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九章 盧象升和洪承疇的下場

  崇禎八年六月十三,太原城外。

  望著管道上漸行漸近的塵囂,盧象升心里突然有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沒多久,塵囂逼近,一群衣著光鮮的騎士直抵盧象升身前。

  盧象升手扶袍襟,雙膝跪下,朗聲道:“巡撫山西臣盧象升恭迎圣使。”

  為首那名皮膚白凈臉上無須的男子并未答話,而是打開端放于身前的盒子,取出一卷明黃錦軸。

  男子面無表情瞥了一眼跪下地上的盧象升,然后展開錦軸,用奸細的嗓音大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山西巡撫盧象升,任期無為,兵發古交寸土未進而私自退兵,以至各路兵事盡失,喪討賊良機,此罪其一。”

  “此內憂外患逆賊橫行之際,盧象升妄議封賊賞逆之事,亂國家之基,擾朝綱之序,實為大逆不道,此罪其二。”

  “此一二本死罪,念盧象升昔日剿匪多有功,以功抵過,今著吏部收其符印,削為民籍,以儆效尤。”

  念完后,男子收其錦軸,又高聲念了一句“欽此”。

  跪在地上的盧象升紋絲不動,只低著頭,定定望著眼前被踩在馬蹄下的枯草。

  倒是他身后的眾多文官武將一片嘩然,議論紛紛。

  “盧象升。”男子有些不耐煩了。

  盧象升這才抬起頭,站起身,面無表情地從腰間解下符印。

  男子朝后面打了個手勢,便有另一人策馬前行,從盧象升身邊經過時伸手一撈,便將那符印抄在手中。

  然后,男子兩腳一蹬,帶著身后眾騎士由盧象升身邊越過,直入太原城。

  盧象升身后的眾多文官武將面面相覷,最終有人率先抬腿朝城內走去。

  眨眼,數十文官武將如鳥獸散,僅有少數人先是朝盧象升道了句“盧大人保重”。

  最后,還留在他身邊的僅有兩名隨從,還有一名他親手提拔的名叫丁尤忠的游擊將軍。

  盧象升仍一言不發,只茫然四顧。

  眼前是坦途一片的太原盆地,沃土無垠,左側是巍峨連綿的崇山峻嶺,起伏連天。

  “大好河山,大好河山啊……”

  盧象升終于開口,卻是喃喃自語。

  頃刻又仰天長嘆。

  “大人為朝廷竭心盡力,對皇帝忠心耿耿,皇帝為何要如此對大人?”

  身后那名叫丁尤忠的小將走上來,憤憤不平地問道。

  盧象升只苦笑一聲,搖搖頭不作答。

  “大人,不如我等前去投靠秦川吧。”

  “不可!”

  “有何不可的?聽說秦川雖大逆不道,卻極為善待百姓,不僅肅清了呂梁山周圍匪患,還屢屢擊敗建奴,如今又收編了察爾汗蒙古,準備在河套地區大展拳腳。”

  “標下每次聽到他大敗皇太極、代善等建奴大軍時,便覺熱血沸騰滿腔澎湃,但求能追隨大人出關驅韃虜,殺建奴,可如今……”

  “住口!”

  盧象升突然厲聲打斷他。

  丁尤忠尚要分辨,瞧見他滿面怒容后才急忙閉上嘴巴。

  盧象升一字一頓道:“大丈夫當濟拔顛危,報效朝廷,而你……秦川雖善待百姓抗擊外敵,可他始終是個反賊,所作所為始終是在禍亂社稷。”

  “你嫌這江山社稷還不夠亂嗎?”

  面對盧象升的厲聲質問,丁尤忠猶豫了一下,仍張嘴道:“正所謂不破不立,亂世出……”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

  盧象升氣得指了指丁尤忠,然后猛一甩衣袖,轉身離去。

  丁尤忠連忙追了去:“大人……標下愿追隨大人。”

  “哼!盧某區區布衣,何德何能讓英雄追隨?”

  “大人,標下知錯了,大人……”

  丁尤忠不管不顧地一直跟在盧象升身后。

  直至城門前,盧象升才停下腳步,然后轉過身,定定望著丁尤忠。

  “你要記住,這世間不乏替天行道之英雄,不乏行事為善之豪杰,可不論英雄還是豪杰,只要禍亂江山危害社稷,那他便是亂賊。”

  “大明朝廷數百年,百姓安居樂業所靠為何?”

  “靠的乃是江山穩固,社稷安定。”

  “只有剿滅亂賊,驅逐外敵,穩固江山安定社稷,百姓方能安居樂業。”

  “你只看秦川治內百姓安定,可這天下,卻是愈發混亂,外有強敵窺視,內有流寇肆虐,終有一日若流寇勢大,建奴崛起,朝廷四面受敵該如何抵擋?”

  “屆時,若秦川區居西北一隅與各方相峙,或無力驅逐建奴或平定流寇,那中原大地豈不是生靈涂炭哀嚎遍野?”

  “你……且好自為之吧。”

  說罷,盧象升拍了拍丁尤忠的肩膀,然后轉身走進城門。

  丁尤忠站在原地,木然望著他的背影。

  崇禎的傳旨太監進了太原城后,沒有前往任何官邸,而是直奔晉王府。

  此次,傳旨太監一共攜帶三道圣旨。

  一道問罪盧象升,第二道則在晉王府大門當著世子朱審烜及晉王系所有皇族的面宣讀,襲封朱審烜為晉王,因現今戰事四起匪寇肆虐,受封儀典一切從簡。

  第三道乃密旨,密傳晉王朱審烜及寧化王朱敏濟,著二人發動太原、陽曲、清源、交城、文水、汾州、介休、祁縣、榆次等諸多州縣的縉紳士族捐資,在秦賊出呂梁山的各處要道修筑軍堡,以阻擊秦賊寇略山西中南部富饒地區。

  朱審烜接旨后興奮得差點蹦起來。

  他老爹死的早,世子這個名頭已經扣在他頭上十幾年了,這十幾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想著能襲封晉王,像他老爹一樣威風八面。

  所以,傳旨太監剛宣讀第三道密旨,朱審烜立馬應諾,不僅信誓旦旦地保證會發動所有縉紳捐資,而且他自己會帶頭先捐五千兩白銀。

  這下可苦了朱敏濟。

  侄子都捐五千兩了,他這個做叔叔的,怎么也得表示表示。

  于是,朱敏濟也拍著胸脯痛心地表示要捐三千兩。

  傳旨太監滿心歡喜,在晉王府好吃好喝一夜,討了數百兩封賞之后,屁顛屁顛地趕回京城復旨去了。

  此時,盧象升已連夜收拾行李離開了太原城,打算返回常州老家耕田牧牛。

  送行的僅有丁尤忠一人,其余文武縉紳全去晉王府送禮恭賀晉王受封了。

  晉王府開席宴請所有賓客,府內燈火輝煌人鼎沸,城外星月無光人斷腸。

  同日,山西代州振武衛衛城。

  一名身著三品大員常服的大官,在代州知州及一眾文武官員的引領下,來到一間不起眼的庭院前,并叩響了大門上的銅環。

  半晌,大門才吱呀打開,一小廝探出半個頭,瞧見門外陣仗后嚇得踉踉蹌蹌直往后倒。

  “小哥,請問你家孫先生可在?”那大官和氣地問道。

  小廝張了張嘴,喏喏說不出話來。

  大官無奈苦笑一聲,徑直推門而入,邊走邊高聲喊道:“伯雅兄,伯雅兄可在?”

  門外,一小官低聲朝旁邊的同僚問道:“這院子里住的是何人?怎勞這位大人親自前來?”

  同僚左右看一眼,然后將手攏在嘴邊,低聲道:“里邊這位可不是一般人,乃前吏部稽勛清吏司的孫大人。”

  “孫大人?”

  “孫傳庭,孫大人。”

  “啊?他不是辭官了嗎?”

  “是,如今這情形……看來皇帝是想重新啟用他了。”

  崇禎八年六月十五,一道圣旨抵達了榆林鎮城。

  洪承疇因喪失神木、府谷及延綏北部大片領土,和盧象升一樣被削籍為民。

  接任延綏、寧夏、甘肅三邊總督的,是因曾被撤職,如今卻又重新啟用的前兵部尚書梁廷棟。

  洪承疇被削籍當天,梁廷棟便抵達了榆林,并搬出崇禎口諭,開始對榆林至神木、霞州至府谷、吳堡至對岸軍渡村之間的全面封鎖。

  兩日后,又一道圣旨抵達寧夏,著寧夏巡撫鄭崇儉調任山西,接替盧象升。

  同時還有一道口諭傳給鄭崇儉,命他全面封鎖呂梁山,不放任何一人進入秦川所控制的地區。

  若有偷渡者、反抗者,殺無赦。

  請:m.fozhidao.ne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