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礦稅監何賓

  方城縣離泌陽也有將近百里遠,方云生騎馬一路狂飆,用了一天半的時間才到達方城。當時正是中午,方城進出人不是很多,方云生便隨意找了間小店先住下。

  方城縣中人口不是很多,只不過是個中等縣,但因為本地有金礦和銀礦,也算得上是唐州的重鎮。這里不但有著司禮監派下管理金礦、銀礦的礦稅太監,而且還有足足一個小軍的廂軍在這里駐守。

  方云生吃過午飯后,在方城中的茶館等地轉悠了一會,摸清了方城中幾大家族的住宅,以及方城縣衙的所在,這才回到客棧。

  “這方城縣的所謂世家,竟然都是些沒什么油水的,難道說我之前的判斷有誤?”方云生在打聽消息的過程中得知,方城的幾大家族,都是些書香門第,近年又都沒出過什么大官。

  通常這樣的家族,大都是靠著佃租勉為其難的度日,若是長時間不出官吏,那最終的結果只會是被偶然降生的敗家子,奪去幾輩人攢下的基業。

  要是按照方城世家的情況來說的話,唐慕寒一旦了解到方城當地的情況,會不會以身犯險倒也難說。畢竟盜竊這事也講究個風險和機遇的平衡。

  如今唐州的六扇門已經大隊出動,說不定唐州各縣已經被嚴密監控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再度出手本來就是一種很冒險的舉動,偏偏方城這邊的家族還沒什么油水,根本就犯不著自討苦吃。

  方云生想到這里,眉頭皺起,突然他靈光一閃,“不對,我也是到了方城后才知道的消息,那唐慕寒應該也沒機會提前得知才對,要是這么來說的話,她人應該還在方城。”

  想到這里,方云生又把自己前面收集到的信息重新回顧了一遍。突然,兩個字眼閃進方云生的腦海中——“金礦”、“銀礦”。

  “不會吧,她不會真的敢去打方城金礦、銀礦的注意吧,不會吧,不會吧?”

  均州武當縣雖然沒有礦產,但因為有武當這個大宗門在,因此皇帝也在武當派了鎮守太監。根據方云生的了解,那名鎮守太監雖然深居簡出,但是聽說是來自大內,武功高強。

  哪怕不提鎮守太監本人,便是鎮守太監名下的兩千廂軍,那也不是等閑可以對付的。雖然派來看守金礦、銀礦的礦稅太監品級一般都不會很高,但人家倒也也是沒人手下都有千余廂軍,一旦被逮住,那可就是螞蟻纏身了。

  “不管了,我還是先去方城的金礦看看去。”方云生剛準備前往東北的宋家莊金礦一探究竟,前腳剛踏出房門,便覺得有些不對。

  按照唐慕寒一貫的風格,向來是只拿銀票,不動財寶的。上次在韓家,連一套價值連城的南珠都沒拿,這次怎么會去打金礦和銀礦的注意。

  而且礦場挖掘出來的都是原礦石,便是偷來了又能如何呢?一個人撐破天也拿不到一百斤,便是拿了一百斤又能煉出多少金子?

  “不對不對,可如果不是去金礦,她又能去哪呢?”方云生一時想不出答案,急的在房中走來走去。

  就這此時,客棧外傳出兩聲鑼響,又聽得一人大喊道:“礦稅監大人出行,閑雜人等,速速退讓。”

  方云生趕忙打開窗戶,朝街道上看去。果然看到一群軍士簇擁著一頂綠呢轎子向前走去,在回避、肅靜牌前,有一桿大旗,上書“欽命礦稅太監何”。

  “對啊!那礦石固然帶不走,可這礦稅監可有的是錢啊!”方云生想到這里,趕忙下樓去打聽這位何姓的礦稅太監住在什么地方,至少他敢肯定此人一定不會是在金礦和銀礦上住。

  有明一朝,皇帝為了增加自己的內帑收入,會派出自己信任的太監,到全國各地的大小金礦、銀礦監督收稅,成為礦稅太監,簡稱礦稅監。

  原本只會是在一些大金礦才會選派礦稅太監,但發展到后來,幾乎全國所有的金礦和銀礦,都會有礦稅太監的存在。這些礦稅太監的品級一般不會很高,多是從內廷十二監中六品和七品的太監里選派。

  收稅收的好的太監,往往升官很快,畢竟這可是關乎皇帝“私房錢”的大事。但無官不貪,更何況這些礦稅太監平日里缺乏監管,慢慢的就有了“天下金礦銀礦,皇帝吃一半,司禮監吃一半”的說法。

  甚至到了如今,皇帝真正拿到手里的,恐怕連一半都沒有。皇帝越來越窮,反觀各地的礦稅太監,倒都是和發了橫財沒什么區別,當上三四年礦稅監,便都成了大富大貴之徒。

  方云生來到了方城縣安樂坊中,聽附近茶館的人說起,這整個安樂坊,近乎一半都是這礦稅太監何賓的大宅。果不其然,才走了幾步,方云生便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青磚建成的院落,上書“何府”二字。

  “好家伙,這何賓官不過六品,秩不過十石,如何能積攢下一份如此之大的家業。”方云生剛剛在打聽消息的時候,幾乎就能確定唐慕寒定然是盯上了這何賓,如今看到這么龐大的宅院,更加肯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具方城縣中人講,這何賓在方城縣當礦稅太監,已經足足有八年了。別的官都是想著盡早升官,調回京城,偏偏這何賓倒是一個勁的想留在方城。

  如今此人靠著給皇帝看著一座金礦一座銀礦,已經娶了六房姨太太,還收了七八個干兒子,整個方城縣中,那可是說一不二的人物。

  方云生還想問,這方城縣的縣令難道不管管嗎?可以想到連蘇經桓那樣出身小家族的士子,都無法免俗,和韓家暗通曲款。這方城縣的縣令,恐怕也早已與何賓同流合污了。

  “倒是可憐了這方城縣的百姓,原本這金礦、銀礦算是老天爺的恩賜,偏偏因為此人的存在,變成了為禍一方之物。”

  聽說這何賓為了維持金礦和銀礦的產量,總是去四處搜刮一些欠債的佃戶,美其名曰“幫其還債”,便將其帶到礦中,過上沒日沒夜挖礦,還吃不上飽飯的日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