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金光散去,眼前出現了一座宮殿,宮殿的名字叫“三清殿”,殿前飄揚著太極大旗。
這里就是宇宙中最高的一層天三清天,只見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那一池的蓮花,還有那一池的荷花伴隨著微風在輕輕的點點頭,清泉細細長流,鸞鳳到處飛翔,好一派祥和的三清虛境,就這一瞬間宇宙的中心位置就變得如此美妙,簡直妙不可言,美不勝收。
黃龍起身微微笑了笑,自言自語道:“青龍,白龍,赤龍三位兄弟,等你們功德圓滿成就大道之時,就會來到這里,我是先給你們準備好,免得你們來了匆忙,這里就是你們的家園”。
你們就是三清老祖,我給你們已經取好了封號,當你們有緣來到這里的時候,就會看見你們各自應該做什么了。
青龍你的道號是道德天尊,住在這三清宮中間的赤天太清境殿。
赤龍你的道號是元始天尊,你住在三清殿最左側的清微天玉清境殿,白龍你的道號是靈寶天尊居住在三清宮的左側禹余天上清境殿。
自你們相聚以后,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同甘共苦,守望相助,一定要弘揚我道門之威望,廣泛傳播大道與人間,讓三界之蕓蕓眾生幸福的生活。
說完黃龍化作一股黃氣飛向了宇宙之外的地方,那里就是統管所有宇宙的地方,大羅天。
如今的人們都在研究,天之外面是什么,是不是有外星人。
其實早有了答案,中國文化早在幾萬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天有36重,每重天相隔十分遙遠,一般人類所普及的也就是第一重天的范圍,我們所看到的太陽月亮,還有漫天的繁星,都是第一重天最底層的,也就是離我們大地最近的這一重天。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外星文明是肯定有的,宇宙之外的宇宙上也許就有比人類文明更加發達的文明,如果說黃龍是一尊神,那它就是統管三十六天之神,他就住在大羅之境。
可以這么說,如果宇宙中的天有多少層,我們只能說有三十五層,因為第三十六重天,那是屬于所有宇宙共有的,所有文明共有的,三十六重天管理的那是數也數不清的宇宙,沒有人知道它有多少,只有黃龍知道。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數字,宇宙之外到底有多少宇宙,禹州之外到底有多少文明,那你就請教黃龍吧,他能給你一個全面的答復。
關于三十六重天,以及外星球文明的論述,請耐心等待,本書后續會一一解釋,如數說明。
且說青龍伴隨著分成兩半的開天石,從茫茫宇宙掉落了下來,兩塊巨大的開天石在空中來回搖擺,相互碰撞,碎裂成數塊,已經精疲力竭元氣耗盡的青龍,再也沒有力氣從這些碎石里掙脫出來。
被這些碎粒的石頭裹在一起落到了大地上,形成了兩座高聳入云的山峰,名曰昆侖山,一峰名叫王虛峰,一峰名叫玉珠峰,兩峰間群山環繞,恰似兩個守望相助的姐妹,又似兩個彼此相愛之戀,遠遠遠遠的隔空相望。
峰下地是平緩處,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相繼落成,那就是昆侖山無極龍鳳宮。
青龍被壓在昆侖山玉虛峰下,就想睡著了一般,沒有的聲音,也沒有了呼吸,慢慢的就變成了一塊玩石,形狀酷似人類,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有手,也有兩條腿。
青龍的精氣神被禁錮在了頑石里頭,慢慢的養精蓄銳,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萬年,歲月一天天的過去,而頑石也一點點的變化。
天長日久,受天地之精華,日月之光輝,頑石體內的能量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終于在宋朝末年頑石天崩地裂,幻化成一股紫氣,在昆侖山到處游蕩。
遇到強來拜佛求子的趙天明夫婦,投胎轉世而去,開創了一段妖王救世之旅。
也就是本書第一章中所敘述的情節一樣,南陽只的趙天明夫婦結善緣求子,最終獲得了一子,此子天資聰穎,剛出生就能說話,沒幾天就能奔跑,是個十分靈異的孩子,他的出生給全家人帶來了災難,也開啟了本書優美的篇章。
青龍的靈魂爭脫玉虛峰的舒服來到了宇宙中至高無上的第三十五重天三清天,在三清道觀里,整日的修煉,后來修成人形,成了三清之首道德天尊,寫下了著名的道家巨著《道德經》流芳百世,無人可與之比肩,就連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丘(孔子)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曾經六次問道于老子,結合老子的“天人合一,無為而治”的思想,創立出了“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溫良恭謙讓”的儒家思想,為中華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青龍的修為,繼承了大羅天黃龍的衣體,他把自身的救世經歷與壓在昆侖山下的悟道緊密結合起來,吸取五龍抓鬮當老大,黑龍爭風吃醋,心懷怨恨,報復于青龍,見死不救,落井下石的經歷,憤然寫下了道家思想的巨著《道德經》,全面系統的闡述了,大道的本質,無私無欲,與世無爭,順其自然的思想。
他告訴人們,水的品德最接近于大,大德就像水一樣,大道也向像水一樣,誰有著與世無爭的高尚品格。
這就是著名的語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他的意思就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于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于格守信用,為政善于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于發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對后世起到了積極的教化作用,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支撐之一,對人類的思想影響較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