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閔正在緊鑼密鼓地操練新兵的時候,黃韶沒少派人去他的府上套近乎。但因為石閔不在家,衣食住行都在軍營的原因,黃韶沒辦法,只好找來了秦牧,細說事情的來龍去脈。
于是乎,秦牧又代為轉達黃韶的話,大致上的意思就是有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想要與石閔談一談。
眾所周知,石閔已經把家中的酒樓、酒窖、絲綢等生意都交給了夫人董巧巧打理,黃韶若果真是想談生意的話,大可以找董巧巧談。
可是黃韶現在這么拐彎抹角地找石閔,可見此“生意”非彼“生意”!
石閔想了想,覺得可行,畢竟賺了一個美嬌妻的同時,又能得到黃韶這么一位大財主的鼎力支持,想想都很劃算。
隨即,石閔備上了一份厚禮,拜訪黃府,在與黃韶寒暄了一陣之后,便又被一個婢女引路,到了后宅的一處花園里。
“錚!咚!……”
還沒近前,剛剛步入了這個花園,石閔便聽見了一陣清脆而又靈動的琴聲。
那個引路的婢女福了一禮,隨后退下。
石閔放眼望去,只見一名身材婀娜多姿,背影曼妙的女子背對著自己,而那個女子,手下撫琴,一張古木雕刻的古色古香的琴擺在桌案上,一道道美妙的音符從琴弦上撥動出去,扣人心弦。
石閔生怕打破這難得的一幕,生怕打破這悠揚而悅耳的琴聲,故而躡手躡腳地近前,閉上了眼睛,細細地體會這琴聲中被傾注的感情。
指尖流淌出聲音如展翅欲飛的蝴蝶,撲閃著靈動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著,又好似塞外悠遠的天空,沉淀著清澄的光。
玉手輕佻,只見那芊芊玉指在琴弦上風快的彈奏著,琴聲尖利、高昂,卻不突兀。猶如無數烈馬跑去,壯懷激烈……
石閔出身將門,但卻并不是一個赳赳武夫,先秦時代所傳承下來的傳統還在。武將世家出身的石閔,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鍛煉,不僅是習武,學習文韜武略,學習排兵布陣之道,就連琴棋書畫樣樣都不能落下。
對于琴藝,石閔還是略知一二的,只是彈奏不出這般好聽而動人的琴聲而已。
這琴聲時而舒緩如流泉,時而急越如飛瀑,時而清脆如珠落玉盤,時而低回如呢喃細語。這是一種潔凈的琴聲,載著人的心靈駛回音樂深處,尋找精神的玫瑰。
一曲畢。
石閔還沒回過神來,就只見大嬋睜著美麗的眼眸看著自己:“大都督?”
“噢。抱歉大嬋小姐,是石閔失禮了。”石閔還是表現得彬彬有禮的模樣。
這個時代,不同于后世的女人喜歡小鮮肉,唇紅齒白,貌比潘安的男子固然受人喜歡,但是風度翩翩,高大魁梧能給人一種安全感的男人,顯然更受到這些古代女子的追捧!
沒辦法,這是一個亂世,連自己都男人都無法保護你,估計沒什么活路了!
黃月嬋臉朝花束、身形苗條,長發披于背心,用一根粉紅色的絲帶輕輕挽住,一襲白衣,鮮花一映更是粲然生光,只覺她身后似有煙霞輕攏,當真非塵世中人,待她轉過身來,才見她方當韶齡,不過十八歲年紀,肌膚勝雪,嬌美無匹,容色絕麗,不可逼視。
她秀美的娥眉淡淡的蹙著,在她細致的臉蛋上掃出淺淺的憂慮,讓她原本美得出奇的容貌更添了一份我見猶憐的心動。
石閔贊嘆地道:“大嬋小姐,你方才彈奏的琴聲實在是太好聽了,我一時之間入了迷,不能自已,還請你多多包涵。”
“大都督謬贊了。坐吧。”
“謝小姐。”
黃月嬋低著頭,有些羞赫地道:“大都督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叫我嬋兒妹妹。”
“噢啊,好,嬋兒妹妹,那日后我就這么叫你了。”
“大都督,事情嬋兒已經聽父親說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嬋兒必遵之。”
“嬋兒妹妹,你會覺得委屈嗎?”
“不委屈,其實嬋兒還有些慶幸呢。嬋兒在第一眼看見大都督的時候,其實已經芳心暗許了。這世上,又有誰如大都督你這般英雄了得的人物?能嫁給你,是嬋兒這一生的幸運。”
這么直接?石閔倒是小覷了這個時代的女子的開放程度,難怪,大嬋小嬋不過二八年華,便艷名遠播,黃府的門檻都被媒婆和送彩禮的人踏破了。
這個時代的女子,或多或少都是敢愛敢恨的,就算是忸怩一些的女子,面對心愛的男子的時候,亦會坦誠相待的。
石閔嘆了口氣道:“我就是怕你覺得委屈。嬋兒妹妹,請你放心,我回去后一定會備足了彩禮,以平妻的規格迎娶你過門的。”
“大都督不必如此。”黃月嬋搖了搖頭說道,“大都督,你聽過鳳求凰嗎?”
“這……沒有。鳳求凰這首曲子不是已經失傳了嗎?”
“不,其實它還有殘篇,現在的鳳求凰,是我修改過的,若是大都督不嫌棄的話,嬋兒想給你彈奏一曲鳳求凰。”
“好,那我就洗耳恭聽了。”
這一個上午,石閔都在聆聽黃月嬋所彈奏的曲子,偶爾交流一下音律上的事情,倒是不會太無聊。
黃月嬋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子,如蔡文姬一般的才女。能娶到這么一個多才多藝的女子,倒是不失為一種幸事。
石閔享受了這一刻難得的安詳,不過他終究是很忙的,在黃府用過午膳之后,石閔便回到軍營,繼續操練士卒的事情。
會盟諸侯,討伐石宣的叛軍的日子越來越近,石閔一直都沒敢離開軍營,吃住都是與將士們一起的,同甘共苦,這使得他贏得了許多將士的擁戴。
公元342年開春,蒲洪、姚弋仲、劉顯、王伏都等二十一路諸侯奉旨討賊,會盟于襄國的觀雀臺。
各路諸侯所帶的兵馬大不一樣,多的三萬,少的幾千多,加起來都超過了三十萬之巨。再加上原來石閔麾下的二十萬大軍,還有其他,諸如石斌、石鑒、石遵、李農等人的部眾,聚集于襄國的兵力,多達六十萬!
趁著這災荒之年,各地的軍閥們都在招兵買馬,能擁有這么多的兵力,其實是不足為奇的。
不過,聯軍的兵馬這么多,卻不可能全部出動的,這一切還需要石虎自己的調度。
而那二十一路諸侯,其實除了姚弋仲、蒲洪、劉顯等這些原本就擁兵自重的各族軍閥之外,各地的刺史、郡守都有,只不過他們的兵力有限,比不上本就擁兵十幾萬的大軍閥而已。
現在,整個大趙國的人口不過一千八百多萬,當兵打仗的卻有那么多人,不得不說,亂世的殘酷性,幾乎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胡人們害怕漢人得勢,又自恃自己的鐵騎厲害,故而很少征召漢人入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