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災

  欽天監的少監可不是吃干飯的,大宋的歷法極為先進,僅僅北宋一百六十余年的時間里,前前后后經過了八次的修改!

  如此頻繁的修改歷法,都是為了歷法的準確性,這與大宋的農桑有很大的關系,大宋有很多的人,億兆人口,需要極多的糧食才能養育,但是大宋的領土,又是整個封建王朝最小的一個朝代。

  所以,為了準確的計算農時,就必須要精心修改歷法,讓節氣準確。

  而面前這位欽天監的少監,名叫姚舜輔,乃是大宋有名的天文學家,長期從事恒星觀測,兩次擔任大宋歷法的主編,其歷法通行時間也是最長年限,在整個大宋朝高達二十一年,通行其主修的歷法。

  趙桓看著已經年邁的姚舜輔,疑惑的問道:“今冬大旱的話,有什么需要姚少監親自前來?”

  姚舜輔已經將近七十歲,和宗澤的年歲相當,若非重中之重的事,他不會輕易來到廟堂,雖然掛著少監之名,但是早已不在負責具體事務。

  眼下他的來訪,僅僅是為了說明大旱嗎?

  “大旱少雪,土地干涸,必有蝗災。官家。”姚舜輔嘆氣的說道。

  趙桓瞬間站了起來,蝗災,在古代就是潑天的大事!不是莊子里養兩只雞,養點鵝就能解決的問題。

  蝗災稍起勢,就是萬萬計!

  上億只蝗蟲鋪天蓋地而來,得養多少雞才能防止蝗災?

  忽悠人食用蝗蟲,也不能解決問題,這節肢動物食用,都需要大量的食用油去烹飪,蝗災最可怕的是其恐怖的食量!

  蝗災起,遮天蔽日,頃刻之間,地上所有的綠色都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沒有植物油,如何烹飪?

  難道要生吃蝗蟲不可?

  當然也不是沒有,百姓自發組織的捕捉蝗蟲之事,并非沒有,而且并不遠,在唐德宗時期。

  貞元元年,夏蝗,東自海,西盡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

  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饑,捕蝗為食。

  但是蝗蟲依舊肆虐不宜,饑荒遍地,易子而食。

  不僅僅有百姓生吃蝗蟲之事,連皇帝都未曾幸免。

  當時李世民登基第二年,漢中等地爆發大規模蝗災,而建成舊黨和李淵舊部,還沒有被李世民清算。

  在那樣一個時間點里,李世民喝罵蝗蟲:“民以谷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

  左右侍從當然要勸說皇帝做這樣的事,急切的攔住了他言:“惡物或成疾。”

  但是李世民最后還是將蝗蟲吞到了肚子里。

  不管是為了收攏人心的裝模作樣,還是因為真的心系天下黎明蒼生,李世民生吃掉了蝗蟲,并且督促各州府官員整治蝗災,最終才沒有釀成慘禍。

  若是蝗災那么好對付,李世民還用生吃蟲子嗎?

  趙桓一想到要吃蝗蟲就一陣惡寒,自己難道也要生吃那東西不成?

  惡物成疾!

  “官家莫慌。”姚舜輔看著官家的樣子,就知道官家不是何不食肉糜、不知蝗災的重要性。

  姚舜輔的臉上露出了欣慰,大宋的蝗災或多或少,年年都有,每三五年都會出現一次大的蝗災,小心防范,未必會釀成大禍。

  “官家自唐以來,對蝗災的防范,都有固定的章程,臣來到文德殿,就是提醒官家罷了,防止出現鄂州之害。”姚舜輔歷經三帝,太上皇最是無能,年年蝗災,年年無法整治。

  姚舜輔掏出了一個鳥籠,說道:“還有一事,官家請看,此乃西域傳來的一種鳥,名曰蒼鸞,可日食蝗蟲百余只,若是這種蒼鸞能夠在我到大宋境內常年安家,這蝗災,自然可以消弭。”

  “日食百余只?”趙桓盯著那只頭頂和背上都是漆黑,身上卻是粉紅色的鳥,這怎么看怎么像是八哥,怎么就成了蒼鸞?

  蒼鸞不是傳說中的神獸嗎?趙桓仔細品了半天,終于懂了姚舜輔的意思,這是……祥瑞!

  粉紅椋鳥:飛羽、尾羽為亮黑色,背部及腹部粉紅色,故稱粉紅椋鳥。虹膜黑色,嘴粉褐色,腳粉褐色。以蝗蟲為食,每日捕食蝗蟲120180只,食量極大,生物滅蝗的主力軍。

  “真的可以日食百只,那自然是值得大肆放養!朕這就給趙鼎寫封札子,令其在西域搜尋這種鳥。”趙桓看著系統提供的資料心中大定。

  這玩意兒,才靠譜呀!

  趙鼎作為上京路的經略使,西域商販要經過鎮州,給西域的行商們說明大宋需要這種鳥類,他們自然會前往捕捉。

  “臣還寫了一封《治蝗疏》,總結了治蝗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主要從預防和蝗災發生之后如何處理寫的,還請官家過目。”姚舜輔掏出了一本札子。

  趙桓看了半天,才明白了為何姚舜輔在拿出札子之前,先要把神獸拿出來,獻祥瑞了。

  這本札子,很花錢。

  首先預防的手段,首推的就是興修水利,蝗蟲卵的生存宜旱不宜潮濕,只要水渠較多,就可以改善當地的生態。田地里就不會有那么多的蝗蟲卵活下來。

  這是一筆大的開支,不會比趙桓修路的花費要小。

  而且還要養這個姚舜輔起名的蒼鸞鳥,這也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幸虧趙桓打宗親的板子,把宗親的給養砍了一大半,否則國帑很難說有這種開支。

  趙桓批了這預防之策,興修水利,防患于未然,還能夠澤被后世,為何不做?

  這第二策,還是花錢。

  按照欽天監對歷代蝗災的始發地和實地考察,得到的信息,找到了幾個蝗蟲的產卵之地。

  如幽涿以南、長淮以北、青兗以西、梁宋以東、黃河兩套等諸郡之地,都是蝗蟲卵集中所在,重點整治這些地方,植樹造林可有效防止蝗蟲。

  趙桓看到這里,也不由的苦笑,只要涉及到環境之事,不論工作,其實繞來繞去,都饒到了植樹造林之上。

  整治黃河如此,防風沙也是如此,治理蝗蟲也是如此。

  “準了。”趙桓同意了這道札子,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