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二七九、重樓商市售百貨

第二七九章重樓商市售百貨  “諸卿以為如何?”

  出乎眾臣的意料,在今天朝會上,天子并沒有一開始就把徐州的戰報拿出來,而是先說出崔與之所獻的安撫中原的四策。這四策表面上只是應急之術,實際上卻傳遞了一個消息,那就是光復后的中原地區,推行的是如徐州一般的革新政略,而不是大宋已經承延了二百余年的那一套。群臣當中,有明眼人對此甚為感慨,可更多的還是在嘆息之余,立刻開始琢磨,如何能借著這個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或者為自己和自己身后的人謀利。

  這已經是炎黃三年末尾,天子趙與莒登基已經有四年半,而他親政也有三年半時間。天下大勢,在他只手撥動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群臣都是明白人,知道如今天子的革新之政已是不可阻擋,便是天子本人想要退縮,那些已經得了新政好處和寄希望于新政好處的百姓們,也絕不會同意。

  故此,在短暫的沉默之后,群臣紛紛上言表示。趙與莒與崔與之對望一眼,二人相視而笑。

  朝會的第二件事是關于真德秀的,趙與莒下旨,以真德秀在楚州功績,特別是其“闡發圣王之道”的功績,加之為端明殿學士,這是一個一舉數得的信號,首先元豐改制之后,這個端明殿學士便是執政官擔任的,天子加真德秀端明殿學士,意味著天子盡棄前嫌,準備將這位當代理學巨匠請回臨安,很有可能會參任參政之職。其次是眾人或多或少都參與到有關《內圣外王論》的討論之中,天子以這個職務與真德秀,分明是天子真德秀的看法。

  若說崔與之四策是準備將革新推廣到中原,那么真德秀這文章便是在鼓吹將革新推到大宋的每一寸土地與每一個領域了。此事原本在儒林之中便引起了激烈爭論,因為時間的緣故,還未曾徹底反應在報刊之上,但已經有許多人在構思文章,準備在報刊上與真德秀一爭短長了,聽得天子此旨,他們不禁默然。

  趙與莒并不禁止反對的聲音,但他可以利用朝廷的引導和經濟上的扶持,讓反對的聲音被一片聲淹沒。

  這遠比要封堵與屠殺來制止反對聲高妙得多,雖然看起來不能快意,但這也意味著趙與莒為后世立下了規矩:萬一他后世子孫在處于反對者的地位上時,不至于被執政者以肉體消滅的方式來堵住嘴巴。趙與莒明白,自古以來,只有千年的國家,未有千年的王朝,大宋終有一日會被某個新的朝代取代,他現在忍得多一些,今后發生這種事情時便會少留些血。

  朝會的最后,趙與莒才通報了徐州的戰事,兵部尚書趙善湘就兵力調動約略地談了談,為防止泄露國家機密,這樣的大朝會上,只對大政方略進行討論,但具體的行動,卻相當含糊。

  “退朝便直接回來了?”

  于織娘替李一撾解開朝服官袍,以他的品秩和職司,原本是沒有資格參加今日的朝會的,但是戰事起后,趙與莒以“備顧問”之名,將他也納入朝會之中,眾臣都明白天子又在尋找舊口提拔私人,但是那又能如何,反正大慶殿里廣大得很,再塞進十余人也不怕。

  李一撾點了點頭,卻不曾象往常那樣說話,乳母抱來孩子,他也只是象征性地摟了下,便又將孩子交還到乳母手中。

  “今日御街的先施百貨商市開張,奴想去為孩兒買幾件好玩意呢。”織娘淺淺笑著道:“官人可愿陪奴去見一見?”

  先施百貨商市是臨安城的新一景色,其前身要上溯到當初在碼頭開辦的流求貨物展覽。年初時分,趙與莒發覺臨安因為工人和小商人數量的增多,已經形成了相當龐大的消費群體,舊有的商鋪開始不符合市場需要,他便開始籌辦一家終合性的大百貨公司。為此,他通過胡福郎,在御街的一個十字路口處盤下數家店面,并對之開始拆倒重建。整個改造工程同時也是大宋建筑界的一大盛事,因為早先的時候為保持臨安的建筑風格,不至于因為工業化而消滅了獨具中華風味的建筑傳統,臨安府曾下令城墻以內的部位不得輕易拆除開工,將新建的高層新式建筑全都趕到了城外,而先施百貨商市是這條禁令發布后的第一家城內新式建筑。

  整個建筑過程最重要的是第一步招標,面向天下能工巧匠,征集合適的圖紙。這可以說是鋼筋、混凝土、瓷磚等新式建筑材料與中華傳統建筑工藝的結合嘗試,最后來自江南西路建昌縣的巧匠雷鳴雷響兄弟二人的結構圖中了標。在經過近一年的建設之后,終于趕在新年之前開張了。

  李一撾有些心不在焉,剛搖了搖頭想要反對,但看著妻子那略帶渴求的目光,便將搖頭變成了點頭:“好好,那便與你一起去。”

  他如今身份與收入,家中自然備著馬車,才上得御街,他“咦”了一聲,招呼車中的織娘道:“織娘,快看!”

  就在二人對面,御街的另一側,一連串的人騎著怪模樣的兩輪車過來。于織娘伸出頭來,看得興奮不已:“官人,這是啥子車?”

  “我在流求也不曾見過……”李一撾喃喃地說道。

  這串人身上穿的都是那些大紅色服式,在他們的怪車背后都插著一面旗,隨著那車的不停前行,旗幟招展起來,上頭寫著“先施百貨商市”六個字。這倒在臨安城中不算稀罕,無非是雇人做罷了,但這種車卻是前所未見。看著一人騎著它掌控自如,奔行幾逾快馬,李一撾心中一動:此物若是用在運兵之上,倒也是一件利器。

  “喂,這位兄臺請了。”

  那車快要經過他們時,李一撾停下馬車,向其中為首之人喊道。見他身上的近衛軍制服,那人不敢怠慢,慌忙停車抱拳施禮:“將軍請了。”

  “你們這是什么車?是先施百貨商市賣的物什么?”

  “回將軍,此車名為自行車,正是先施百貨推出之物,將軍請看,此車車身為鐵架構,堅固耐用,車座裝有彈簧,甚為舒適,車動力用的是齒輪鏈條,輕便省力,車輪外罩有橡膠輪胎,減震增速……”

  那人顯然早就準備解釋的,故此李一撾一問,他一張嘴便是一串串的好處。李一撾聽得大感興趣,笑道:“可否讓我試試?”

  那人面上閃過一絲難色,但又看了他肩章一眼,然后道:“自然可以,將軍請試試,初騎之時因為難以平衡,容易摔跤……呃!”

  李一撾性子急,不等他話說完便騎了上去,果然如他所言,叭一聲摔在地上,鬧了個面紅耳赤。那邊織娘見了,輕笑道:“官人,還是買輛回去再試吧。”

  “我就不相信,便是大爆仗我李一撾都放得,何況是這個小車兒?”李一撾卻不服輸,再次爬上去,這次好些,要摔倒時他用腳撐了地。如此倒有十余分鐘,周圍看熱鬧的市民百姓圍了一圈,他這才騎得象那么些模樣。他原本想全力騎行,試試此車的速度,那人卻上來行禮拱手,說是要繼續去做,還請他放行。

  “我這便去先施百貨,這車多少錢?”李一撾有些不舍地將車交給了那人,最后問了一句。

  “有三百貫的、四百貫的和五百貫的。”那人笑道。

  經過數年建設,如今臨安百姓收入與過往大不相同,五百貫相當于一個熟練的紡織工人二年的收入,故此周圍之人都是吸了口冷氣。

  李一撾也是一驚,不過對他而言,五百貫算不得什么。象他這樣的近衛軍參領,不自戶部領取俸祿,薪餉來自于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初趙與莒為免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給他們在流求產業之中都留有紅利,也就是憑著股份,每年可以坐收一些利息。象李一撾每年這份收入才是大頭,大約有五千貫左右,比起當朝丞相崔與之的薪俸還要高。

  “走吧,我們這便去先施百貨!”見著于織娘面上露出猶豫的神情,顯然,織娘一方面喜歡那自行車,另一方面又有些心疼錢財。她苦日子過慣了的,雖然不至于把銅錢看得磨盤大,卻也不是個大手大腳花銷的人,相反,若是哪兒有了災荒,她施舍時卻不肯落于人后。

  還離著先施百貨老遠,便聽得爆仗聲響,李一撾立刻精神一振,一邊聽著一邊搖頭:“這爆仗放得實在外行,若是換了我來放,保管他連綿不絕聲震十里!”

  織娘輕笑著看著丈夫耍寶,被她抱在懷中的娃娃看到父親搖頭晃腦的樣子,“啊布啊布”的伸出手來,想是要父親來抱。李一撾愣了一愣,從車中抱出孩子,小孩兒絲毫不怕冷,嘴里吐著泡沫兒,烏溜溜的眼睛向那爆仗聲傳來的地方望去。

  “好小子,不畏爆仗之聲,不愧是我李一撾之子。”李一撾高興地道。

  先施百貨是一幢五層樓閣,雖然是用新材料制成的,但支撐的鋼筋水泥柱子和架在穹頂的鋼筋橫梁,都被砌成圓圓的,再刷上朱漆,若不摸上去,與巨木柱幾乎沒有什么兩樣。它位于十字路口,周圍都是酒樓商鋪,但最高的也只有三層,故此頗有些鶴立雞群。建商市時占地近十五畝,空間甚為廣大,在它前邊還留著一塊空地,如今已是假山清泉紅亭綠竹,一望便覺清新可人。空地兩側預留了馬車車位,若是不夠的話,還有半埋在地下的地下室可以用。李一撾的馬車才到,便有人上前來引導,他與織娘抱著孩子下了車后,立刻又有侍者出來迎候。

  “歡迎大駕光臨,里面請!”那侍者穿著模仿近衛軍樣式的制服,不過因為朝廷嚴禁完全模仿的緣故,樣式與近衛軍又有些不同。李一撾正要開口問他,卻看著商市門口一人,慌忙向前過去,恭恭敬敬行了一個軍禮:“胡大官人!”

  那人正是胡福郎,見著李一撾,他笑著點頭,又見著后邊抱著孩兒的織娘,他迎上來道:“將小爆仗給我抱抱。”

  織娘自然是識得胡福郎的,也是恭恭敬敬行禮,她知道胡福郎算是自家丈夫的恩人,又是二人成親時的媒人,故此并不閃避。胡福郎眉開眼笑地逗弄了小孩兒一會,然后將他又交給織娘:“你們進去吧,今日人多,小心一些,莫擠了小爆仗!”

  小爆仗是胡福郎給李一撾兒子取的綽號,也成了這小娃兒的乳名,李一撾點點頭,又行了個禮這才領著織娘進了門。

  一進得門,便見著這商市大堂之前擺著兩棵掛滿銅錢的招財樹,每棵招財樹下,都有一名穿著那種紫色制服的伙計站著,伙計胸前掛著一個硬紙片兒,那上邊寫著“導購”二字。

  商市的地面全貼著瓷磚,光可鑒人,每隔十步左右,便有一棵巨大的刷了漆的柱子向上撐去,雖然這柱子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大廳的氣勢,但又給人一種踏實牢固的感覺,不至于擔憂頭頂的穹板可能會塌落下來。

  這些柱子有方有圓,方柱子上都嵌著玻璃鏡子,人行于其間,便可看著自己。而且這些玻璃鏡子還有一項妙用,那便是反光,將馬燈的光芒散布在商市的每一個角落里,使得這座商市并不因為樓高墻厚而顯得陰暗。

  在一層擺著十余個商鋪柜臺,各柜臺間都是玲瑯滿目的貨物,大多都是些吃食,許多都是來自流求的珍品。

  “歡迎光臨,一樓是食品,二樓為衣物,三樓乃是日用百貨,四樓為金銀玉器,頂樓是食肆。”那個掛著“導購”牌子的伙計見二人駐足不前,忙上來介紹道:“二位想要買些什么?”

  “看看,看看。”饒是李一撾在流求算是見過世面的,此時也禁不住訥訥地說道。

  先施百貨商市營業的前三日,交易額便高達讓人震驚的二十二萬貫,因為開業打折的緣故,來購物的人幾乎擠破了商市大門最后統計的結果,進入其中的客人數量是十萬人次。對于人口過二百萬的臨安來說,這并不算是太好的數據,但對于一家商市而言,卻是一個了不得的成就。在之后的一個周末休息日里,先施百貨更是創下了日交易額十五萬貫、日客商流量十萬的驚人數據。

  百貨商市的出現,對于大宋商業來說是一個創舉,而且其巨大的客流量,也使得御街左右的一些商鋪不得不選擇加入其中,在先施百貨商市中租上一個柜臺鋪面,比起在御街上租一個鋪面要便宜一半左右的價錢,客流量更多一些。

  李一撾回到家中時,馬車上已經放著一輛裝好了的自行車,作為購買第一批自選車的優惠,他還得到了一個給車胎打氣用的氣筒,回得家中,他卻沒了在街上的興趣,將車與氣筒放在庫房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書房。

  他不是很喜好讀書,他的“書房”更大程度上是作為裝飾所用。懶懶地坐在太師椅中,他的視線停留在一件小飾品上,那是一座炮臺,上面有樽大炮,他看了良久,連于織娘來到他身邊都不知道。

  “官人可是想重回戰場了?”于織娘輕輕撫著他的肩膀,微笑著問道。

  “啊?”李一撾回視著她,神情有些恍惚。

  注1:先施百貨公司,乃是舊中國最早的百貨公司,也是二三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場四大公司之一,在此借用其名,正如同前面的保興、繼昌隆等一般,算是作者向中華現代化路程中的前驅者致敬。

  注2:雷氏家族在明清時很出現了許建筑大師,自十七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他們家族八代十二人建了一系列皇家宮苑,建筑史上俗稱樣式雷者便是。笑,這是作者老鄉,固此能信手拈來。再笑一下,崔與之曾在建昌縣任縣令。

  請:m.iwurexs.ne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