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你覺得求賢令頒布以后有人入秦么?”
嬴渠梁朝著嬴虔反問一句,這一刻,卻是把嬴虔給問住了。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他心里清楚,經過春秋長達數百年的兼并戰爭,有很多實力弱小的諸侯國,已經逐漸被大國吞并。在魏文侯﹑韓哀侯﹑趙敬侯三家瓜分了晉室,在齊國,田氏勢力逐漸壯大,并最終取代了姜氏成為齊國之主。
在這個時候,雖說還有魯、宋、薛等一些小國家,但此時天下主要為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個國家。
從三家分晉以及田氏代齊開始,天下已經從春秋時代,走到了戰國的初期。
而秦國僻在雍州,不與中原諸侯會盟,中原諸國根本看不上秦國,將秦國認為是蠻夷。
以至于,當今中原大地之上,天下卑秦。
在這個時候,天下所有的諸侯國都看不起秦國,而這一切,嬴虔也是心知肚明,他清楚這是有志于讓秦國崛起的嬴渠梁不能忍受的。
同樣這也是秦國朝野上下不能忍受的,秦國上下視這一切為國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嬴渠梁頒布了求賢令。
他心里清楚嬴渠梁的擔憂,在天下士子眼中,秦國是荒蠻之地,他們根本看不上眼,曾經孔子生前并不得志,他周游列國、向各國君王講自己的思想但沒人用。
但是,孔子周游列國,獨不入秦。
由此可見,天下士子對于秦國的瞧不上,就算是孔夫子也不例外。
“君上,春秋各國之間征伐不斷、戰亂不休,但與此同時也是思想文化最燦爛的時期,涌現出了持不同學說、思想的諸子百家,百家爭鳴。”
嬴虔看了一眼嬴渠梁,勸諫,道:“孔夫子不入秦,不代表其他士子不入秦,既然是孔夫子看不起我秦國,那便我等奮發圖強,再將來讓儒家高攀不起。”
“亦或者留下祖訓,凡秦國后世之君,不得用儒,直接鎮壓,毀滅了儒家便是,君上不必憂心。”
這便是這個時候的老秦人。
霸道而剛猛,不管是任何的勢力都敢硬剛,既然你看不上我秦國,再來,你儒家也不要在我秦國生存,甚至于要立下祖訓。
老秦人,寧折不彎,便是如此。
“孔子周游列國,向各國君王講述自己的思想,渴望能夠受到重用,但他唯獨沒有到我秦國去,是因為孔子十分重視華夏和夷族之分,而我秦國地處西北,與戎狄雜處,在孔子眼里是蠻夷未開化的地方。”
嬴渠梁飽讀詩書,遠比嬴虔的見識更高明,道:“再加上孔子認為危邦不入,亂邦莫居,當時我秦國正在向西擴張領土,和西戎作戰,因此孔子周游列國,但獨不入秦國。”
“只不過,孔子此舉,卻是對我秦國產生了極大的形象,以至于天下士子不入秦,從而秦國沒有崛起的機會。”
“若是秦國崛起需要,毀滅儒家有何不可——!”
在嬴渠梁眼中,一切都可以犧牲,只要是秦國能夠安然崛起便是,而卻在他看來,孔子周游列國,不得重用,便意味著儒家思想不適合這個天下。
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用儒家思想。
“此刻的秦國是中原大地之上經濟最窮、軍事最弱的國家,根本不受山東諸國的重視,又一度面臨被山東六國分秦的危險,正因為又窮又弱,所以天下士子不入秦。”
這一刻,嬴渠梁看著嬴虔,眼神之中有忐忑與擔憂,他想要從嬴虔的眼神之中看到勇氣與堅定。
“所以,我才頒布求賢令——!”
這一刻,嬴虔的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在這之前,他曾埋怨過君父,畢竟他是長子,且戰功赫赫,卻被排除在君位之外。
但是,自從協助嬴渠梁處理政事,嬴虔才清楚當下的秦國,已經到了何種危險的地步,可以說是稍有不慎就會亡國。
心中念頭閃爍,這一刻,嬴虔對著嬴渠梁,道:“渠梁,對于當下的秦國,你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求賢令已經頒布,可謂是誠意滿滿,但是具體如何,誰也說不清楚。”
“在這個時候,只能盡人事聽天命,若是天下士子不入秦,我們兄弟三人,也能夠秦國崛起!”
說到這里,嬴虔對著嬴渠梁伸出了手,語氣低沉:“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聞言,嬴渠梁深深地看了一眼嬴虔,同樣的伸出手來,低喝,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干,死不休戰——!”
“渠梁,其實我秦國也不是沒有機會,就算是天下士子不入秦,但是以三弟如今的修煉速度,若是在有一天踏足金丹,一如道家祖師那樣的境界,一人橫壓春秋三百年。”
嬴虔拍了拍嬴渠梁的肩頭,道:“當三弟成為金丹,一人橫壓整個中原,到時候任何的不利,都將消失,天下士子必然會奔赴入秦。”
“甚至于大秦崛起,成為天下第一大國,也說不一定!”
.........
這一刻的嬴渠梁與嬴虔看重的只是嬴季昌的武力,卻不知道,就算是沒有武力,以嬴季昌此刻的才學,也能夠讓秦國崛起。
別說是成為中原第一大國,當時霸主,就算是橫掃八荒六合,也未必不可能。
只是嬴季昌志不在此。
他在乎的是長生久視,是長生不死。
........
“君上,景監求見!”
聞言,嬴渠梁看了一眼黑玉,神色有一絲疑惑,他可是清楚,就在剛才不一會兒,景監剛剛離開,怎么又回來了。
雖然心頭不解,但是嬴渠梁自然不會不見。
“傳!”
“諾。”
........
“臣景監拜見君上。”
嬴渠梁示意景監起身,有些不解,道:“景監你去而復返,可是忘記了什么?”
景監自安邑而來,知曉很多他們不知道的事情,這一刻,嬴渠梁以為景監忘記了什么,前來稟報。
“君上,臣在安邑的洞香春結識過一個奇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臣以為可以諸君上強大秦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