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場看到這血淋淋的一幕,有很多百姓都忍不住吐了。尤其是那些犯人的死狀,更是讓他們感到頭皮發麻。
那一位辱罵朝廷,辱罵冉閔的死刑犯被眼尖的人認了出來。
“啊!他不是咱們吳郡朱氏的公子朱曦嗎?他爹可是朱氏的家主朱燾啊,在江東一帶有著極高的聲望,曾任東晉的散騎常侍、豫章郡丞的,雖然在大魏滅晉之后便掛印而去,但我記得這位朱曦公子,可是在曲阿擔任縣令一職的,怎么連他都被斬首了?”
“咦,還真是啊!朱曦這是犯了什么事?”
“據說是在任期間結黨營私,貪墨公款,并慫恿商戶不準向官府納稅的。這朱曦是犯了此次官商勾結的事兒,莫說是朱燾了,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只怕朱曦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據說這朱曦還跟李嵩大人的死有關,極有可能是朱曦指使人下毒害死了李郡守!”
“什么?那這狗賊還真是罪該萬死!”看書室wap.kanshu侍 對于朝廷敢于處決似朱曦這樣的士族子弟,百姓們都由衷地拍手稱快,心里那叫一個痛快啊!
昔日在東晉治下的時候,百姓們那活得叫一個苦不堪言。
給東晉朝廷繳納賦稅也就罷了,忍受其頒布的各種苛捐雜稅也就罷了,關鍵是還要向這些地方的士族豪強繳納“保護費”,土地都是租他們家耕種的,給他們打工,一年到頭一無所有,勉強能混口飯吃,養活一家老小就很不錯了。
偏偏東晉朝廷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一點都不體察民情,或者說,對此,東晉朝廷根本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他們不想改變這個現狀,也無力改變現狀。
不過,對于朝廷能處死像朱曦這樣的狗官,這樣的士族子弟,百姓們表示很滿意,又很擔心。
要知道朱氏一族,不同于一般的小世家,乃是大名鼎鼎的“吳中四姓”,稱雄于孫吳王朝時期,甚至在西晉滅吳后,還是風光無限的,在江東的一畝三分地,朱氏有著很重要的話語權。
“吳中四姓”中的朱氏,純粹是一個以軍功建立地位的一大家族。他們有兩個掌舵的人物,一個是朱治,一個是朱桓。
朱治是孫吳老一輩的人物,他只比孫堅小一歲,早年就跟隨孫堅四處闖蕩,剿過長沙附近的匪寇,討伐過西北軍閥董卓,幫助徐州陶謙打過黃巾,基本漢末的大亂都被朱治給趕了,他也在戰場歷練出了一身的本領。
孫堅死后,朱治隨孫策歸袁術,被安排在吳郡做都尉。ァ看書室ヤ1ωωω.kanshu侍.còм<、域名、請記住 孫策平定江東的時候,朱治首先將孫策的家小保全孫策為了擺脫袁術的控制將家小安頓在江東,避免了孫策受制于人。孫策攻吳郡的時候,正是在朱治的配合下,孫策成功擊敗了吳郡太守許貢,占據了吳郡。可是孫策不小心被許貢的門客刺殺,重傷而死。
關鍵時刻,朱治和周瑜、張纮等力挺孫權,使孫吳順利完成權力過渡。可以說朱治是孫吳前期的一個重要依柱,朱治是江東本土派的杰出代表。
朱治有個外甥,后來被他收為養子,名叫朱然。朱然是孫吳的一個重要將領,孫吳的第三任荊州都督呂蒙去世后,就是朱然接替的呂蒙荊州防務。
朱然和孫權同歲,因為朱治的關系,他們倆走得很近,所以后來得到了孫權的重用。孫權后期,在陸遜等一班老臣都逝世的情況下,朱然是孫權唯一可以依靠的老將。
除了朱治這一支,還有朱桓這一支。
朱桓才是正宗的吳郡朱氏,他的家鄉就是吳郡吳縣。吳中的朱氏到底源于哪里呢?
吳中朱氏的先祖出自于顓頊帝的孫子陸終這一支,陸終的第五子助周滅商,因功封于邾城,后以城為氏,稱邾氏。后邾國為楚國所滅,其后人去其偏旁,從此稱“朱氏”。
漢和帝時,朱氏后裔朱梁被封于吳郡做太守,吳郡朱氏由此開宗但吳中朱氏不只這一支,比如朱治的沛國朱氏,而朱桓,正是這一支的后代。
作為江東本土派的代表,朱桓更關心的是江東的穩定和安寧,而至于是誰來統治,這并不重要。后來江東人士逐漸接受了孫氏的領導后,各大家族才開始紛紛為孫吳效力。朱恒的一生基本就是在保衛江東,荊州戰場就根本沒看到他的影子。
朱恒還有個很厲害的弟弟朱據和兒子朱異,他們都傾盡了全力為孫吳建功立業,朱氏也在孫吳取得了長足發展,直到兩晉南北朝,他們任然活躍在江南這片土地。
據說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就是朱治這一支的后代。
徐渭在把所有死囚都斬盡殺絕之后,便又回到縣衙向冉閔復命。
看見在水榭旁邊悠閑地喂魚的皇帝陛下,徐渭幽幽地嘆了口氣,說道:“陛下,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
“這一回陛下在吳郡的動作實在是搞得太大了。所誅殺的一百零三名人犯當中,有三個吳中朱氏的子弟,六個吳中陸氏的子弟,兩個顧氏的子弟,四個張氏的子弟。所有死囚幾乎都跟吳中四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那些被流放被罷官的人也大同小異,臣擔心,吳郡乃至于江東士族,會不會因此而懷恨在心啊。”
聞言,冉閔睥睨了徐渭一眼,淡淡的出聲道:“徐渭,在你的心目中,朕是那種膽小怕事的人么?”
“自然不是。只不過陛下,一口氣處死并流放這么多士族子弟,唯恐江東生亂,一發不可收拾啊。”
“哼,朕就不怕這些。”
冉閔正愁找不到借口去鏟平這些江東士族呢,他們一旦起兵作亂,或者在背后搞什么小動作,冉閔就能趁機一舉拿下,還江東這一方天地一片朗朗乾坤!
“徐渭,你本是寒門出身,也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之士,何以如此膽小怕事?這些士族門閥就讓你如此畏懼嗎?”
看到冉閔臉的不滿之色,徐渭低著頭道:“陛下,臣是在擔心江東士族可能會對朝廷不利,對陛下不利啊?”
“哼,士族所仰仗的,無非是門生故吏,無非是田畝名望,這些都是朝廷給予他們。朕既然能給予他們,也能收回來,何懼之有?”
冉閔似乎不以為意,不過這就讓徐渭的心里更加難受了。
“陛下,自兩漢以來,歷朝歷代都差不多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尤其是魏晉以來,這種情況更甚!自從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采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之后,士族的勢力就愈發地龐大,不僅在于朝中,在地方也一樣。”
徐渭咬了咬牙,進言道:“后來司馬氏篡魏,得國不正,故而施恩于士族,西晉實亡于士族也。士族,乃是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少數士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于其仕途的影響,遠大于其本身的才能與專長。導致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得賴于陛下對于士族的大力打擊,以及對于寒門士子的扶持,這些情況才得以改變,但依舊無法改變現狀的啊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