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75章 執掌都察院(書評區活動)

  李東陽憂心匆匆,本可以不寫入罪己詔中。

  這樣一來,只要不讓史官寫入青史,便不會有損陛下的賢名。

  可傳到坊間,誰知道坊間的書生會如何寫。

  他和劉健相視一眼。

  陛下是鐵了心,要整飭黑戶和隱田,期盼盛世到來。

  嚴成錦話鋒一轉,繼續道:“也有人說陛下,體察民隱,是個明君,如今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弘治皇帝在良鄉的名聲不錯,這都是得益于張賢。

  張賢為天子的代言人,

  將朝廷的形象經營得極好,罵弘治昏君的,在于少數。

  弘治皇帝大感欣慰,眼角的濕潤,很快便壓了下去:“水田銳減,不可置之不理,西南改土歸流,諸公以為如何?”

  土司繳納的稅賦,稍有不同,是以認納的額度來繳納。

  他翻閱歷朝的宗卷,朝廷對西南土司,疏于管理。

  先后有大藤峽和米魯之亂。

  若是改土歸流,將土司制廢止,

  由朝廷派官管制,水田和稅賦都會納入黃冊中,一清二楚。

  且可避免土司壓迫族人,致使就土司百姓棄田逃亡,當地衙門又無法管制的情況。

  韓文頷首點頭:“交由戶吏清算,自然比土司強。”

  趁著接納土司田地,可以趁機清丈一次,擴充田畝數量。

  不失為短期內,讓田畝數上升的辦法。

  “臣附議!”

  “臣等附議!”

  戶部的大臣齊聲道。

  弘治皇帝不再多做考慮,問:“卿等以為,派誰去為好?”

  秦紘躬身道:“王鉞平定米魯之亂,此刻,又在貴州鎮守,不如就讓他前往宣旨?”

  “貴州欽使已定,可廣西仍缺一人,卿等再給朕舉薦一人。”

  百官遲疑不語,跟土司打交道,需要能鎮壓暴亂才行。

  王鉞平定米魯之亂,將才自不必說。

  可再舉薦一個能對付土司的人,便有點麻煩了。

  劉健道:“陛下,派大同巡撫劉宇去如何?劉宇鎮守大同,既為文官,又有武略,可與土司談文,亦可用武。”

  劉宇是成化八年的進士,才能有多高不得而知,但年紀,卻是不小了。

  劉健舉薦的人,通常是河南人。

  這次舉薦的劉宇也不例外,劉宇是河南均州人。

  弘治皇帝不想用劉健舉薦的人,可又不好駁他面子:“還有誰舉薦?”

  百官默不作聲。

  這便有些尷尬了,劉健卻持著芴牌,面色不變。

  “都察院糾察朝野,可發現可用之才?”弘治皇帝看過去。

  都察院除了監察,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能,向朝廷舉薦地方的賢才。

  這綜情況,通常,嚴成錦會祭出王守仁。

  但如今,有比他更合適的人。

  “臣舉薦,錦衣衛百戶韓文,其父韓雍平廣西大藤峽之亂,頗受廣西土人擁護,韓文是韓雍之子……”

  當年韓雍得以平亂,很大原因是得到當地部分土人的擁護,有群眾基礎。

  李東陽等人雙眼放光,怎么把這個錦衣衛忘了。

  弘治皇帝目光堅定:“命韓文前往吧。”

  都察院,值房。

  嚴成錦在翻看大明律。

  雖然換了副都御史,但御史們的反應與往日,有很大的不同。

  “陛下竟會命嚴成錦,升副都御史。”

  “資歷尚淺,如何堪當大任?”

  御史們私下議論。

  嚴成錦在院中,已經呆了兩年,該熟悉的都熟悉了。

  御史都有個毛病,就是極為自信,寫了幾十年彈章,都認為自己的彈章寫得好。

  戴姍和吳寬雖認同嚴成錦的彈章寫得好,可御史們未必認同。

  嚴成錦并不理會,該如何還是如何。

  何能堆著笑意,滿心歡喜:“少爺升官了,老爺知道,定然要高興得昏過去,您不知道,上次老爺回京時還說,怕少爺調到科道任地方御史,吃不了苦。如今好了,當了副都御史,就不用離京了。”

  太久沒聯系,差點忘了還有個便宜老爹。

  嚴成錦回到府上,命春曉伺候筆墨,給老爹寫一封信:

  爹,孩兒升官了,官職比你稍稍小一些,代陛下執掌都察院……

  他想了想,將信撕了,重寫:

  爹,孩兒在京城彈劾了十一位官員,你在軍中小心些,莫遭人暗算報復……

  吳寬和陳清等人,門生故吏無數。

  信寫好后,嚴成錦交給何能:“讓王大人派人將信送去。”

  王越對于延綏的軍營,再清楚不過。

  他的親兵騎快馬前往,比王不歲的人,可更快抵達河套。

  紫禁城,

  弘治皇帝發現御案上的疏奏,還是沒多。

  甚至,比吳寬離任前,還要少一些。

  “這幾日,嚴成錦做了什么,疏奏怎么愈發少了?”

  牟斌忙稟報:“嚴成錦上任后,每日只看大明律,底下的御史,似乎對他任副都御史,有些不滿。”

  京城各大衙門中,就屬都察院和詹事府最難管制。

  都察院因為有御史,詹事府則是因有朱厚照。

  弘治皇帝輕哼一聲:“朕不讓他任都御史,一來不想讓他升任太快,二來怕他無督管之能,令都察院失去掌控,召他來見朕。”

  不多時,嚴成錦來到華蓋殿。

  內閣三人不在,大殿中只有弘治皇帝與牟斌等人。

  “臣嚴成錦見過陛下!”

  弘治皇帝板著臉,露出責備之色:“為何彈章少了?”

  “這…臣這些日子,在研習大明律,無暇寫彈章。”嚴成錦知道,錦衣衛必定稟報了。

  “你無暇,都察院的御史也無暇?”

  “是!”

  “他們都在干什么?!”

  “他們也在看大明律。”

  弘治皇帝僵硬地睜著眼睛,許久,說不出半句話來。

  朕給你們發俸祿,就是讓你們看大明律?

  嚴成錦見弘治皇帝臉上出現怒容,忙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始于累土,只要將大明律法融會貫通,便能寫出好彈章。”

  弘治皇帝覺得有幾分道理:“可也不能疏忽了朝事。”

  “臣遵旨。”

  下了值,

  嚴成錦回到府門,剛落轎,門子便迎上來:“少爺,剛才有倭人送信來。”

  他與倭人并無交道。

  想不出是誰捎的信,寧王送來的?

  “那倭人呢?”

  “走了。”

  嚴成錦讓何能退后三步,打開看看。

  何能輕車路熟,保持三步距離,念到:“我兄弟二人被困于島國上,還請賢侄支一萬匹絲綢給來人,等我們回去,必有重謝,少爺,底下還畫了一只鶴。”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