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十四、繼昌隆(下)

  (閑言少敘,加更在此,預定列位看官明日推薦票)

  開爐節(注3)來時,身為織羅戶的王十三心中極為不安,因為被官府強征去織造鹽袋的緣故,前兩個月里,他家織出的四經絞羅(注4)只有寥寥數匹,而眼看著自泉州的客商便要來取貨,他繳不出客商定好的貨物,不唯聲譽受損,而且也無錢來還那客商的定金,若是理論起來,除了破家別無它路可走。

  論起時間,若是沒日沒夜地趕工,他倒還來得及,只是此時已經天氣轉寒,桑葉敗落秋蠶產卵,去哪兒能弄得到織羅所需的生絲?

  臨安府有大大小小一百零六家與絲綢相關的店鋪(淳佑年間數據),王十三幾乎家家跑遍,雖然不少店鋪的掌柜東家與他有幾分交情,可這個時候卻都愛莫能助。若只是一點半點的生絲,或許還可籌措出來,但象他家這般的織羅戶都找上來,任誰也支撐不起。

  當他看到“繼昌隆”的招牌時怔了一下,這招牌上除了店鋪的名字,還畫著一捆絲線,不必多想,他便走到這家店門前。

  或許是因為新開張的緣故,“繼昌隆”前門可羅雀,過往的行人都沒有誰停下的。

  “客人可是要買生絲?”見他駐足,店里正在發呆的伙計精神一振:“小號里有上好生絲!”

  “這條街俺每日里都來往,還是第一次見到貴號。”王十三撤步出門,看了看店鋪的招牌:“繼昌隆?”

  “小號今日新開,客人自是不曾見過了。”

  “貴號有多少生絲?”王十三慢吞吞地問道。

  “客倌要多少?”伙計極機靈,從王十三的口氣中,聽出了他似乎急用。

  王十三皺著眉,織四經絞羅要用上好的生絲,而此時還在市面上賣的生絲,大多是些邊角下料,繼昌隆的伙計雖是自夸有上等生絲,那不過是自賣自夸罷了。

  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對伙計道:“將貴號的生絲拿出來給俺瞧瞧。”

  那伙計精神大振,臨安城中絲綢行當自成一體,繼昌隆是外來的,又不象保興糧店那要有個熟悉行當的掌柜,故此未曾打開局面,現在這人上門來,正是瞌睡碰著枕頭。那伙計小跑著進入柜臺,不一會兒,便將一捆生絲提了出來,將之交到王十三手中。

  王十三初見那絲時,便是眼前一亮,將絲拿到門外,就著陽光細細察看,好一會兒,他揉了揉自己眼睛,仿佛是不敢相信自己所見一般:“這等生絲,你們……你們從何收來?”

  如今市上的生絲,一般是蠶戶自養自繅,也有收繭繅絲的。但開鋪子售賣生絲,則大多是去鄉間農戶里收來,故此王十三有此問。

  “還入得您眼吧?”伙計問道。

  “入得,入得,當然入得!”王十三***著光滑的生絲,臉漲得通紅,這等生絲,饒是他家三代為羅織戶,卻也不曾見過。他原本有幾分拿翹心思的,可這個時候全部忘了,用力咽了口口水之后,他情不自禁地對著那伙計點頭哈腰道:“你這的生絲都是如此么?”

  伙計也不答話,進了店鋪里內,沒一會兒,又拎出兩大捆生絲來。王十三看得眼睛都直了,這兩大捆生絲,比起方才拿出來給他看的毫不遜色,也是材質極佳的上等生絲。

  “好絲,好絲!”

  王十三用力點頭,又用力搖了搖頭,這般好絲,價格恐怕也會貴得驚人,他默算了一下自己能拿出的銀錢,好一會兒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問道:“店家,貴號這絲價錢如何?”

  “客倌覺得小號這絲如何?”伙計沒有明說價錢,而是向王十三反問道。

  王十三有心貶低方便過會兒討價還價,但摸著那絲,他心中又是不忍。織了半輩子的絲,象這樣上等的生絲,還是前所未見。不唯光滑細順,便是一般繅絲中時常會出現的斷頭也少了許多。

  吭噗了半晌,王十三才頗為愧疚地說道:“若說這絲不好,實是昧了良心,俺王十三說不出來。店家,你也莫繞彎子,這絲是何等價,直說便是。”

  伙計聽他說得干脆,便報了個價格,王十三聽了眼睛發直,拼命搖頭道:“你這店家,不賣我便罷了,何必戲弄于我,這價錢……這價錢……”

  “小號說一不二童叟無欺。”伙計道。

  王十三用力咽了口口水,這上等生絲,伙計報的價錢卻與它家店鋪里一般生絲的價格一致。本來他估計著,這上等生絲的價格應該比一般生絲高出一半!

  “若是客倌覺得小號生絲好,不妨多為小號拉些生意。”伙計笑道:“小號感激不盡!”

  “那是應當的,那是應當的!”

  王十三口里說著客氣的話,心中卻有些狐疑,如今已是開爐節了,便是再晚的秋蠶也早已成繭,這店鋪中的生絲分明是新絲,也不知他們還存有多少。若是自己真替他們找來生意,他們卻供應不了,那折了信譽的卻是自己了。

  他是一憨厚人,心中懷疑,便問了一句:“店家,俺是臨安羅織戶,左鄰右舍也都是靠這勾當為生的,雖是有心替你招徠些生意,只是不知你這店中有多少新絲,若是陳絲,恐怕便不好賣了。”

  “客倌只管放心,小號若供應不出,甘愿賠償!”伙計拍著胸脯打保票,王十三雖然還是將信將疑,但念及左鄰右舍也如同自己一般為生絲發愁,但應允了此事。

  當日下午,聽得這繼昌隆有大量生絲供應,又見了王十三帶回的生絲,鄰近的羅織戶、機戶和機坊家都是歡欣鼓舞,他們雖是居住于臨安城中,卻屬“客戶”(即無地之民),只靠著織羅紡綿為生,身負重稅倒還罷了,每年都會因為被官府強征去織鹽袋等誤了工時,不少人家為此瀕臨破產。如今繼昌隆能平價供應生絲,讓他們在閑時也可趕工,不亞于給了他們一條生路。

  這些機戶相互間多有交情,僅僅數日之間,臨安城中出了個繼昌隆之事便傳遍同行,原本門可羅雀的繼昌隆,也不得不多雇伙計以應對紛至沓來的客人了。

  注3:宋時以農歷十月初一開始生火取暖,故命之為開爐節,可見于宋時周密撰寫的武林舊事。

  注4:古時織羅技術的巔峰之作,工藝由于機器生產而失傳,2006年方由南京云錦研究所絲綢文物復制小組恢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