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山海關之役1

  雖說建奴這次派出的烏真超哈營確實裝備了大量的火銃,火銃手的數量接近甚至超出了他們兵力的一半以上,可以說照貓畫虎倒是有點意思,可是他們卻發現對手的火銃手之中還有大批漢兵手持的是早已被他們淘汰掉的三眼銃。

  三眼銃雖然一次可以連續發射三顆彈丸,一起開火的時候彈丸密度比單發的火槍要高,但是這玩意射程實在是可憐,有效破甲的射程不超過三十步,而且只能進行大致瞄準,根本無法做到精確瞄準,戰場上開火的時候也是依靠的數量優勢,才能有可能命中敵人,但是射程上的劣勢讓它們根本就沒有機會和大中軍對戰。

  至于鳥銃就不必說了,在這個時代尚屬比較先進的武器,但是和大中軍眼下大批量裝備的大口徑燧發槍相比,射程上大概有一拼,但是威力上卻差了很遠,更何況大中軍的火槍早在很多年前,就采用了可以抵肩瞄準射擊的槍托設計,使得大中軍從最早的鳥銃開始,便擁有了超出明軍那種制式鳥銃更高的命中精度,再加上燧發裝置的使用,使得大中軍現在已經徹底淘汰掉了軍中的鳥銃,徹底的讓火銃手甩掉了火繩的累贅,使得大中軍的火力變得更加強悍。

  可是今天他們沒想到建奴居然也邯鄲學步,效仿他們將建奴的漢軍搞成了這樣的戰術,想要以大中軍的戰法,來克制大中軍,真是想要讓人笑掉大牙,如果兩軍對戰,大中軍輸給了他們這些烏真超哈營的話,那么今后大中軍就不用再混下去了,大家都散伙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媽,洗洗睡了!

  所以當看到對面建奴用這種戰術迎擊他們大中軍的時候,不單單是肖天健笑了,軍中上下不少兵將都不由得露出了滿臉不屑的笑容,非但士氣沒有受到半點影響,反倒是使得大中軍的士氣更加大振了起來。

  “娘的!建奴韃子居然想學咱們!用咱們的辦法來對付咱們!奶奶的,今天要是不打的他們滿地找牙的話,老子這姓就改姓騾子的騾好了!”在中軍前面列陣的近衛第一軍的羅立當場便笑罵了起來。

  這一次肖天健領兵出戰,作為大中軍的主力,羅立愣是從劉耀本手中搶過了前鋒的差事,率領本部兵將在大軍最中央的前面列陣,所以對上建奴三順王的烏真超哈營的也正是他麾下的兵馬。

  而閻重喜麾下的第一鎮的步軍和刁正麾下的第二鎮的步軍則在大中軍大陣左翼列陣,而王承平及各軍的騎兵則暫時由王承平統領,在大中軍步軍后面列陣,靠海方向則是劉耀本的近衛第二軍的兵將,三支步軍以品字形列陣,直面建奴大軍,構架起了大中軍的主陣,使得大中軍的陣型看上去十分穩固。

  可是大中軍的這種布陣方式落在建奴一方,卻讓建奴那些奴酋們感覺到大中軍的陣線拉的太開了一些,以至于使得大中軍的陣線橫排只有幾十人的厚度,顯得有些單薄,這讓所有建奴都看到了一絲希望,覺得大中軍的皇帝肖天健今天實在是囂張過頭了,在這樣的決戰之中,居然排布出這樣單薄的陣列,以他們建奴大軍的野戰能力,完全可以輕松的突破大中軍的陣線,所以像代善、濟爾哈朗、阿山等沒有和大中軍交手過的奴酋們,紛紛都露出了一絲喜色。

  但是像多爾袞、多鐸、杜度這些曾經和大中軍交手過的奴酋們,卻沒有敢小覷大中軍的這種布陣方式,一個個面色依舊十分凝重,遠遠的在大陣后面觀望著前面的情況,多爾袞張了幾張嘴,最后也沒有發話提醒皇太極。

  現如今多爾袞自知因為接連進攻山海關不克,還招致他們建奴損兵折將之后,他的地位在大清之中已經是岌岌可危了,現在皇太極沒有當即收拾他和多鐸他們三兄弟,但是不代表這次回去之后皇太極不會收拾他們三兄弟,所以眼下他根本不想多給皇太極再說什么了,反正該說的他早就說過了,現如今他也看出來,皇太極其實也并非就是想要通過這一戰,徹底打垮對面的大中軍,皇太極更多的是想要消耗掉那些漢軍和蒙古人,所以這一戰他就只需要觀戰就行了。

  兩軍在各自戰鼓聲中都緩緩的朝著對方逼近,雙方在布陣之時,便將各自的大炮都展布開來,炮口對準了戰場之中。

  隨著兩軍的步軍開始進入戰場,抵近敵方的時候,也就漸漸的開始進入到了敵軍的大炮射程之內。

  雙方的炮手們都緊張的觀望著敵軍,不斷的計算著敵軍的距離,直到感覺著敵軍已經進入到他們大炮射程的時候,建奴一方這一次拉來的那十幾門重型紅夷大炮,在吳守進的指揮之下,終于率先打響了這一場大中與建奴在山海關大對決的第一炮。

  建奴重達兩三千斤的這種紅夷大炮,可以說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在中國威力最大的火炮了,而建奴這種大殺器的掌握也全拜當初三順王的叛投,將大明的鑄炮工匠帶到了遼東所致,皇太極也正是因為他們幾個帶來的這種大殺器,所以才對他們極為重視,并且大力在關外鑄造這種紅夷大炮,使得建奴這些年來攻堅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起碼在重型火炮方面,全面壓制了騎著他們好多年的大明的軍隊了。

  但是這種紅夷大炮鑄造起來工藝非常繁復,不但對工匠手藝要求很高不說,從開模到鑄造乃至是最后的鉆膛,需要很長時間不說,而且廢品率很高,所以建奴一方這么多年來,真正鑄成的紅衣大炮數量并不是很多,這一次建奴南下,可以說把能拉來的紅衣大炮基本上都帶了出來。

  單單是為了運送和伺候這些紅衣大炮,建奴便動用了數千包衣奴和上千匹騾馬,來拖拽這些大炮,每一門大炮,幾乎都要上百人來照顧,才能將它們運送到這里,參加這次大戰。

  可是很不幸它們這次遇上的不是明軍,而是比他們更會玩兒大炮的大中軍,要知道肖天健從很早就極為重視大炮的應用,他剛剛占領陽城縣的之后,便利用高肅這個洋鬼子鑄炮師,開始為大中軍鑄炮。

  這么多年來,在眾多刑天軍工匠們的不懈努力之下,大中軍的鑄炮早已實現了各種口徑的紅夷大炮的鑄造,而且在肖天健的“創造”之下,刑天軍從很早的時候,便棄用了容易造成氣孔以及一炮一范的泥范鑄炮法,改用了更加先進的鐵范鑄炮,使得大中軍的火炮鑄造,不管是速度還是質量,都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這兩年來,更是隨著煉鋼能力的不斷發展,已經開始了嘗試著使用鋼來鑄造更加輕便堅固的鋼炮。

  再加上刑天軍早已形成了系統的炮兵培訓機制,在軍中的炮兵之中推廣了炮表、粒狀黑火藥和整裝藥包,另外肖天健還忙里偷閑,親自主持“設計”了近似于后世拿破侖大炮的炮架和彈藥車,使得大中軍的大炮在運輸上和布放上,比起建奴眼下的紅衣大炮都要便捷許多。

  所以別看大中軍的大炮重量和口徑沒有建奴的紅夷大炮大,但是威力和射程上并不比建奴的紅夷大炮差到哪兒去,而發射的精度上,就更是遠超過了建奴更多了。

  這一次肖天健三路大軍北伐,三路大軍之中都裝備了不少大炮,其中雖然大部分是營屬三磅輕炮,但是六磅八磅這兩種中型炮的數量三路軍加在一起,起碼也有一百多門,至于十二磅重型野戰炮,這三路大軍也裝備了不下三十門之多,這也是大中軍北伐一路上攻城略地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保證之一。

  現如今建奴雖然火炮實力大增,可是碰上了比他們更會玩兒炮的大中軍,建奴可就算是小巫見大巫了,雖然建奴的重型紅夷大炮看似更威風更重一些,可是他們的這種紅衣大炮充其量只能算是攻城炮,根本不適合在野戰之中使用。

  而大中軍眼下也根本不是造不出更重的二十四磅的重型紅夷大炮,而是考慮到這種重型大炮運輸起來,在眼下這種靠著人力畜力的運輸能力之下,再重一些的大炮運輸非常困難,所以才將大炮的生產,暫時限定在了十二磅炮,沒有再造更大的重炮,比起建奴那些動輒兩三千斤的紅衣大炮,大中軍最重的十二磅野戰炮連帶上炮車的重量,也不過只有一千七百斤左右,加上肖天健親自主持設計的鐵質炮架,使得大中軍的大炮不論是運輸還是布放都比建奴的紅衣大炮方便輕松太多,也結實太多。

  可是在大中軍尚未開炮之前,倒是建奴這邊的吳守進先沉不住氣了,眼看著大中軍的步兵大陣已經進入到距離他們大炮三里多遠的距離的時候,吳守進便耐不住性子,咬牙切齒的猛的一揮手中的腰刀,大吼著下令開炮。

  十余門建奴的紅衣大炮隨即便被那些烏真超哈營的漢兵炮手點燃,瞬間便發出了地動山搖一般的怒吼,將十幾枚二十余斤的實心炮彈打向了正在踏著鼓點緩緩前進的大中軍兵陣。

  當看到建奴遠方炮陣的閃光以及騰起的硝煙的時候,大中軍兵將所有人都心中緊了一下,特別是近來在山海關駐防的第一鎮和羅立的第一近衛師的兵將,這段時間也領教過了建奴的紅夷大炮的厲害,雖然談不上害怕,但是緊張還是免不了的,畢竟他們雖然強悍,但是他們畢竟還是人,是人都會害怕,這一點不丟人,這是人的本性。

  作為舊式大炮,炮彈的飛行速度并不是很高,巨大的彈丸飛行的時候,在天氣條件良好的情況下,甚至于可以用肉眼看到炮彈飛行的軌跡,只見得這十幾顆建奴的大炮彈呼嘯著飛出炮膛之后,一起飛速砸向了戰場上大中軍的兵陣,不多時便在戰場上紛紛落下,揚起了一團團的塵土。

  (哇,今天要鳴謝白云過隙和步央二位兄弟的打賞!多謝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