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94章,為國為民當開海禁

  “是啊,哪怕是允許捕魚也好。”

  李東陽點點頭,只有在饑荒的年代里面才會明白糧食的珍貴,現在海洋之中既然有無窮無盡的糧食,那自然是不能在墨守成規,死盯著祖制不放。

  “只是想要解開海禁的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江南這邊的士林肯定是會極力反對的。”

  想了想,李東陽又覺得這個事情并不容易促成,對于江南這邊的一些情況,他自然是知道的,以前也不是沒有人提出過解開海禁,但幾乎都是遭到了江南士林的一致反對。

  這其中涉及到的利益非常龐大,涉及到的反對力量也是超乎想象,在明朝,江南士林的力量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力量,特別是到了中后期,幾乎把控了整個朝政,所有一切都是他們說了算。

  “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你我食君之祿當為君分憂,這利國利民之事,縱然是千難萬難,也應奮不顧身去促成。”

  周經點點頭,卻是一身正氣的說道。

  他雖然號稱是豬扒皮,經常盯著弘治皇帝的內帑,同時也是經常朝弘治皇帝的臉上吐唾沫進行諫言,但說到底他整個人其實還是剛正不阿,敢于犯顏直諫的人。

  曾上言說:“外戚家無功勞而求升官,沒出力而求賞賜,加上舉辦齋醮游玩宴樂浪費無度,致使國庫空虛,應該大力抑制”。

  單單是這一諫言就將那些皇親國戚給得罪了一遍,要知道弘治皇帝這個人是個老好人,所以那些外戚、老朱家的這些王爺什么的那是經常向他討要賞賜。

  像雍王朱祐枟請求收取衡州稅課司及衡陽縣河泊所的稅錢,周經說不能答應。孝宗接受周經的意見,并命令從現在開始對于各地稅收,王府不得提出請收的要求。

  崇王朱見澤請求河南退灘地二十余里,周經說不宜給;興王朱祐杬前后要求賜赤馬諸河泊所以及近湖地一千三百余頃,周經連上三疏規勸。

  還有弘治皇帝的兩個小舅子壽寧候張延齡和建昌伯張鶴齡,這兩個兄弟那是隔三差五都找弘治皇帝要地、要鹽引、要礦山等等。

  弘治皇帝是一個妻管嚴,又是一個心軟的老好人,這兩個兄弟的請求,幾乎無不答應,而周經也是三番五次的上書諫言。

  這幾乎是將張氏兄弟兩個給得罪死了,讓張氏兄弟對他是恨之入骨。

  從這些例子就可以知道這周經其實是一個堪比魏征的大臣,張廷玉對他的評價:經剛介方正,好強諫,雖重忤旨不釁。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方面看出來,其實明朝很多制度還是很不錯的,朱元璋同志留下的一些制度還是很不錯的,比如這個鹽引制度。

  但往往最先破壞制度的就是皇帝本人,以至于讓好的制度沒有辦法一直有效的施行下去。

  弘治皇帝雖然史書評價頗高,但他實在是個老好人,這老朱家的子孫、皇親國戚等等那是經常找到要各種各樣的東西,鹽引、土地、稅收等等,他幾乎無不答應。

  別的先不說,單單是鹽引這個東西,他前前后后賞給張氏兄弟的就有幾十萬引,這鹽引是可以直接去鹽場提鹽,然后拿出去賣的。

  其他的商人需要辛辛苦苦的將糧食運到邊鎮去換取鹽引,而這些皇親國戚卻能夠輕輕松松的找弘治皇帝賞賜到鹽引。

  這占窩就極其的嚴重,鹽場的產量是有限的,這些皇親國戚的鹽引自然是不能怠慢,那些辛辛苦苦運糧的商人換來的鹽引卻是提不出鹽,這大大的打擊了鹽商運糧的積極性。

  這也是鹽引制度到了弘治朝就已經實行不下去的原因了,皇親國戚占窩太嚴重了,以至于有些鹽商的鹽引排隊需要排幾十年才能夠從鹽場提出鹽來。

  自然而然就沒有商人再會去傻乎乎的運糧換取鹽引,這納糧開中的制度就沒有辦法實行下去,邊軍用度沒有了保障。

  所以在弘治五年的時候,葉淇就上書該納糧開中為納銀開中,鹽商不需要運糧到邊鎮,只需要納銀就可以獲得鹽引。

  一個個好好的納糧開中的鹽引制度就這樣實施不下去了,不得不進行改變。

  這一改變,雖然在短時間內讓朝廷每年多了百萬兩白銀的收入,但是后來這納銀的數量就越來越少,而邊鎮軍費的開支越來越大,軍需得不到滿足,戰斗力越來越低,最終形成了惡性循環,在明后期將大明朝廷給直接拖死。

  說一千道一萬,很多時候都怪不得下面的人,要怪也只能夠怪皇帝,因為是他們自己最先不遵守游戲規則,破壞了游戲規則。

  (扯的有點遠,大家看看就好)

  周經為人剛正,在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上做,他深知朝廷的艱難,也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看到這海洋捕撈收獲巨大,他自然是想著要努力開海禁,讓沿海地區可以下海捕魚,獲得更多的食物,養活更多的人。

  這是于國于民都有大有利的事情,以前不知道還可以說得過去,現在親眼所見,自然是不能不管,這是他一貫性格所致。

  也正是因為他的正直,敢于直諫,所以弘治皇帝才會重用他,將他放到戶部尚書這個位置上面,縱然是天天盯著弘治皇帝的內帑,有時候讓弘治皇帝很生氣,但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換掉他。

  “周公所言甚是,我實在是慚愧!”

  聽到周經正氣凜然的話,李東陽連忙敬佩的說道,李東陽這個人做事比較圓滑,考慮事情也比較全面、周道,但能夠被弘治皇帝重用,顯然也是一個賢能良臣。

  “你我回京之后一起上書如何?”

  “正有此意,為國為民當開海禁。”

  周經臉上露出了笑容,目光看向前方,看著寬敞的馬路說道:“還有這水泥,我定要向劉晉討來生產的方法,如此神器,當大力向全天下推廣,在全國范圍內修建起一條條康莊大道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