設在稍微靠后,四百步左右的距離上。

  將軍炮的射程是一千兩百步以上……

  膠州營的士兵們都為自己的火炮自豪,他們也曾經在陣前見識到自家的火炮蹂躪敵人那種威力,可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被火炮打到自己頭上。

  十二磅炮的威力極大,一炮打出,凡是正當面地人或者是馬匹都會被打的稀爛,特別是火炮正對著登州軍陣列。陣型密集,炮彈打入陣列之中,更是血肉橫飛,極為的凄慘,這第一輪的炮擊過去,原本一直還穩定的陣線就有些亂了。

  此時正在猛攻的蒙古騎兵已經是接到了朝后散開的命令,現在在登州軍面前已經是沒什么遮蔽了,所有人都是看見了還在冒著硝煙的二十門大炮。以及在他們身后地八旗馬隊,正在虎視眈眈的等待機會沖陣。

  “散開,散開,變成操練陣型!!!”

  在馬上的趙能也是沒有受傷,在剛才卻能感覺到炮彈從身邊呼嘯而過,坐騎被炮彈的呼嘯嚇得人立而起,趙能花費了好大的力氣才讓坐騎穩定下來,聲嘶力竭的下達了這個命令。

  各營的軍官士官們也都是有些驚慌失措了。在接到命令之后,都是大聲的讓士兵們散開,操練陣型是相對松散地,人人之間的距離就是營千總的手杖的長度,這樣松散的隊列只有在校場上排列地才用。

  “不聽號令。擅動者軍法處置!!”

  各級的軍官聲嘶力竭的維持著陣型,可看著身邊血肉模糊的戰友,那些殘肢斷臂,還有那些重傷在那里等死地傷員。再堅強的士兵也會心神震動,不能在按照操典來正常的列隊和戰斗。

  如果現在不是這般危急的局面,趙能拿刀抹了自己脖子的心思都有了,從一開始,貌似自己組織戰斗就沒有正確過,一步步的被對方算計,白白的賠上了登州軍大好兒郎的性命。

  這樣地炮擊,不光是殺傷了登州軍。把正在外圍游弋的蒙古騎兵都是驚嚇的遠遠跑開,除卻滿清的滿八旗蒙八旗還有漢軍士卒見識過這等火器的厲害,而那些在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們可卻沒有見識過這樣的火器轟打,還以為是什么神奇的武器,生怕被波及到,都是遠遠地躲開。

  “炮隊,炮隊,還擊。你他娘地還擊啊!!”

  參將趙能已經是有些失態了。對方的二十門炮是正對這邊地中央,而登州軍的火炮也是這個位置。結果一輪炮擊,盡管沒有那么巧合的事情,可還是有兩門三磅炮被波及,炮架炮身直接被打的崩壞。

  這兩門火炮邊上的士兵都是非死即傷,整個的炮陣都是受到了影響,現在能發射的也就是五門火炮。

  炮隊統領正在那里手忙腳亂收拾和穩住,聽到主將趙能的大聲命令,炮隊統領也是大聲的吼了回來:

  “大人,射程不夠,打不到!!”

  “那你就他娘的把炮推近了轟,怕死了我換別人上來!!”

  炮隊統領被趙能這么一罵,先是一怔,接著狠狠的抹了一把被血色和黑色涂滿的臉,沖著趙能一抱拳,回頭和剩余的炮兵大喊道:

  “弟兄們,咱們上前和韃子拼了,別讓人當成咱們是個孬種!!”

  炮兵們都是咬著牙答應,但就在這一刻,又是地動山搖,韃虜的陣地打出了第二輪的炮擊,炮彈呼嘯著飛來,有一發的角度或許不對,落在炮陣的周圍,跳彈直接是飛入了登州軍的陣列之中。

  可冬日被凍的結實的土地被砸的泥土四濺,剛要推炮的那些炮兵都是下意識的趴伏在地上躲避。

第二輪的炮擊過后,登州軍的陣列終于  有些維持不住了,如果不是外圍有韃子的騎兵虎視眈眈,恐怕很多士兵就要丟下武器逃走了。

  剛才的散開陣型,倒是降低了一些傷亡,可僅僅是降低而已,傷亡依舊是不小。

  看見對面的旗號,和不斷匯聚到火炮后的隊伍,趙能心中知道,對方恐怕是繼續再轟打幾輪,大隊的騎兵就要沖過來了,等到這個時候,想不潰散也難。

  “各營在騎兵引導下向預設營地撤退,前陣的火銃兵留下,撤退時間就是火銃兵發動攻擊的時候,即刻傳令。騎兵隊去左翼策應斷后,不要離開,留在這里聽本官調度。”

  趙能知道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遲疑,稍作考慮之后,下了這個命令,他身邊的親兵護衛都是知道,自家的主將恐怕要去沖鋒陷陣了,這一去兇險異常。可趙能地命令斬釘截鐵,他們都不敢有什么反駁。

  “火銃兵橫排列隊,對齊!”

  收到了傳令的火銃兵迅速的按照命令向前對齊,還是那句老話,此時的火炮實心炮彈都是線殺傷,火銃兵在前線這么單薄的三排隊列傷亡反倒是要小一點。

  他們也都是惶恐異常,對面的二十門火炮好像是二十門擇人而噬的怪獸,不管是蒙古騎兵、漢軍士卒還是女真的馬隊都是遠在射程之外。火銃兵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來應對這樣地場面。

  聽到了這句命令,就好像是有了主心骨一般,大家都是精神一振,對齊之后。混亂的隊伍雖然是得到了整飭,可同樣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接下來的每一名火銃兵都是睜大了眼睛,登州軍參將趙能已經是下馬,走到了隊伍的中央。他手中拿著斧槍,身邊跟著一名旗手和四名鼓手,參將趙能只是保留了上身的板甲,帶著頭盔,下半身的護甲都已經拆掉,便于行動。

  第三輪的火炮又是轟然的大響,就在趙能所在位置地左側和右側,都有火銃兵慘叫著倒下去。不過看見自家的主將站在那里,火銃兵們本來已經是消沉下去的士氣重新振作起來,而那驚慌則是一掃而空。

  主將身先士卒,這是下策,因為一軍的主將應該去指揮和調度,但主將身先士卒,同樣是可以讓下面的士兵士氣振奮,在這么危險地場合中。一軍的主將都是和我們在一起。面對危險,士兵們都可以很坦然。

  “全體立正!!”“目標敵軍炮陣。向前齊步走!!”

  趙能斧槍放平,大聲的下達了命令,用來控制步伐節奏的鼓聲也是跟著響了起來,火銃兵們按照平日間行進地要求,把手中斜端在胸前,大步的向著前面行進。這差不多是一千五百名的火銃手,在列隊行進的時候拍成了四排,就在鼓聲的節奏下,大步的朝著前面走來。

  步伐很穩定,每步邁出都是差不多的距離,隊列以那面戰旗和稍微走在前面的趙能作為基準,保持著整齊。

  雖然只有一千五百人地陣列,可這時候卻給人千軍萬馬般的感受,就這么一往無前的向著韃子炮陣的方向走去。

  除卻登州軍的騎兵和這個火銃兵保持著一段距離之外,后排的長矛方隊和殘存的那些火銃兵已經是開始整隊撤離戰場了,面對騎兵的游動威脅,步兵應該保持不動才是穩妥之道,可膠州營地長矛方陣發現自己即便是在運動中,對方地騎兵也未必能把自己如何,對方弓箭的射程、登州軍嚴謹地隊列訓練,都可以保證在受到騷擾之后,隨時可以穩住陣型去和韃子的騎兵進行搏殺。

  在登州軍后面游弋的蒙古騎兵因為兵力的調整已經無力阻止轉向的登州軍大隊,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大隊的步卒聚攏整隊之后,開始朝著南邊撤退。

  勻速的默數從一到六十,韃子可以打出一輪炮擊,從一默數到一百七十,對方一共打出了兩輪,差不多從一輪炮擊,趙能要數八十下到九十下,這是膠州營一種簡單的測量單位時間的土法子。

  這六十個數肯定比六十秒要快或者慢,但總是有個測算,面對這樣驚天動地的炮擊,登州軍居然有這么一支軍隊壓了上來。

  是不是瘋了還是傻了,韃虜那邊的炮陣稍微遲疑了下。

  “按照正常的訓練,勻速數六十個數,膠州營的步卒大步行進可以走七十五步,但因為戰場上的尸體和障礙,六十個數應該可以走六十步到六十五步,此時距離對方的炮陣大概是五百步左右,應該會經受六次或者是七次的炮擊。”

  趙能心中在默默的算著這么齊步走的距離和時間,以及可能承受的傷亡,但腳步卻是絲毫不停,依舊是大步的向前走著。

  第四輪炮擊又是轟鳴起來,慘叫就在趙能地邊上發出。趙能能感覺到自己的臉頰上又被濺上什么濕乎乎的碎渣,他也沒有去理會,斧槍仍然是堅定不移的指著前面,看見他的表現,鼓手也是心思安定,鼓聲的節奏不變。

  火銃兵們按照平日間的操練,保持著齊步走的姿勢,倒下地同伴沒有人去顧得。只不過他們倒下的缺口,卻有人默默的補上。

  “這伙明人瘋了嗎?”

  在阿巴泰的本陣那里,所有人都把“明狗”“漢狗”這種稱呼變成了明人和漢人,幾次都要把對方打的崩潰,幾次這明軍都是反過勁來,要知道滿蒙大軍的人數要比對方多不少,而且大多是騎兵,可卻如此的難打。心中不知不覺間已經是把對方的地位和評價抬得很高了。

  本來眾人都是抱著玩笑地態度來看沖上來的這支部隊,心想正對面的被炮陣轟擊,倒要看看你們在什么時候垮掉。

  可是在第五輪炮擊的時候,阿巴泰和身邊的諸將臉上都是變色,對面地鼓聲節奏不變。隊列整齊不變,士兵們前進的速度未變,就這么大踏步的越靠越近。

  韃子帶來的火炮是攻城炮,在野戰中不是那么適合。幾輪炮擊,雖然是聲勢驚人,可對于面前不斷逼近地登州軍火銃兵隊列,每一輪炮擊僅僅能殺傷不到百人,因為火銃兵隊列單薄,這個陣線正對的火炮也就是十門而已。

  韃子的十二磅炮筑起炮臺和炮與炮之間的安全距離,二十門炮的陣線可是不短,而且有個很致命的弱點。就是這炮很難調整方向,炮座差不多是固定在哪里的,要不然這炮怎么會主要用于攻城而不是野戰。

  第六輪炮擊……

  那些不停裝填彈藥的烏真超哈也就是三順王帶來地火器炮兵,都是在那里手忙腳亂的裝填火炮,他們沒有膠州營的那種操練制度,自然談不上效率和一板一眼,而且面前那逐漸接近的隊列和越來越大的鼓聲壓迫,愈發的慌張起來。

  他們想用這個他們以為威力最大的武器來壓過那個鼓聲。摧毀這個隊列。可這時候看起來好像是沒有一點的用處。

  韃子地炮兵愈發地慌亂,發炮的速度卻越發地慢起來。第六輪炮擊之后,在趙能的估算中,距離炮陣差不多還有三百步左右,人的目測總有誤差,實際上已經是快要走進二百五十步的距離了,而對方的火炮才打了兩輪。

  事實上走進二百步之內,火炮就有個問題了,炮座都是有個仰角的,走進二百步或者再靠近一些,炮彈只能從他們的頭上掠過。

  第七輪炮擊……

  看著還是默默向前的登州軍火銃兵隊列,那名炮隊統領連滾帶爬的跑到了阿巴泰的馬前,連連磕頭,驚恐萬狀的哭喊道:

  “大將軍,大將軍,再讓他們上前走,奴才的火炮就打不到他們了,再說,這炮也……”

  “快開炮,這不是還能打嗎!!”

  臉色鐵青的阿巴泰口中大罵,手中的馬鞭狠狠的抽了下去,這種牛筋和鐵絲絞在一起的馬鞭抽在人身上立刻是皮開肉綻,那炮兵頭目臉上頓時被抽開了一道血口子,心里也有數,知道自己再說恐怕就要被砍腦袋。

  炮兵頭目又是屁滾尿流的跑了回去,邊跑邊是帶著哭腔發令:

  “開炮,開炮……”

  轟然大響,聲勢卻比方才小了很多,但這聲音卻不是開炮的聲響,一門將軍炮在炮陣上走火了,為了確保發射的威力,而且這是在攻擊對方前進的陣列而不是立在哪里的城池,發射頻率過快也讓裝藥不是那么均勻,而且發射的速度,對于韃子在關外鑄造的火炮來說,太快了。

  過多的裝藥和過快的發射速度,在這第八輪的炮擊之中,終于是到了極限,裝填進火藥之后承受不住,火藥在炮膛內直接就是燃燒起來,迅速爆炸。

  直接是把用來送彈藥的棍子給頂了出來,把面前那名裝彈兵穿個了通透。那裝彈兵被粗棍穿透上身,活是活不了了,可一時半會又死不了,被穿透的那個血洞流血不止,那裝填手在炮口前打滾,疼的大聲慘嚎。

  炮膛內部的溫度過高,火藥被填放進去就要著火爆炸,這和對面登州軍遇到地事情一摸一樣。只是登州軍打了十炮才出現,而這邊發射頻率不如登州軍,發射的輪數也不如登州軍,卻早早的發生了這個事情。

盡管都是手工作坊,但高下的分別卻完  全不同,武器的質量當然也有巨大的不同。

  距離炮陣有一定距離的阿巴泰看到這邊的不對勁,回響在耳邊地步點鼓聲越來越讓人焦躁,預料中的火炮聲沒有響起。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甚至沒有讓親兵來查看,只是冷聲的下令說道:

  “譚泰,帶人去沖這些瘋子,打散他們,掃清了他們。咱們才能繼續打他的大陣,要不然就跑了。”

  正黃旗的都統譚泰聽到命令在馬上一點頭,就要掉轉馬頭去領兵出去,卻想到了件事情。回頭悶聲悶氣的說道:

  “大將軍,這可是咱們大清的國族兒郎,你可別不分青紅皂白拿炮去轟。”

  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眼角一跳,臉色卻還是平靜的很,揮揮鞭子罵道:

  “但去就是,哪來這么多地廢話。”

  譚泰這邊把話挑明,倒也不擔心阿巴泰會不顧兩黃旗子弟的死活,帶兵自去了。阿巴泰則是自己縱馬來到炮陣之前,那先前被抽的臉上破相的炮隊頭目,在地上連連的磕頭,口中求饒說道:

  “大將軍,大將軍,不能再開炮了,不能再開炮了,炮膛太熱。要是在裝藥開火。怕是整個炮都要炸了。”

  阿巴泰愣了下,手中地馬鞭舉起。卻沒有落下。反手卻把掛在馬鞍處的刀抽了出來,猛地甩了下去,從那炮隊的統領后背扎入,掙扎了幾下之后活不了了。

  “能開炮的時候,立刻開炮,耽誤一分,回去滅了你們九族。”

  阿巴泰對炮陣上那些嚇傻地炮兵冷冷的說了一句,然后縱馬回到本陣,舉起馬鞭揮動幾下,開口大聲說道:

  “咱們八旗的老少爺們,原來沒有什么火器,可一樣是把明軍打的落花流水,太祖皇帝和當今皇帝都曾經帶著兵馬沖那明軍的火器大陣,以一當十,殺的明狗大敗,那是何等威風,今日咱們身上有鐵甲,手中有利刃,為什么還要畏縮在炮的后面,沖上去,徹底的殺光這些明狗!!”

  他中氣十足,雖說稍有點沙啞,可卻人人聽地清楚,士氣卻被他這幾句話瞬時調動了起來,一直在后面的女真騎兵人人舉起刀大呼,高喊著:

  “沖上去,沖上去,出戰!!出戰!!”

  一時間人人雙目赤紅,心想當年打的明軍抱頭鼠竄威風八面,他們行我們也行,憑什么這么窩著受氣,沖出去打垮他們,回去以后也是風風光光的,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覺得自己會失敗,從起兵開始到現在的勝利,已經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

  阿巴泰對自己的鼓動很滿意,剛要下令出擊,所有的大呼都被一陣急促響起爆響淹沒……

  十二磅炮地炮臺之間地空隙對于騎兵來說足夠寬敞了,正黃旗都統譚泰率領的騎兵順著這個空隙沖了出去。

  面對對方拿著火銃這么密集地陣型,方才那種沖擊長矛陣列的密集騎兵方隊自然不會在這里使用,借著炮臺的空隙,正好是把這騎兵隊分散開來,變成散兵的陣型,正黃旗都統譚泰也是打老了仗的軍將,也是多次入關的,自然是明白這樣的調度,譚泰沖出火炮的地方,立刻是和親兵隊伍收住了馬匹,讓身后的騎兵們撒著向前沖去,他卻不肯,阿巴泰會不會在身后開炮,他可是不敢保證的。

  此時的趙能率領的火銃陣列已經走進了兩百步之內,方才大炮轟鳴奪去隊列中戰友的性命,趙能率領的這支陣列尚且穩步向前,此時火炮半天沒有打響,火銃兵們的腳步更加的穩定。

  出了本陣,女真騎兵猛地分散開來,催打著向前跑來,騎兵們已經是擋住了火炮,趙能瞇著眼測算這距離,又是向前走了十步,把手中的斧槍立了起來,猛地插在地上,大聲的發令道:

  “立定!”“檢查火銃,目標前方!”“輪射,等待命令!”

  他的每一句話,鼓聲和旗手都是做出相應的動作,火銃手們此時都是全神貫注的,對趙能下達的每一個命令都是一絲不茍的執行。

  檢查掛在鳥嘴勾上的火繩是否還在燃燒,檢查通條是否已經被抽出了槍管,檢查自己的鉛彈袋和火藥袋是不是在固定的位置上。

  能看到對面的騎兵已經是快要到射程之中,趙能拔出插在土里的斧槍高舉起來,高喊道:

  “預備!!”

  火銃兵火銃放平,對準前方,韃子的騎兵跑進了射程之中,趙能手中的斧槍狠狠的向前揮下,幾乎是要把肺部的空氣全部借這個命令吼了出來:

  “開火!!!!”

  奉命大將軍阿巴泰聽到的那陣爆響,就是火銃隊伍第一排火銃打響,這是在女真騎兵進入膠州營火銃射程最大值邊緣時候的開火。

  很多韃子騎兵都以為會安然無恙,因為明軍開火太早了,方才那些戰斗,火銃兵都是在進入八十步六十步的時候開火,這讓他們錯誤判斷了火銃的射程。

  爆響之后,沖在最前面的騎兵紛紛身子一顫,從馬上直接的翻倒來,沒有被打中的韃子騎兵也都是瘋狂的催打馬匹,要趁著空擋沖到跟前。

  第二排的火銃打響了,騎兵的前鋒沖進到九十步,第三排火銃打響,八十五步,第四排火銃打響,八十步。

  四排火銃輪射打完,在火銃八十步的距離之外已經是躺到了一地的人馬尸體,可對于韃子來說,機會也來了,拼命的抽打馬匹。

  距離七十步的時候,第一排的火銃重新打響……

  在這個戰場上,在這個時刻,登州軍的火銃兵打出了膠州營,甚至是整個東方,輪轉頻率最高,速度最快,火力最密集的排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