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五章 增兵金州

  多爾袞因為提前率部到廣寧一帶對付蒙古人的騎兵,再一次僥幸逃脫升天,可是在得知大凌河堡被克的消息之后,多爾袞和多鐸便立即率領部下逃往了遼陽。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之中,大中軍左路軍在羅立的率領下,以勢如破竹之勢橫掃了大凌河兩岸的數十座建奴所控制的寨堡,斬殺滿洲旗人近兩萬余人,收復了自西平堡以西大片之前的大明失地。

  這也是漢人自建奴在關外興兵之后,第一次恢復這么大面積的故土,消息傳到北京之后,肖天健聞之大喜,當場下旨授羅立為三等定北侯,余下他麾下的有功將士也各有封賞,以此來激勵大中軍兵將繼續高歌猛進。

  就在羅立在大凌河發動大凌河堡之戰的同時,東路軍那邊也取得了新的戰果。

  先是刁正在攻占了鐵山、宣州之后,進而立即揮師向北,開始攻打鴨綠江東岸的義州城,義州駐有一千五百多建奴兵,另外還有八百多漢軍旗的漢兵,在大中軍抵達義州之后,漢軍旗的漢兵當場倒戈投降大中軍,在義州城內揭竿造反,打開了義州城的東門,雖然城內建奴軍進行了殘酷的鎮壓,試圖關上義州城東門,屠殺了近五百漢兵,可是最終還是沒有能在大中軍控制住東門之前,將東門奪回,使得大中軍突入了城中和城內建奴展開了巷戰。

  整整激戰了一天之后,城內建奴軍不支,打開了西門開始逃走,刁正雖然有心想要全殲這伙建奴兵,但是何奈他們東路軍因為是渡海作戰,攜帶騎兵數量非常有限,最終還是讓這些建奴兵跑掉了四五百人,但是好歹他們還是奪下了義州城。

  在奪占了義州城僅僅兩天之后,刁正便繼續率兵攻向了鴨綠江西岸的鎮江堡,鎮江堡的建奴守將收攏了義州逃出來的數百殘兵敗將之后,加上他手中控制的一千多建奴兵,在鎮江堡堅守了十天,但是最終還是被刁正領兵攻破。

  期間建奴在旋城和險山堡的建奴數次派兵試圖救援鎮江堡,但是刁正都派兵阻住了建奴的援軍,雙方在鎮江堡一帶反復交手數次,建奴軍始終無法進入鎮江堡增援,最終鎮江堡還是被刁正攻破。

  但是刁正的攻勢在打下鎮江堡之后,也暫時告一段落,前期他們攜帶的彈藥物資在攻破鎮江堡之后,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想要繼續擴大戰果,在缺少騎兵的情況下,已經是不太可能了。

  不過即便如此,刁正的行動還是有力的牽制了西線建奴的兵力,同時也將金州的建奴軍吸引到了鎮江堡一帶,使得建奴在遼東半島南部的兵力開始嚴重削弱。

  也就在五月底的時候,第二批右路軍乘船渡海,出現在了金州東部海灣之中,這里也就是后世的大連灣,李信這次親自率領一萬多大軍,在二百余條船只的運送下,抵達了這里之后,飛速的控制住了海灣外的三山島,進而利用三山島為支撐點,開始向甘子井登陸。

  甘子井一帶建奴根本就沒有布置多少守御兵馬,所以大中軍登陸部隊基本上沒有遇上什么像樣的抵抗,便迅速的登陸成功,并且在甘子井一帶設下了一座大營。

  金州建奴軍聞訊之后,守將鑲紅旗旗主羅洛渾心知不妙,立即率領三千建奴騎兵出金州趕往甘子井一帶,試圖將大中軍趕回大海之中。

  只可惜在羅洛渾領兵趕至甘子井的時候,大中軍早已在這里站穩了腳跟,大批人馬和火炮已經登岸,羅洛渾率部突擊了一次之后,非但沒有能將大中軍趕回大海,相反在先期登岸的大中軍炮火之中,羅洛渾當場中彈受傷,在眾多親兵的救護之下,羅洛渾才被搶了回去,負傷逃回了金州。

  擊退羅洛渾之后,大中軍迅速控制甘子井一帶,掐斷了金州和旅順口一帶的通道,旅順口一帶的建奴軍聞訊之后,馬上便放棄了旅順口,朝著金州方向突圍。

  雙方在六月初的時候,在金州南部的南關一帶發生了交手,遼南數千建奴猛攻駐守在南關一帶的大中軍所部。

  而李信親自坐鎮南關指揮兵馬堵截建奴兵馬,雙方激戰兩天時間之后,一千多建奴兵馬突破了南關大中軍防線,逃回了金州,但是剩下的兩千多建奴軍,卻沒有這么好命,被李信督軍堵住,好一通廝殺之后,結果被殺的殺,逃的逃,總之是回不去了。

  這一下建奴更是慌了,整個遼東半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中軍,他們現如今兵力本來就不強,多方用兵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更加上他們現如今糧秣缺乏,夏收對于他們來說關系著能不能過這個冬天,可是大中軍卻趕在夏收的時候殺入了遼東,使得他們根本無法估計收成,大批旗兵都被征召起來,使得田地里面的糧食只能依靠奴仆和家中的女人孩子去收割,這讓建奴實在是慌了手腳。

  眼看遼東局勢糜爛,皇太極也顧不得可惜他手頭上的兩黃旗的兵力了,于是立即令麾下大將鰲拜率領了鑲黃旗四千精兵,立即趕往金州增援。

  而李信率軍在遼南登陸之后,很快便站穩了腳跟,這里距離登州和威海衛的直線距離比起到皮島的距離大大縮短,直線距離也不過只有三百多里,舟船自登州起航之后,最多也就是三天時間便可以抵達大連灣。

  來往一次最多也就是七天時間,在整個六月間,留在登萊和威海衛集結的大中軍開始在海軍舟船的運送下,開始源源不斷的被運送到了遼南登陸,同時大批準備好的物資,也隨即開始隨船運至了遼南。

  所以在到了七月的時候,建奴和大中軍在整個遼南的實力對比,便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近四萬大中軍在遼南登陸,成為了建奴再也無法撼動的力量。

  如果拿建奴和明軍相比的話,不用說肯定是建奴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乃至是統一協調能力,肯定要比明軍要強的多,這也是這么多年來建奴一直可以在對明軍的軍事行動中,處于優勢的原因。

  但是現如今如果建奴的軍隊和大中軍相比的話,那就是個笑話了,大中軍完全是一部肖天健親造出來的近現代的高效運轉的戰爭機器,其組織性更合理,而且也更專業,更重要的是大中軍屬于全脫產的專業軍人,雖然士兵可能沒有建奴單兵那么彪悍,但是協同作戰的能力和配合性卻遠超過建奴許多。

  更加上大中軍的兵種劃分詳細,兵將都有各自的專業職能,以及超過這個時代的火力輸出能力,使得大中軍在此次遼東北伐之戰之中,完全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當然像大中軍這樣的軍隊,也有他們的劣勢,他們最大的劣勢就是對于火器的依賴性以及對于后勤保障的依賴性要遠超過建奴軍隊幾倍甚至于是十幾倍之多,這就對大中軍的后勤保障構成了很大的壓力。

  所以這一次名義上大中軍是出兵十萬進行北伐,但是實質上為了保證這十萬兵馬的運轉和作戰,肖天健其實是動用了時下的全國之力,以幾十萬人來為前線做后勤保障的工作。

  否則的話羅立也不可能囂張的敢對大凌河堡進行七天時間的不間斷炮擊,這背后主要是因為大中軍有著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在支撐著前線的作戰行動,否則的話大中軍很難在遼東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戰績。

  雖說東路軍比較缺乏騎兵,但是李信卻依靠著大中軍強大的火力,穩扎穩打,先是在得到了更多兵馬支援之后,逐步的肅清了金州以南地區,將這一帶牢牢控制在大中軍手中之后,然后在七月底的時候率軍攻至了金州城下。

  雖然金州這個時候又得到了鰲拜率領的三千鑲黃旗精銳的支援,可是在兵力對比上,卻還是遠遠弱于大中軍的兵力。

  鰲拜此獠自不用多說了,這廝在建奴之中號稱萬人敵,有著巴圖魯的稱號,號稱建奴時下的第一猛將,此次皇太極將他調往金州,就是指望他能幫著羅洛渾守住金州,最好能將遼南登陸的大中軍趕回大海里面去。

  但是羅洛渾在甘子井一戰受傷之后,算是嘗到了大中軍炮火的厲害,在得知大中軍來攻金州的時候,羅洛渾力主據城而守,而不能出城于大中軍野外浪戰,因為大中軍炮火實在是太過厲害,他們建奴軍很難突入大中軍的陣線之中,往往在交手之際便會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

  但是羅洛渾的意見鰲拜根本就聽不進去,鰲拜認為正是因為他們清軍不善于守,火力不強,更應該發揮他們騎兵的優勢,而且他這一次帶來的鑲黃旗兵馬,基本上都是騎兵,也就是阿里哈超哈營,每個人都配備了兩套鎧甲,軍將更是穿著三層鎧甲,一人雙馬甚至于是三馬,各個都弓馬嫻熟,如果放在城中守城,實在是浪費了。

  所以鰲拜認為,大中軍雖然炮火犀利,但是他們騎兵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決不能讓大中軍圍城攻打,最終這樣是守不住金州城的。

  (今日特別鳴謝毛毛將軍朋友的打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