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70章 崇禎十三年

  崇禎十三年,這一年從三月起,大江南北就只有一個字“旱”,動輒三四個月,甚至五六個月不雨,歷史上,這一年是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的崛起之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大旱導致千百萬百姓失去生計,千百萬百姓就成了流寇們源源不斷的兵源。

  這些流民成了壓垮大明的最后根稻草。

  從四月初,陸續有一股股流民就開始在陜西,河南、北直隸等地流動著,他們背井離鄉,沿街乞討,希望能夠活命。不知多少人在這路此淪為餓殍,也不知多少人死地逃荒的路上。

  易子相食、賣身葬父更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所謂的少數幸運兒也是淪為了奴婢,更多的是淪為餓殍,或是變成盜匪土寇,將來僥幸活下來的又變成了李自成大軍中的一員。

  其實大明并不是說一直對他們視若無睹。大明一直都有賑濟流民的傳統,國初朱元璋在各地設有養濟院收容災民,養濟孤貧殘疾無依者,設義塚掩埋遺尸,永樂年間,朱棣也在各地設立飯堂賑濟流民。明朝中葉以后,同樣也是遍設粥廠,賑濟災民。不過這種仁政到了明朝末年,隨著朝廷國庫越來越困難,也就有心無力了,即便是朝廷擠出幾千兩、幾萬兩銀子,可對于千百萬流民而言,這么點銀子不過是杯水車薪罷。

  或是餓死,或是造反。

  似乎流民只有這么兩條路可走,至少在歷史上,他們只有這么兩個選擇。

  不過現在,流民似乎又多了一個選擇——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特別是隨著各地商人們在那四處流傳傳言德世子在山東大開粥廠,去了就能活命的消息傳開后,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流民,從各地朝著山東走去。

  在通往山東的官道上,隨處可見成群結隊行乞的流民,他們拖兒帶女,攜家帶口的捧著殘破的空碗,沿途乞討著,朝著山東走去。

  到了山東的地界就意味著生!意味著活!

  當然他們并不能直接進入山東,我不能從官道進入山東,在道路的兩側都有流民安置所,但是也沒有任何人會避開那里,因為那里會提供食物。

  因為流民太多,所以流民安置所里的施的只是稀粥,不過只是吊著命的稀粥。可那怕就是一碗清的能見底的豌豆粥,對于流民來說意味著命,意味著生的希望。

  其實,對于流民而言,安置所不僅可以提供吊命的稀粥,而且還很安全,流民之中沒有王法,為了活命,人們可以不擇一切手段,強者持強凌弱,搶奪財物,甚至有當眾奸污孤寡婦女,都是再尋常不過的。

  人在瀕臨絕境的時候,永遠不知道會做出什么樣的事。畢竟人之初性本惡。

  然而在這里,別說是持強凌弱,就是領粥都要排好隊,要是看到有人亂插隊,那些鄉兵就直接抄起手中的長槍,操著硬木槍桿上前就是一頓毒打,毫不手軟。

  幾乎每天都有帶頭哄搶的人遭到毆打,要是敢反抗的話,就不是棍棒加身那么簡單了,甚至會被直接就地正法。

  “……于安置所內聚眾鬧事者,斬!”

  騎在馬上的鄉兵,一邊縱馬于安置所有的流民隊伍中奔跑,一邊大聲吆喝著,他手中的長槍刺挑著一個血淋淋的腦袋。

  亂世用重典!

  為了避免流民變成流寇,鐵腕是保護絕大多數人唯一的選擇,甚至也是最好的選擇。

  面對血淋淋的腦袋,安置所外的大多數流民們被嚇的老實起來。即便是那些桀驁不馴的也會變得溫順起來,畢竟,面對強權,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沉默。

  先登記錄冊然后領號牌,再排隊吃飯,因為供應充足所以沒必要哄搶。所以流民們也都能自覺排隊。

  “姓名,從那里來?”

  “李六斤,南直隸淮安府……”

  在流民們于安置所登記時,在安置所旁有幾名士子,神情凝重的看著眼前的一幕,看著流民有序的進入安置所,

  他們只是這么靜靜的看,卻又像是在看著一件多么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般,目光中帶著難以置信,甚至不可思議。沉默良久后,黃宗羲才問道。

  “開少,要是天下人都像山東一般設安置所,安置流民,又怎么可能會有現在“赤地千里,流民百萬,盜賊蜂起”的情景?”

  錢邦芑點頭嘆道。

  “可即便是如此,在各地還有德世子賑濟百姓,收買民心的說辭。”

  “和著我大明的宗室,非得苛虐百姓,才算是宗室不成?”

  黃宗羲冷笑道。

  “要是我大明的宗室,都像德世子一般,這天下局勢又何至如此!你我從南直隸一路北上,這天下又有什么地方,像山東一樣,雖是大旱卻沒有盜賊蜂起,沒有流民遍地……”

  “哎,可也只有一個山東而已。”

  錢邦芑的長嘆,讓周圍的幾個士人,無不是搖頭長嘆,作為讀書人的他們,未嘗不知道山東為什么如此與眾不同,要是沒有德世子在山東的獨斷專行,恐怕現在的山東也是盜賊蜂起,流民遍地。

  “可惜了……”

  黃宗羲不由的長嘆一聲,或許只有他心里才知道,這聲嘆是因何而發。

  “是啊,確實可惜了……”

  幾人長嘆之余,便繼續繼續沿著官道北上,其實,往看北上京城都是走運河,只不過現在因為大旱導致運河斷流,他們只能沿官道北上,不過也正因如此,他們才得已看到有如一座大工地的山東。

  因為官道正在整修的,所以一路上走走停停,到處都能看到,在那里拖曳著巨大的石滾夯壓官道的百姓,在官道兩側連綿的草棚則是工匠們的住所,在草棚間隱約的還能聽到婦人和孩子們的歡笑聲,若是不知情的話,恐怕還會以為這里是市集村落。

  路過“村子”時,他們特意留意了一下“村”里的婦孺,相比于安置所的那些面黃肌瘦的流民,盡管同樣的衣衫破舊,可她們的臉上倒是有些血色,

  在“村”里逛了半圈,黃宗羲、錢邦芑等人來到了路邊的一個茶攤,要了幾碗茶后,趁著上茶的功夫,錢邦芑問道。

  “老丈,這些人在工地上干一天活,有多少工錢啊?”

  “工錢?”

  “就說這工地上不給他們工錢?”

  “工錢,給工錢有用嗎?”

  賣茶的老人家愣了愣,反問道。

  “公子你可知道,現在這街上的糧價是多少?”

  “糧價?”

  錢邦芑愣了愣,一旁的黃宗羲便說道:

  “至少應該三四兩一石吧。”

  說到這他停住了,盯著工地上正在干活的百姓,詫異道:

  “莫非這工地上的百姓,不發工錢?只施粥?”

  “不是施粥,是給糧食,一天一斤半糧食!”

  賣茶的老丈,朝著工地看去,然后感嘆道。

  “這些人哪,是碰著好人了,要不是我們的世子爺仁義,他們又那能得到這么多糧食,一天一斤半糧,這那里是一個人的工錢,分明是發給他們養家的口糧啊,你瞧……”

  老丈的手指著遠處木板搭成房子說道。

  “要是誰家需要銀子,把糧食拿到那邊賣,一斤糧食能賣五六十文哪,幾位公子,這年月,你捧著糧食能換來銀子,可拿著銀子不一定能換來糧食啊!”

  老丈的話讓他們一陣沉默,那個時候有錢確實不一定能夠換到糧食,只是……

  “我突然有些擔心了。”

  突然黃宗羲說到。

  “萬一要是有一天世子爺把所有的糧食都用完了,到時候這些百姓可怎么辦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