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19、320章 鐵浮屠的真相……

  行省平章政事是從一品,哪怕日國還沒有納入元朝統治之下,可日本行省平章政事也算重臣了。要知道,就是范文虎,之前也只封了日本行省左丞。

  征東大將軍一職,算是忽必烈的正式追認。如此一來,李洛就成為貨真價實的征東大將軍。

  至于賜怯薛侍衛出身,那也是元朝一大特色,類似于清代的抬旗。元朝很多高官大將,都是怯薛侍衛出身。這個出身很是金貴,漢人根本不用指望,就算色目大臣子弟,能得到怯薛侍衛出身的也不多。

  忽必烈破格賜予李洛這個“高麗人”怯薛侍衛出身,等于是為李洛打開了官運亨通的方便之門。

  然而以上官職榮譽,都比不上最后一個爵位:江華郡侯。

  別看元朝郡侯只是三品,卻比行省平章更讓人羨慕。一是元朝軍功爵位乃是世襲罔替,而且還算實封!

  只是,其領地不叫封國,而叫“投下”。封地內的百姓,都屬于其“投下私屬”,但仍有向朝廷繳納賦稅和出兵的義務,也就是包稅代管。向朝廷繳納的稅額是固定的,名義上仍然屬于朝廷的土地,只是代為治理。

  這其實只屬于半實封。因為不但要納稅,也要服從征調出兵。元朝有一百二十萬大軍,還不算各貴族投下的私兵。倘若加上貴族私兵,元軍還要多出好幾十萬。

  李洛本是正四品,如今一下子驟然提升五級,做了行省平章,還得了個世候之位。忽必烈如此大方,除了因為他的軍功夠大夠及時,更因為他挽回了大元朝和天子的臉面。

  當然,也因為李洛是“高麗人”。倘若他是漢人,那就別想了。現在的忽必烈,可不是以前的忽必烈,他和漢人世候的蜜月期早就結束,對漢人的堤防猜疑日甚一日,已經不是漢官眼中那個“寬宏雅量”的漢化天子了。

  主管財賦大政的中書省左丞相阿合馬,出列奏道:“大汗,這江華郡,乃是征東行省(管轄),非我大元直管。李洛雖是高麗人,可封給他江華島,駙馬國王(高麗王)就少了賦稅了。”

  他當然不敢反對封李洛為江華郡侯。以李洛的軍功,封個郡侯也不過分。但江華島畢竟不是大元直屬領地,賦稅也是繳納給高麗王廷的。將江華島封為李洛的投下領地,高麗王就會失去江華島的賦稅。

  忽必烈冷笑:“哼,駙馬…前次征日,他督造戰船不利,導致大風一來,船就沉了。朕還沒有懲罰他,他還敢表示不滿么?這李洛也是高麗人,封在江華有何不可?嗯,看在公主的份上,就讓李洛把賦稅交給駙馬就是,不必交給戶部。”

  阿合馬道:“奴才知道了。”阿合馬為何要替高麗王說話?因為他吃了高麗人很多賄賂。

  如今中原到處都是投下封地,忽必烈已經不舍得再把中原土地封為功臣投下了。剛好借李洛是高麗人,將他封在江華,不費元廷一寸土地。

  忽必烈一句話,就決定了江華島的命運。從此,江華島算是半獨立于高麗王廷之外了。這也是忽必烈為削弱高麗耍的一個花招。當然,這肯定是不能宣之于口的。

  樞密副使伯顏更關心軍事,出列奏道:“大汗,李洛雖然占了九州島,但傷亡慘重,還要面對北條氏幾十萬大軍。奴才以為,要是不盡快派遣援軍,恐怕九州島得而復失,前功盡棄。”

  好不容易占了九州島,元廷是絕對不容放棄的。只有九州島在手,才能打下整個日國。

  忽必烈道:“此事朕已有決斷。安童,如今能征用多少船只?”

  右丞相安童出列奏道:“啟稟大汗,前次忻都和范文虎的幾千艘戰船毀于一旦。而江浙水師,福建水師和廣東水師因為泉州之亂,也損失了七八成。就算征調商船,也沒有多少船只可用了。”

  這幾年,中原的船只損失極大。第一次征日,元軍損失了千余艘。崖山之戰,宋元雙方損失了幾千艘。泉州之亂,損失了近千艘。這次征日,又損失了幾千艘。

  算起來,中原地區七年內損失了一萬多艘船。而造船是有周期的,一般最少要兩三年。如今元廷不但戰船急缺,商船都缺的緊。

  安童繼續道:“征用中原和高麗全部商船,再加上一些戰船,奴才估計半月內最多也不會超過千艘大小船只,運載三萬騎兵頂天了。倘若一人雙馬,最多只能運載兩萬騎。”

  伯顏笑道:“大汗,此事不難。就算一次只能運載兩萬騎兵,大不了多跑幾趟就是。從海邊到日國,來回不到半月。一個月起碼運兩次,就是四萬騎兵啊。奴才以為,這四萬騎兵倘若都是精銳,倒也夠了。”

  忽必烈笑道:“還是伯顏拔都深知朕意。這也是朕的主意。既然船只一時湊不齊,那就來回運送。”

  伯顏道:“大汗英明,奴才萬萬不及。說到騎兵,大汗,我大元鐵騎從來都是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是以奴才以為,寧愿少運兵,也要做到一人雙馬。”

  忽必烈點頭:“那就一人雙馬。蒙古勇士,不能只有一匹馬。”

  伯顏又道:“至于出什么兵,還需要大汗拿個主意。奴才的意思是,既然能運的兵少,那就以蒙古勇士為主。倘若以漢軍和高麗軍為主,奴才擔心不濟事。”

  脫不合也道:“奴才也贊同以我蒙古勇士為主。只有兩萬騎兵,漢人能頂什么用?高麗人就不用說了。”

  忽必烈笑道:“除了蒙古大軍,其他兵馬朕也不放心。這不是打獵,獵物跑了還能再抓。那就抽調濟南五千,雙城總管府五千,遼東探馬赤軍一萬。半月之內,務必出兵。”

  這就是蒙古軍一萬,探馬赤軍一萬,加起來兩萬。看來,忽必烈還是舍不得都派金貴的蒙古騎兵。

  “喳!奴才遵旨!”

  伯顏領命,又道:“那這將帥的人選?”蒙古色目大軍,當然不能交給李洛率領,那就需要重新選將了。

  忽必烈一錘定音的說道:“還是讓忻都去,掛征日都元帥,戴罪立功罷。”

  忻都兩次征日都大敗而歸,可皇帝還是任命他為征日元帥,文武百官卻毫不奇怪。原因很簡單,忻都是最熟悉日國的蒙古將領。敗一次敗兩次,總不會再敗第三次吧?總要添不少經驗教訓吧?

  忽必烈繼續說道:“征日都元帥和征東大將軍,互不統屬。但日國政事,由李洛決斷。”

  眾臣也不意外。忻都雖然是蒙古將領,但畢竟是摔倒兩次的敗軍之將,讓他去節制剛立大功的李洛,不說李洛是否服氣,單單忻都的能力,也不讓人放心。兩人互不統屬,就算一人打了敗仗,起碼還有一人在撐著。

  這互不統屬的安排,看似是昏招,其實最是穩妥不過了。

  至于日國的政事,當然讓李洛這個日本行省平章政事管理最好。一來政事本來就是平章的權責,名正言順。二來李洛做過地方官,有處理政事的經歷。其他不說,光看他在九州島廢國置縣,鏟除豪族這一手,就能看出李洛頗有手段。

  而忻都完全就是個武官,根本不懂治政。把日國政事交給他,必定會壞事。

  但是,很多蒙古貴族,心中終究不痛快。

  安童再次奏道:“大汗,李洛畢竟年輕,治理日國怕是力不從心。就像羽毛剛豐滿的雄鷹,也會被狡猾的鼬鼠欺騙。奴才以穩妥計,戰事期間,可由李洛暫時處置日國政事,可這往后嘛,還是要擇一蒙古老臣擔任平章才好。”

  眾人心照不宣。安童只差明說不放心高麗人了。也是,日國孤懸海外,朝廷鞭長莫及,真要讓一個高麗人戰后治理日國,他們也不放心吶。高麗人雖比南人可靠,但畢竟不是蒙古國族。

  忽必烈不滿的瞟了一眼年輕的安童,暗罵蠢貨。這個道理朕難道不清楚?需要你多此一舉的說出來?不知道有些話只可做不可說么?

  這安童太年輕,比他祖父木華黎差遠了。

  李洛的日本平章官職,將來忽必烈肯定要撤掉,換蒙古官人去當。可這樣的話語,忽必烈是不會說出來的。

  所以,忽必烈對安童的諫言置之不理,說道:“李洛事急從權,委任了一個叫哲札的蒙古百戶為蒙古軍萬戶,李洛做的很好,很有分寸。朕就準了他的請,樞密院下令,任英勇的哲札為萬戶吧。”

  “喳!”伯顏領命。

  “將李洛奏章,謄寫一份轉交給高麗王。再告訴高麗王,朕將江華島封為李洛的投下了。”

  “喳!”

  李洛當然不知道自己成了日本行省平章、江華郡侯,做了好大官人。

  此時他正皺眉看著數里外的幕府大軍,第一次感到頗為棘手。

  幕府大軍布陣了,而且陣法有點古怪。

  由于蒙古騎兵不懂軍陣,右軍師江鈞親自騎馬查看日軍大陣,回來后告訴李洛,日國人用的應該是諸葛武侯的九宮八卦陣。

  九宮八卦陣聽起來很玄乎,但歷史上真有這個陣法,也多半真是諸葛武侯發明的。

  九宮八卦陣的最大特點是防守嚴密,以防為攻,所以也被稱為烏龜陣。其陣型,也的確像烏龜背上的甲紋。

  據說,蜀漢軍隊雖然處于弱勢,但諸葛武侯卻能用此陣讓占據兵力優勢的魏軍一籌莫展。

  李洛等將帥登上馬拉高車,看著數里外的幕府大軍陣法。十五六萬人組成的大陣,縱橫三里,旗幟如林,一種肅重嚴謹的磅礴氣勢沖天而上,淵渟岳峙,雄壯無比。

  這是一種凜然難犯的氣勢。似乎無論從哪個方位攻打,都很難下口。

  “主公,這九宮八卦陣,雖是以弱勝強的防守大陣,卻端的厲害。”傍邊沒有蒙古高麗將領,江鈞直接稱呼李洛為主公,他在地上畫出一幅陣圖,“主公請看,這陣由九個子陣組成。外面八個子陣,圍繞中間的陣中陣,也就是陣心。”

  “子陣的陣頭都是相互分離的,可是陣尾,卻又都被陣心連接,使得陣陣獨立,而又陣陣相通。即可擴大,又可收攏,可謂收放自如。大將坐鎮陣心,簡直如臂指使。”

  “敵人無論從哪個方位進攻此陣,都會受到三個子陣的打擊。而且被攻擊的子陣,還可以被其他子陣的兵替換下來,和敵人車輪戰,軍士很難疲憊。”

  “敵軍就算破陣而入,此陣也不易崩潰,反而會使得敵軍陷入陣中,被八面圍攻!”

  “而且,此陣由于八個子陣都和陣心相連,所以可以隨著陣心靈活移動。另外,此陣還很容易變為攻擊十足的魚鱗陣,十幾萬大軍的變陣,只需要半刻鐘功夫!”

  李洛看著江鈞畫的陣圖,聽著江鈞的講解,立刻就明白了九宮八卦陣的難纏之處。

  江鈞繼續說道:“九宮八卦陣雖然是防守軍陣,卻也能不經過變陣就可攻擊。此陣的攻擊手段,就是逼壓,能逼得敵軍步步后退,等到敵軍陣勢一亂,就變為魚鱗陣,雷霆一擊!”

  “此陣各子陣的最外圍,是大盾兵。大盾兵之后,是長槍兵,再是弓箭手,再是石炮,中間是騎兵。攻防嚴密,無懈可擊。左右兩陣協防,首尾相連。就算大隊騎兵沖陣,也很難湊效。哪怕重騎兵破陣,左右子陣一圍,敵軍重騎就完了。”

  “陣中的騎兵,不用的時候藏在里面,一旦要用,很快就能出擊,反應很是靈敏。”

  李洛疑惑道:“此陣防守如此厲害,應該是缺少騎兵的一方常所用才是。可為何宋軍很少用?”對古代戰陣的了解,他當然比不上江鈞。

  傍邊的左軍師楊青雀接話道:“宋軍在南,多河流溝渠,很難展開此陣。而宋軍又很少主動過淮河,也就用不上了。”

  李洛明白了。這陣法對地形有很大要求,江南水網地帶很難使用。

  江鈞笑道:“此陣也不是真不能破,最好的法子,就是鐵浮屠!當年宋軍屢用此陣,金軍用了鐵浮屠才破陣。要不然,大金也很難占領中原。”

  李洛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為何當年金軍如此強勢,卻還要花力氣搞什么鐵浮屠。原來,是對了對付九宮八卦陣。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同樣是騎兵,遼軍和西夏軍卻始終奈何不了宋軍,而金軍就能滅北宋。因為金軍找到了破解九宮八卦陣的方法。

  李洛知道,鐵浮屠可不僅僅是具裝重騎那么簡單,據說是將幾個重騎兵連接起來,形成一堵墻。

  李洛道:“我軍如今還有兩千重騎,沒三匹馬連接在一起,不就是鐵浮屠了?”

  江鈞一愣,道:“主公,我軍并無鐵滑車,光有重騎,如何能有鐵浮屠?”

  什么?

  李洛愣住了。史書記載,所謂鐵浮屠,不就是幾個重騎兵連接在一起嗎?難道不是?

  江鈞解釋道:“的確需要數匹重騎相連,然后還要拉上一輛車,車上放置一根檑木,檑木上有鐵釘。鐵浮屠主要就是靠馬拉檑木,撞開大陣,就像撞開城門一般。而且,車上還有一個重步兵,一旦突入陣中,就下車廝殺。”

  李洛不禁無語。這宋人記載的軍事,真的不靠譜啊。原來所謂的鐵浮屠的真相,竟然是這樣。當然,關于鐵浮屠的記載,語焉不詳,并沒有正史記載,就連精通歷史的乾隆皇帝,也曾說鐵浮屠記載不實。

  也是,倘若幾個重騎兵連在一起就是一個鐵浮屠,那也太簡單太沒有技術含量了。

  江鈞又道:“就算我等有鐵滑車,可只有兩千重騎,也破不了十幾萬人的九宮八卦陣。以屬下看,要破此陣,最少需要六千重騎,兩千輛鐵滑車。”

  六千重騎,兩千輛鐵滑車?李洛搖頭,他沒有。

  用石炮?可是如今日軍也有石炮啊。日軍幾年前繳獲了元軍的回回炮,早就會仿制了。用床弩?床弩的巨箭是有限的,不能這么浪費。

  好在,他也沒著和幕府大軍決戰,只要把幕府大軍拖在這,讓羅昱和鄭和干掉江戶灣的日國船只就可以了。

  所以,他沒有必要破日軍的九宮八卦陣。

  之前囂張的蒙古騎兵,也安靜下來。因為他們發現,自從日軍布置這個大陣后,就再難占到便宜了。

  倘若他們再騎馬過去騷擾,就會迎來密集的箭雨。而他們的箭,也被密集的大盾擋住,再難奏效。

  蒙古騎兵繞著日軍的九宮八卦陣,卻完全找不到可以攻擊的弱點,不得不悻悻而回。

  而日軍的大陣內,士氣卻重新高昂起來。

  日國人對中原的好東西,從來不會放過,學習起來可謂極其認真。這其中,就包括軍陣兵法。日國有很多研究軍陣的貴族和武士,把軍陣上升到陣道的高度。而且,日人推崇諸葛武侯,對武侯留下的九宮八卦陣,也頗有研究。很多軍陣,日人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都不為過。

  只是,日國的戰爭規模一直很小,軍陣很難有實用機會,這才流行斗將的“一騎打”,但并不代表日人不喜歡軍陣。

  “諸君,看來元寇奈何不了孔明先生的九宮八卦陣了。”北條時宗笑道,慢悠悠的下了馬拉高車。“傳令,奏行軍樂,啟動大陣,逼向元寇。”

  很快,戰場上就出現詭異的一幕,日軍巨大的九宮八卦陣緩緩前移,逼向東征軍大陣。

  而李洛的東征軍,卻只能緩緩后退。

  李洛不得不退。

  九宮八卦陣本來就是防守完美的烏龜陣,而且對方兵力還是他的兩倍多,他不退才傻。

  ps:關于鐵浮屠,大家不要奇怪。因為鐵浮屠究竟如何,還沒有定論,正史也沒有詳細記載。有人說是重騎相連,有人說是戰車,還有人說,評書里的鐵滑車就是鐵浮屠的一部分。我結合了這些說法,做了藝術加工。最后,還是求支持。小獵一直裸奔,裸奔很久了,只能靠大家了。

  天才一秒:wap.71wx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