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零五章 皇帝們的笑話

  不問蒼生問鬼神,是在何不食肉糜沒有出現之前,嘲弄皇帝最好的一個笑話。

  這句話的出處是來自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漢文帝劉恒的父親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

  劉恒是漢高祖的第四個孩子,劉恒的母親薄姬,并不受劉邦的待見。年僅七歲的漢文帝劉恒就被封為代王,分封到了邊陲之地。

  而就藩之后的劉恒,恰好躲過了呂后鬧的那些亂子,安安穩穩的活過了呂后統治時期的黑暗時代。

  突然就被周勃從藩國拉倒長安,做了皇帝。

  他本身沒有經過皇室培養,也沒有做皇帝的野心,做事事事垂詢臣子,廣納諫言。

  呂后亂政,從上到下的亂象,因為漢文帝的無為而治,反而安穩了下來。

  而當時呂后亂政導致一批賢臣被貶斥。其中就有賈誼。

  而漢文帝劉恒在未央宮的宣室殿,詢問大臣們被貶的賢臣,而朝臣們都說賈誼的才華和格調,無與倫比。

  而劉恒把貶到長沙的賈誼,召回了京城,漢文帝召見時,雙膝挪動靠近賈誼,連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這本是一出君臣遇合的美談,奈何漢文帝劉恒召見賈誼,既不問蒼生,也不問社稷,更不問國策,因為剛剛方受厘,舉行了祭祀,接受了神的祝福。

  兩人談到半夜,只是在談論鬼神之事,成為了歷代文臣們嘲諷皇帝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

  最后還被李商隱寫成了詩詞。

  只不過,因為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太過深入人心,再次刷新了皇帝的下限,導致何不食肉糜代替了不問蒼生問鬼神。

  取代何不食肉糜的笑話,正是趙桓的臭弟弟趙構,一手作出來的搜山檢海。

  趙桓很顧忌自己的身后名,他考慮再三還是同意了建造祈天臺,來對災區百姓祈福。

  大宋的百信信這個,他不祈福才算是咄咄怪事。

  趙桓一路急行,回到汴京時候,甚至連城都沒入,先去城外的忠魂山祭祀了一番。

  這里埋葬的是陳留門的汴京軍民,趙桓每次出門或者回到汴京,都會趕往忠魂山祭祀,盯著那數萬個名字,捫心自問。

  自己做的事,朝政,是否虧欠他們。

  這是趙桓自省的習慣,他不認為自己有多么英明,也不會因為朝臣們拍了太多的馬匹,飄到天上去,忘記自己的根基到底在哪里。

  “朕這一年,又收復了遼東郡,大宋軍卒們陣斬數萬金卒,金人潰不成軍,稱臣議和,朕尋思著遼東郡立足未穩,就讓文臣跟他們虛與委蛇,跟他們扯皮,明年接著揍他們!”

  “朕把沈州城全毀了,現在準備籌建新城,朕很擔心,朕這個決定,會讓沈州成為第二個太原,不過應該不會……”

  趙桓撫摸著忠魂銘的銘紋,喃喃的嘮叨著,耳邊仿佛有聲在呢喃,但有仿若沒有。

  每到這個時候,趙英都躲得遠遠地,官家的自言自語,總是有些不合規矩,胡亂聽進耳朵里,那是要掉腦袋的。

  “李太宰,江南水患怎么樣了?聽說連兩川、兩荊都遭了災?官家心念洪災,從沈州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趕回了汴京,李太宰,這事在官家心里很重要呀。”趙英對著等在外面的李綱說道。

  他在有意識的透漏圣意,這樣朝臣們在應對皇帝的時候,就更加容易,不產生誤會和沖突。

  趙英的內侍省可不是個擺設,是緩和官家和朝臣的最好媒介。

  李綱憂心忡忡的說道:“官家一向不喜歡這些彎彎搖搖的規矩,蘇州知府這次惡了官家,以后要有麻煩了。”

  趙英也是一臉擔憂的說道:“當初孫翊惡了官家,官家見其作戰英武,從來沒將往事放在心上,官家是個敞亮的人。”

  “此次官家在北地作戰數日,和岳將軍聊過幾次孫翊之事,可惜岳將軍還是不肯放下當初之事,對孫翊依舊棄之不用,始終無法得到重用。”

  李綱也是了然,官家對這個蘇州知府沒什么厭惡,但是此次之事,被人記在心里,蘇州知府怕是要麻煩不斷了。

  閻王好見小鬼難搪,就是這個道理。

  李綱正要說話,被趙英動作打斷,趙英比劃了個禁聲的動作說道:“噓,官家出來了。”

  李綱率領朝臣們恭恭敬敬的跪到在了忠魂山的長階上,山河海喝聲傳來。

  “賀!官家親征遼東,得勝還朝!”

  趙桓接過了趙英的毛巾,將自己膝蓋上的灰塵撣去,說道:“都起來,大宋不興跪禮,怎么想起整這么一出了?”

  趙桓笑呵呵的看著李綱,親自將其扶起來說道:“李太宰輔國,鞠躬盡瘁,所作所為朕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等江南水患之事稍安,朕年前說的事,自然要兌現的。”

  他說的自然是擢升李綱為同中書門下平章政事以職務。

  在元豐改制之前,中書、樞密、三司正官分掌政、軍、財三權,只不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直未設,已經變成了虛銜。

  “謝官家隆恩。”李綱作勢又要跪,不過趙桓拉著李綱,這也就多半年沒見,李綱不停的跪來跪去的,趙桓一點都不習慣。

  朝臣們依舊跪地不起,趙桓眼神示意一下趙英。

  趙英眼睛珠子一轉,朗聲喝道:“平身。”

  “迂腐。”趙桓看著朝臣們聽到平身才站起來,輕聲說了兩個字。

  以前這些文官們恨不得蹬鼻子上臉,唾沫星子噴自己臉上喝罵的樣子,和現在這個唯唯諾諾的模樣,總是讓人產生一種恍惚感。

  現實,這些文臣真的很現實。

  皇帝弱的時候,恨不得親自架著皇帝往前走,先邁右腳都有錯。

  皇帝強的時候,沒聽到平身這倆字都不敢起來。

  “先說水患之事,各地府兵是否調集起來救災了?”趙桓問著李綱。

  江南水患圍堤皆潰,是趙桓心頭大患,他安排了李綱調集府兵去救災。

  李綱面帶猶豫的說道:“僅有兩荊水師去筑堤了,其他府兵暫時未動。”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何不動?”趙桓疑惑的看著李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