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0342章 求賢

  “洪壚作高山,元氣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靈跡露指爪,殺氣見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來托。

  天資帝王宅,以我為關鑰。能令下國人,一見換神骨。

  高山固無限,如此方為岳。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華山歌》,冉閔登上華山,觸景生情,有感而發這首詩歌。

  跟隨在一側的文泰亦是讀過四書五經,肚子里有點墨水的人,聽到這首詩,不禁贊嘆道:“好詩好詩!沒想到大王除了戰場廝殺,運籌帷幄,治國理政,就連詩詞歌賦亦是一絕呀!這世上還有什么大王你不會的事情嗎?”

  聞言,冉閔有些臉紅,但也坦然接受了。

  這首詩的詩人劉禹錫可是三百多年后的人物,現在還沒出生呢,所以冉閔剽竊這首《華山歌》,那是一個坦坦蕩蕩啊!

  冉閔為何會來到華山?

  其目的,是為求賢也!

  居于華山,有一大才,便是王猛。

  當年冉閔曾對王猛禮賢下士,奈何后者心不在此,隱居于華山,耕讀碩學,所以冉閔只能按耐住自己的小心思,等到時機成熟,這才敢到華山來求賢!

  眼下國內的諸侯已經被鏟除干凈,蒲洪、姚弋仲之流短時間內不敢動彈,至于晉國、燕國和代國不足為懼,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活,所以現在魏國的外部環境已經很安全了。

  三五年之內,魏國絕不會再大動干戈的。

  冉閔帶著幾個隨從,進入關中,至華陰縣到華山,一心求賢。

  其中所冒的風險可想而知了。

  他不信王猛還推卻!這一回冉閔是綁,也要把王猛綁到鄴城去!

  冉閔帶著眾人踏上了華山的石階,路遇一砍柴人,于是詢問道:“這位大哥,你可知道王猛住在哪兒?”

  “王猛?”

  砍柴人先是愣了一下,接著道:“噢,你說的是景略先生吧?景略先生之處離這里不遠,上了石階,往左邊的岔路口走,然后沿著河流一直走,不出三里,就能看見景略先生的住處了!”

  “多謝。”

  告別了砍柴人,冉閔隨即帶著眾人按照砍柴人所指示的路線走,果真看見了河流邊上的幾間鶴立雞群的茅草屋。

  “這就是王猛住的房子?”文泰搖搖頭說道,“大賢的癖好真是與眾不同。”

  冉閔笑著道:“確實與眾不同。大賢若真是跟一般人一樣,也稱不上是大賢了!”

  話不多說,冉閔便隔著一堵籬笆墻敲了敲門,沒過多久,簡陋的房門便被打開,迎出來的是一個小書童。

  “幾位,請進。”小書童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冉閔這下有些好奇了:“不必咱們通報姓名嗎?”

  “我家老爺知道今日幾個貴客會上門,所以命我在這里等候,茶已經沏好了。”

  聽到這話,冉閔不禁跟文泰對視了一眼,這王猛,還真是料事如神,莫非他有諸葛亮“神算”的本領?

  不過,在冉閔的認知里,王猛是與諸葛孔明并駕齊驅的存在,甚至在歷史上,有的文人墨客都認為王猛比諸葛亮還要厲害一些的!

  后世朱敬則評論王猛說:“如蕭何之鎮靜關中,寇恂之安輯河內,葛亮相蜀,張昭輔吳,茂宏之經理瑯琊,景略之弼諧永固,劉穆之眾務必舉,揚遵彥百度惟貞,蘇綽共濟艱難,高颎同經草昧,雖功有大小,運或長短,咸推股肱之林。悉為忠烈之士。

  若乃威以靜國,謀以動鄰。提鼓出師,三軍賈勇;置兵境上,千里無塵。內外兼材,惟孔明、景略也。”

  由此可見,王猛的才干是絕對不下于諸葛亮的。

  當然了,王猛之全才,還要勝于諸葛亮之全才!

  諸葛亮治國理政是一把好手,統兵作戰,運籌帷幄乃是其次,而王猛則不僅僅是治國理政,他還能變法強國,如同管仲、商鞅一般,這恰恰是冉閔所需要的!

  到屋中坐下,冉閔與王猛對席而坐,兩杯茶已經沏好,放置于四四方方的桌案上,茶香四溢,撲鼻而來。

  左右已經無人。

  “景略,好久不見,一向可好?”冉閔先打了一聲招呼。

  “多謝大王惦念,鄙人甚好。”

  “景略隱居耕讀于此,不知讀的都是什么書籍?”

  “那就涉獵甚廣了。經史子集,至于《六韜》、《商君書》、《尉繚子》都有所涉獵。”

  “先生的興趣當真是廣泛。”

  冉閔笑了笑,這些沒營養的話說得差不多了,他便開門見山地道:“如今乃大爭之世,列國爭鋒,鼎立于世,真可謂是時勢造英雄!寡人有掃平四海,氣吞山河之志,奈何勢單力薄,孤掌難鳴,還望先生助我!”

  “大王說笑了。”

  王猛淡淡的笑著道:“大王麾下名將謀臣無數,善于治國理政之人更是多如過江之鯽。別的不是,大王駕下的崔皓、秦牧、荀稷等俱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大王若是妥善任用,使人得其位,各司其職,欲雄霸天下并不難。”

  “不瞞先生。寡人要的不僅僅是皇圖霸業,寡人要的,是這個天下!寡人要結束自永嘉之亂以來,在華夏大地上長達了半個世紀的亂世!”

  半個世紀王猛不知道是什么概念,不過料想是五十年。

  王猛愣了一下,說道:“我本欲隱居華山,坐等時機,若大王沒有在邯鄲坑殺那三十萬的趙軍降卒,即便大王綁了我,殺了我,我都不會為大王效力的。”

  “何以也?”這倒是讓冉閔想不明白了。

  坑殺那三十萬的趙軍降卒本是一件有悖天理的事情,可謂是人神共憤,天理難容,但王猛為何會因此想要投奔到自己的麾下?

  這讓冉閔百思不得其解。

  王猛道:“猛要效忠的,注定不是劉邦、劉玄德那樣的仁義之君,而是如嬴政、曹孟德一般的不世出之雄主!為人君者,切不可婦人之仁,更不能心存仁義,要懂得取舍之道才是。猛之法,不亞于商鞅之法,君可敢一試?”

  “有何不敢?”

  冉閔垂手道:“還請先生教我!”

  “不外乎三點。其一,在政治上抵制權貴,削弱地主豪強的勢力,整肅吏治,強化中央集權。”

  “其二,在軍事上,精簡兵馬,改革軍制,同時防止地方大將坐大。”

  “其三,在經濟上,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以致田疇開辟,倉庫充實。”

  “其三,在文化上,廣興學院,重視儒學,禁止圖讖迷信,使公卿以下子孫就讀,選拔學通一經、才成一藝的任官,促進鮮卑、匈奴、羯、氐、羌等異族的漢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大善!”

  冉閔對此深以為然:“先生認為要完成以上三點變法,需要多久?”

  “快則三五年,慢則十余年。”

  “最多三年!”

  冉閔沉聲道:“景略,留給我大魏富國強兵的時間可不多。不出三年,晉國就會緩過氣來北伐,甚至將會派兵屢屢騷擾我魏國邊境,劫掠地方,而在這個時候,北方的燕國也將結束與高句麗和夫余人的戰爭,整合勢力,南下逐鹿中原!景略,三年之內,寡人必須要看到一個強大的魏國!”

  “若是大王相信臣,臣一定不負所托!”

  冉閔抓著王猛的雙手,宛如“情侶”一般,“含情脈脈”地道:“卿不負我,我必不負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