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543章 第二十五個任務 小娥想要活下去34

  嗯,陸仁炳也看上那塊地盤了。雖說現在那地方的油井歸米國人,但是也沒說地方就全賣給米國人了。

  只要你有本事再打出油井,又有本事弄出油,還能守的住,那那口井就是你的。

  那邊的油井深度不是特別深,運氣好的話,八九十米到一百多米的樣子就可以出油。之前霓虹人和當地士紳也出錢很是鉆了幾口井,結果都是不出油,于是有人斷定那個地方資源有限,地質狀況不會孕育大油田。

  所以最近才少有人再去投錢打井。

  而陸仁炳恰恰知道幾口后世產量比較高的油井所在。為了那點油,民國地方已經撥款修了幾次路,但那個地方交通不太方便。但正是如此,那里的軍閥勢力也比較弱,陸仁炳決定出兵盤踞那里,弄幾口井出來。

  他這邊發展太缺油。沒有油,煉擦槍油都要進口怎么搞。雖說到別人的地盤搶食容易遭人恨,但是陸仁炳現在還真的不懼,他可是剛跟陜督放過對的人,只要他不過分,相信當地勢力會賣他這個中將一個面子的。

  于先生是辦學達人,所以他對陸仁炳辦的女學,給予了高度評價,對于他在部隊里開展的識字運動也是頗為贊賞,認為識字的士兵更懂得為國盡忠。

  參觀之后,老先生就離開了陜地,去滬上開辦滬海大學了。

  終于結束了紛紛擾擾,陸仁炳可以安心的靜下來種田了。

  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六縣之地外的打打殺殺再與陸仁炳無關,至于說楊老虎發過來合擊老馮的倡議,陸仁炳是理也沒理,孫先生跟他有交情,他何苦去抱人家腿。

  仔細思考了一下于老先生的建議,再結合一下陸仁炳當下的實際情況,陸仁炳覺得自己的膽子可以再大一點。把一些輕工企業,可以放在山區之外,既可以充分利用人力擴大規模,也可以更靠近消費市場。山里實在是局限性太大了。

  各縣士紳對于陸仁炳的這種思路轉變當然舉雙手贊成。因為陸仁炳說了這些廠礦都允許他們參股。好處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東西。

  陸仁炳手里的資本有限,就只能盡可能的吸收社會資本了。于是糖廠,日化廠,藥廠,面粉加工廠,洋灰廠,造紙廠,印刷廠,機械制造廠,酸堿廠等廠子就都遷出了深山。鋼鐵廠,煉焦廠,也在山外建立了分廠。

  陸仁炳還開發了十幾個礦口,有煤有鐵,有鉬,有金,有銀,還有鉛。這些礦口接受社會投資,面向整個陜省招股。

  金錢的驅動力是強大的,因為是已經有產品的成熟工廠,所以消息傳來,四方云動,連老馮都派人來給陸仁炳送錢。

  各地還有來洽談讓陸仁炳去他們當地設廠的客商。老馮都想著陸仁炳能把廠子弄到長安去,他可是眼紅的很,許諾只要陸仁炳肯過去,就給他個總巡撫干。

  陸仁炳才不上他的當,這個老馮的節操可是低的很,是有名的倒戈將軍,說翻臉就翻臉,咱可不去賭他的人品。入股可以搬遷免談,或許以后規模大了,根基深了倒是有可能。

  陸仁炳的工廠,優先安排民兵就業,同時也吸引外來流民。

  工業企業對人力的吸引作用實在是太大了。陸仁炳的企業外遷之后一年,各縣的縣城人口都增加了五成以上。

  柞水縣城以前城鎮人口總共還不過兩千,所以更是直接翻番。自從陸仁炳在這里設置了造紙廠,家具廠,槍托廠等一系列配套廠之后,城鎮人口兩年內增加到了五千人,大部分都是工人和他們的家屬。

  其他縣城也一樣。城鎮人口增加,帶來了飲水,治安,住房等一系列問題。

  還好陸仁炳有完整的方案,這些都是生意,于是自來水公司,安保公司,房地產公司,房屋租賃公司等應運而生。陸仁炳還整合了區域內的娛樂行業,比如說書唱戲,唱曲兒的,成立演藝公司,不斷到廠礦表演,豐富工人文化生活,同時也掙了不少錢。

  工廠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集群效應,洛縣是重工中心,鋼鐵,機械制造,為主。柞水以木工造紙為中心,上縣華縣,以礦業為主,金銀加工為主。

水南以制糖,造紙為主  滋水以化工,日化為主。

  陸仁炳的兵工廠還是藏在深山里,嚴格保密。

  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陸仁炳的鋼鐵廠已經年產鋼鐵達到20000噸,機械制造廠已經能生產普通型號的蒸汽機,汽油機,柴油機。

  陸仁炳跟榆地軍頭老井合作,在延長挖出了五口井,年產原油突破一千五百噸,陸仁炳沒有在當地建煉油廠,而是將原油拉回來冶煉。他這里從國外弄過來的二手冶煉設備更齊全,更先進,能生產的東西也更多,絕不是當地那原始的小鍋爐能相比的。

  嗯,一個微縮型的工業基地算是成型了。

  這五年,陸仁炳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忙種田計。

  二四年的時候,陸仁炳抽空去了趟番禺,經于先生引薦得了本軟證書,這次他是以大胡子陸人兵的身份去的。

  軍銜是老馮給的。老馮封賞陸仁炳的意圖很簡單,第一小老弟不要作亂捅老子腰眼,第二給錢給槍。雖說老馮有人支持,但是他還是很窮的。手下士兵拿著大刀砍人是常有的事。

  對于這些陸仁炳是有求必應,反正陸仁炳的嫡系已經不再用毛瑟了,毛瑟現在是外銷槍,流水生產線已經建成,拿槍花花的往下跑。

  陸仁炳的嫡系現在用的是半自動的,那活力老猛了,而且還是特意為咱們國人的身體素質設計的槍型,人機性能那是沒得說。

  這種新槍被命被陸仁炳命名為保鄉24型,因為是二四年初,才復制成功的,產量還很有限,還不夠自用。

  再給他十年時間,他必然能夠為華夏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

  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有這個機會。

  北洋亂戰時期,他可以左右逢源,但是接下來十幾年,那可真是你死我活的爭斗,他這個墻頭草也不知道還做不做的下去。

  好在北洋落下去了,還會有新軍閥大戰。似乎還能再茍下去。

  請:m.3zm.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