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內部爭斗

  甚至他們還不占理,隋國佛門藏匿和氏璧這一條,就足以將整個佛門拉下水了。

  “神侯放心,此事、是我佛門出了賊子,貧僧等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給神侯、大明一個交代。”方證馬上開口,語氣極為堅定鄭重。

  “請神侯放心。”玄慈緊接道。

  “好,本王等你們的交代,希望你們不要讓本王失望。”古玄不動聲色的淡淡道。

  沒有再多說,古玄讓方證他們回去開始辦事。

  有南北少林插手,隋國佛門是別想有余力插手隋國大事了。

  這就是內部爭斗的好處。

  隋國的佛門勢力、影響力都很大,讓其他人來對付,哪怕是他,現在也事倍功半,很難重創他們。

  唯有南北少林這等同屬佛門的勢力才可以。

  畢竟天下佛門是一家,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

  彼此之間,他們最了解隋國佛門的手段。

  而且他們是內斗,外部勢力也不好插手,隋國佛門在隋國的影響力,就發揮不出來了。

  如此一來,即使南北少林不能將隋國佛門怎么樣,也足以讓他們無力做其它事情。

  而且千萬別小看南北少林,它們在古玄面前老老實實,但他們的實力底蘊絕對強的驚人。

  隋國佛門看似很神氣,但論及高手、佛法方面,它比不了南北少林合力。

  畢竟大明、宋國承平多年,安心發展。

  隋國才立國多少年,以前也一直在爭斗,隋國佛門安心發展的時間不長。

  影響力和底層方面是強大,但論及佛法和高手方面,它比不過南北少林合力。

  而且南北少林所屬的禪宗,在隋國佛門中也是大脈之一,影響力頗大。

  至于這樣的目的,很簡單。

  不讓隋國佛門插手隋國事情,利用它們的影響力,扶持起一個強大的政權。

  跟他吩咐那些早就投靠大明的隋國世家之事一樣。

  大明剛吞并宋國,需要時間消化。

  楊廣也還沒死。

  現在不宜出兵。

  第一世的記憶告訴他,李淵政權就是明年這個時候左右起兵造反,極短的時間就拿下了北方,又短短數年統一了全國。

  這毫無疑問,是關隴貴族、各大世家以及佛門的鼎力支持。

  他要做的,就是讓這個政權發展的速度慢下來。

  至于說現在出手滅了李家,的確可以。

  但沒必要,那樣做,會導致隋國境內所有的政權全部一致針對大明。

  而且李家崛起了又如何?

  還不放在他眼里。

  他只需要讓李家崛起的速度慢下來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是他也需要李家一定程度的崛起。

  只要這樣,才能將其背后的那些關隴貴族、世家大族一個個都給釣出來。

  大明可不需要、也不容許世家存在。

  除此之外,對于和氏璧這一至寶,他也是很有興趣的。

  還有那邪帝舍利、他都很有興趣。

  不提古玄繼續忙碌國政,方證、玄慈二人出了護龍山莊后,就是一陣凝重的商量。

  這是涉及到整個佛門的事情,彼此間的勾心斗角也可以暫時放在一邊。

  詳細的商量了一陣,兩人分開,各自返回寺中。

  五天后,一隊數十位的大和尚各自從南北少林走出,由方證、玄慈親自帶隊。

  他們最弱者也有先天的境界,宗師高手各有十幾位。

  北少林的三渡都出動了,南少林也走出了五位看上去都殘了的老和尚。

  一隊西去,一隊北上。

  目的地,自然都是隋國佛門。

  隋國。

  幾天后,一寺廟中,方證帶著北少林群僧求見。

  不多時,方證等人向一位老和尚行禮:“見過師叔祖(師叔)。”

  “不必多禮。”那老和尚抬手、神色有些嘆息,似乎是明白了什么。

  頓了下,沉聲道:“你們決定了?”

  “回師叔祖的話,如今大明一統天下之勢、勢不可擋,明皇英明,鐵膽神侯無雙。

  隋國遲早被其一統,隋國佛門再如此,一定會為整個佛門帶來大劫的。”方證沒有猶豫,雖有嘆息,卻堅定無比地說道。

  身后三渡、了結、了空、澄觀等北少林眾人沉默,顯然極為認同。

  雖然以前很少聯系,但隋國佛門是什么樣子,他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佛門內部分為多個流派,禪宗如今無疑是最為昌盛、最為強大的,其代表就是南北少林寺。

  他們禪宗一脈最長者、也就是面前這位道信大師,可就一直在隋國活動。

  是隋國境內的四大圣僧之一。

  也就是說,他們禪宗在隋國的勢力,其實并不小。

  “罷了。”道信嘆息一聲,“既然你們決定了,那便去做吧。

  至于三論、華嚴、天臺那邊,我也不能確保他們會如何選擇,只能盡力勸告。

  禪院、靜齋那邊,也需你們去勸說。”

  “如此足以,多謝師叔祖。”方證行禮,姿態頗為自信。

  他也有自信的底氣,隋國佛門在其它勢力面前是一個龐然大物。

  但對南北少林寺合力而言,就不是那么難以對付了。

  畢竟他們完全可以從內部切入,瓦解隋國佛門。

  就比如現在,隋國佛門有六家最為強大。

  禪宗、三論、華嚴、天臺、以及慈航靜齋、凈念禪院。

  禪宗不必說,三論、華嚴、天臺的當家人和道信并稱為四大圣僧,交情頗好。

  當然,不是說交情好,就能讓他們支持的。

  只是可操作的余地就多了。

  他們有自信,說服其余幾家。

  沒有多耽誤,方證繼續向下一個目的地而去。

  同時,玄慈帶領的南少林也在做同樣的事。

  近兩個月后。

  凈念禪院中,這一天,禪院閉寺謝客了。

  大殿中,隋國佛門最大的六家當家人,悄然匯聚在了這里。

  南北少林的眾人也到了這里。

  這就是他們努力了兩個多月后的結果。

  隋國佛門五家要與他們在這里商量事關整個佛門的興亡大事。

  一番簡單的客氣,坐了數十人的大殿安靜下來。

  絕大部分人臉上,都透著凝重。

  數息后,方證率先開口,肅聲道:“幾位大師、了空師兄、梵師妹,不知你們可否思索好?”

  彼此的刻意之下,雙方關系看似頗為不錯。

  嘉祥、帝心、智慧、了空、梵清惠這五位當家人沒有立刻回答。

  余光交匯間,都看得出對方的猶豫。

  最終似乎達成了一致,雖已五十多歲,卻仍是清麗脫俗、美麗絕塵的梵清慧開口:“方證師兄、玄慈師兄,可否讓師妹詢問幾個問題?”

  “自然,師妹請問。”方證點頭溫和道。

  “請問師兄,如果我佛門支持明國,那明國會如何對我佛門?”梵清惠鄭重道。

  其中意思眾人都很明白,問的是如何對待隋國佛門?

  “自是一視同仁。”方證平靜道,雖然沒有跟古玄談這方面的事,但這種回答他相信古玄一定會滿意。

  梵清惠、了空等人微微皺眉,這意思是跟對待少林一視同仁。

  這、有些不合他們的心意。

  畢竟少林的地位,在明國中可不多高,朝堂上也插不進去手。

  對經歷過數次滅佛情況的他們來說,這種情況會讓他們產生不安全感,讓他們遲疑。

  而且從儉到奢易,從奢到儉難。

  到大明后,沒有現在這種地位的話,想想就覺得不舒服。

  “是否可當明軍進入隋國前夕,我佛門再站出來、代表天下正道支持明國?”梵清惠又問。

  方證、玄慈等少林眾僧眼角直跳。

  同時也不得不感嘆,不同的環境,出了不一樣的佛門。

  這樣的話,現在少林是絕對不敢想的。

  明軍進入隋國前夕,代表天下正道支持明國,這是什么意思?

  是一定程度上與明國平齊。

  是捆綁隋國正道站在一起。

  是想代表隋國、正道、民間等與明國談判。

  是想高高抬起自己的地位。

  這等無比出風頭、犯忌諱的事,他們想都不敢想。

  果然,隋國佛門已經走上邪路了!

  少林眾人目光交匯,無盡的嘆息涌現。

  “阿彌陀佛!梵師妹,出家人、當遠離紅塵方是,怎可代表正道插手紅塵?”方證肅聲道。

  梵清惠凝眉,謹慎道:“方證師兄,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當為國為民,以天下百姓為己任,我們既有能力,為何不做?”

  “善事當做,但太過插手紅塵之事,就不是一位出家人該做的了。”方證語氣更重了些許。

  話中絲許的警告之意,在場眾人也都聽出來了,情緒各異。

  “師兄之言,師妹不敢認同,對天下百姓有利之事,我等應全力而為。”梵清惠正色道。

  方證、玄慈等人心中嘆息,這話其實并沒錯。

  話中的核心意思,他們都清楚。

  是想插手更多大事,讓自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不管哪一個勢力,都想這么做。

  人之常情罷了。

  可現實情況,他并不允許。

  大明、鐵膽神侯會容許佛門這么大的影響力?

  會容許佛門能代表正道嗎?

  會容許佛門插手那么多事嗎?

  當然不會。

  所以,這些話就只能是錯的,沒有商量的余地。

  (多謝支持,看了不少書友說個人武力強大的世界,人人平等不可能,仙人殺人償命不可能。

  我感覺很奇怪,身在前清、民國那個人吃人的世界之時,恐怕也沒人相信會有新zhongguo這個人人平等、殺人犯法的時代出現。

  不管是不是真的每個人殺人都要死,會不會有人逃脫法律制裁,但起碼法律上是這樣的,也沒人敢明目張膽的殺人,告訴我誰敢?

  我是真想不通,現在三觀都怎么了,真以為身懷武力就會隨意殺人?現代教育這么多年了,殺人對我們絕大部分人來說,真的很容易嗎?即使身懷武力,就真的能輕易殺人?

  生命就這么不值錢嗎?那是活生生一條命,小說看多了,臆想的吧。)

  ………………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