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百棟巨大無比的建筑鱗次櫛比,上面如蜂窩一般的門戶之中小型的飛行器飛進飛出,猶如成千上萬的蜜蜂進出蜂巢一般。
天空之中懸浮著的燈帶指示著這些飛行器行進的路線,每隔一段都有著全息影像的標示或提示信息。燈帶之中飛來或飛去的大、中、小型飛型器,都有著各自的軌道,雜而有序,多而不亂。
愛憐趴在自家庭院的欄桿向外望著這個巨大的城市,澄澈的眼睛中全都是好奇。
這一次,她穿越到了一個未來世界,一個類似現實的平行世界。
公元2132年是什么樣子?
她還是第一次見識到一百多年后的世界,一切都充滿了新奇和新鮮感。
自己現在所住的地方可以說很大。不算這處面積大概六十平米左右的庭院,大概還有不到四百平米的居住面積,和二百多平米的機庫,這是一個每層層高至少五米的復式型住宅。樓上樓下加在一起,共有十米的層高,一點沒有壓抑的感覺。
機庫就在她的腳下,機庫的庫門是大廈的外側,樓下的另一部分則是這個住宅的儲藏室和家庭影院。
她的家,就是這座城市中眾多大廈其中之一的一幢巨大建筑的一百七十六層,而這幢大廈一共二百三十七層,在整個城市中并不是最高的建筑,不過位置很不錯,算是某些人眼中的富人區,城市中心了。
這次,愛憐穿越到了一個未來世界中的獨生子女家庭,原主姓陶,父親陶百川,是一名飛船指揮官,工作性質便是經常不在家,在火星與地球之間往返;母親唐雨是生意人,經常為了生意出差,為了某個項目的達成而回不了家;因為兩人太忙,所以有了原主之后,便沒有再要別的孩子,因為他們沒有時間陪孩子。
原著變成這個時代不多見的獨生子女。
一百多年以后,關于子女的問題,兩極分化的很嚴重,喜歡孩子的,可以生五、六個,七、八個,不喜歡的一個都不要,只要一個孩子的家庭并不多。
現在,國家不會限制生孩子的數量,但也不會鼓勵,喜歡就生,不喜歡,或者覺得養育長大太費錢費事,那就不生,所以,雖然有很多的丁克家庭,但是一增一減間,人口數量維持著一個相對的平衡,每年有著緩慢的增長,對于目前的狀況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
原主姥姥和姥爺家在火星、爺爺奶奶家卻在國外,雖然現在交通發達,陶百川卻與自己的父母關系不是太好,所以聯系并不多,一年春節的時候回去一次,其它的時間幾乎沒有什么往來。
至于火星的姥家人,雖然有飛船來往,但是相對來說,還是麻煩許多,一來一回,路上就需要一個月,所以,原主甚至一兩年都去不了一次。
原主在三、四歲以后,陪伴著她的幾乎便都是家用機器人丁當了。
原主現在只有十三歲,剛剛升上初一,現在是初一還未開學的假期。
原主小學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是通過全息網課完成的,初一到高三則是在大廈中的學校完成相應的學業,但這時,她那孤僻的性格已經形成了。
陶百川對原主很關心,可是在家的時間太短了,而唐雨,在原主的眼中,工作比她重要多了。
原主更像一個未來世界的留守兒童,而且是那種很少有親人在身邊的留守兒童。
陶百川每個月能夠在家呆上一周時間,唐雨沒個準兒,出差的次數很頻繁,不出差時,下班回來的時間也很晚。
愛憐穿過來時,唐雨已經離開兩天了,而陶百川還需要二十天才能回家。
原主的死,讓愛憐覺得很離奇。原主是被自己的親姑姑帶著原主的克隆人給害死的,而那個克隆人代替了她的位置,成為陶百川和唐雨的女兒。
原主死去的那一年剛剛十八歲,正準備參加高考的,準備背起書包去那個她向往已久的大學,離開這個并不怎么喜歡的家,但還沒等到那個時候,她的年紀便定格在了十八歲,代替她上大學的,是那個克隆人。
高三最后一個學期的某一天休息日,原主在家中接待了那個并不怎么露面的姑姑陶百玲,而姑姑的身邊有位戴著口罩的女孩兒一直跟在她的身邊。
原主對于姑姑雖然不是很熟悉,但她還是認得的,所以并沒有什么防備,只是忽然間便陷入了黑暗之中,從此再也沒有醒過來。她也并不知道,就在那時,有一個和她一模一樣的女孩兒代替了她的位置,留在了這個家中。
原主的記憶十分簡單,從小到大都是在這個家中長大,她所有的認知,幾乎都是通過全息影視作品和各種新聞來獲得,她所有與外界的接觸,也只有自己的父母、學校中的老師和同學,沒什么感情的奶奶家和姥家人,她的生活簡單的像是一杯白開水,沒有一點點的色彩。
她對機器人丁當的感情甚至都超過的親生母親。
這時候的智能機器人,雖然智能化程度很高,但終究不是人,沒有人類的感情,它只負責照料好原主的生活起居而已。
但愛憐卻獲得了一些原主死后的信息。
原主死后,她的姑姑陶百玲直接把原主的尸體放進了一個不知道什么材質的尸袋之中,封好之后,只是輕輕接了一下手中的一個遙控器,袋子中的尸體只用了十幾分鐘便成為了一堆灰燼。
陶百玲輕輕按下了另一個按鍵,袋子變形縮小,她拎著袋子來到了衛生間的馬桶邊,把里面的灰燼倒進了下水道中,她看著那嘩嘩流走的尸粉,笑容猙獰而恐怖。
把袋子再縮小成為手包大小后,她把它塞進了自己的包包之中,轉身來到了機器人丁當跟前,隨開了它的存儲中樞,拿出一枚芯片,放在自己的腕表之上,在彈出的虛擬屏幕中指指點點后,重新塞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