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71、472節 四道詔書

  唐國公的元旦國詔,共有四道。

  第一道國詔:編練農兵五萬,選民間青壯充任,協防海東。授予農兵軍號為唐勇軍。唐勇軍農閑訓練,配備藤甲長矛。唐勇軍每縣一旅,以縣尉為旅帥。

  群臣都是心知肚明。編練五萬農兵為唐勇軍,目的是用來防守海東。一旦起兵反元,勢必要出動傾國之兵。海東最多留個萬兒八千兵馬駐守,兵力就很空虛。有了這五萬唐勇軍就不同了。

  第二道國詔:正式以改良過的天道教為國教,明確以陰陽太極符為教徽。信士可佩帶木制陰陽太極牌。于天道閣之下,設立傳道院,置傳道天師一員,傳道士若干。以此傳播華夏道教,弘揚天道,教化蠻夷。

  詔書還明確,道教至高之神是昊天上帝,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天道真理。但昊天上帝顯化萬物,無處不在,并無具體神像。太上老君只是昊天上帝在世間的一個化身,所以太上老君代表昊天神,但昊天神不是太上老君。

  祭祀太上道君,就是祭祀上蒼,也就是昊天神。

  而伏羲女媧,炎黃二帝,都是昊天上帝的意志孕育而生,用來繁衍教化萬民的神子,也就是天子,同時也是華夏祖神。

  孔孟代表文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教化百姓的圣賢。所以,孔孟發揚的儒教,是天道的分支。

  關岳代表武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保障教化、誅惡除魔的圣賢。所以,關岳發揚的武道,也是天道的分支。

  魯墨代表格物致用之道,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進步文明,探知真理的圣賢。所以,魯墨發揚的物道,也是天道分支。

  程朱代表的理學(改良過),是秉承昊天意志,輔助天子規范人心,正本清源的哲人。所以,程朱發揚的理學,也是天道的分支。

  那么,華夏道教就是分層次神格崇拜。從上到下是昊天上帝(太上老君),炎黃始祖,后世天子,孔孟關岳魯墨。

  無論是文士,武士,匠士,還是諸色百姓,全部納入天道的規范之下,成為天道信士,有所敬,有所畏,有所持,有所信,有所愛,有所惡。

  只有信奉天道,各安其位,修持自身,才能達到“君子大人”的境界,從而氣運加身,天道護佑,精神長存。否則,便是卑賤愚昧之小人。

  這套嚴密的理論,全部是在李洛授意下,由天道閣國師鄭思肖搗鼓出來的。對道教的本質并未顛覆,只是做了系統的規范完善。最大的改變,就是納儒為道,使得儒教不再和道家分庭抗禮,而是成為道的一部分。

  為此,精通道家經典的鄭思肖,還在李洛的要求下,編寫出一部道經《天道真經》。

  《天道真經》的理論學說涵蓋了詔書規范的內容,還規范了道家的祭祀儀式,禁忌,組織。同時為了宣揚推廣,還夾雜了大量的寓言和故事,從而具有了強烈的趣味性。

  李洛看了《天道真經》后非常滿意。他要求鄭思肖把《天道真經》和《道德經》、《南華真經》、《易經》、《文始真經》一起,合稱“五經”,作為道教的五大經書。當然,《道德經》為首。

  但是,由于《天道真經》總結性和趣味性,規范性最強,又最簡易通俗,李洛要求將《天道真經》作為普及推廣道教的第一經。

  道教為何難以普及?原因就是沒有儀式感,形式表現不足,缺乏嚴密體系的約束。第二,就是經書太多,經文往往精微深玄,不易為普羅大眾理解。

  李洛還利用從日國找回的華夏古籍,讓鄭思肖編寫《道教神史》,將華夏上古傳說以及《山海經》全部容納入《道教神史》。諸如盤古,伏羲,女媧,炎黃二帝,蚩尤,夸父,后羿等等,全部融會貫通,構建完整的道家神話體系。

  然后,將道家神話和華夏神話等同起來。

  最后,還要求將《道教神史》與華夏信史做一個銜接。

  這個工程很大,又不能太明顯的生搬硬造,所以鄭思肖還沒有動筆。好在,從日國找回的古籍,包含了很多上古神話傳說,可以作為神史的素材。

  第三道國詔:以藍底龍鳳呈祥旗為唐國之旗;以龍鳳呈祥圖為公室之徽;以黑底浴火鳳凰旗為軍旗,以武穆王《滿江紅》為軍歌;以日月星辰圖為洛寧社之徽。

  第四道國詔:以臘梅為國花,以梅花圖案為武士徽章,喻示高潔無畏;以耕牛牛為國獸,以牛耕圖為文士徽章,喻示忠謹勤懇;以鶴為國鳥,以飛鶴翔日圖為匠士、格物士、煉丹士(科學家)徽章,喻示智慧靈知。

  這四道詔書,除了第一道是實事外,其他三道全部為“虛”。看似多此一舉,但李洛和崔秀寧都很清楚形式美學的重要性。

  這其實是強化共同性,凝聚力,自我認知。

  他們當然不知道,李洛這一手是和基督以及某某教學的。為何后世基督和某某教那么強勢?除了它們的體系嚴密,儀式感強烈,就是因為它們具有侵略性極強的傳教制度。

  一手經書,一手刀劍。李洛當然要學習一下。

  這幾道詔書,很多官員不是很理解。但李洛不管這些,他們…不懂。

  元旦大朝結束后,李洛第二天又去檢閱已經成軍五個月的陌刀隊:虎牙禁軍。

  幾個月下來,陌刀和手斧全部打造好了。兩千四百多陌刀士,每天都在苦練。

  今天才正月初二,可陌刀士們仍然在訓練。

  李洛看到一個個身材高大魁梧的陌刀士,披著兩層玄甲,練習劈斬動作。

  簡單的一個劈斬,他們卻反復錘煉。重達十六七斤的陌刀,在他們遒勁有力的臂膀揮舞下,虎虎生風,一片白光斬下,猶如一道閃電,千百人揮刀之下,聲勢很是驚人。

  整個訓練場,都沒有喊叫呼喝聲,除了刀刃劈斬空氣的聲音,和鐵甲鏗鏘的聲音之外,竟然顯得很安靜。

  因為,陌刀士不許喊殺,只能閉嘴沉默訓練。按照虎牙禁軍的軍規,就算到了戰場殺敵,也盡量不要吶喊。

  沉默的力量比起吶喊,更強大,更讓敵人發憷。

  李洛沒有打擾陌刀士訓練,只是在不遠不近的地方觀摩。

  足足過了半刻鐘的功夫,陌刀士們又開始訓練手斧。

  唐軍陌刀士的手斧,并不是真正的斧頭。手斧的設計很巧妙,一旦投擲出去,一定有一個刃尖朝前。手斧重達三斤,在兩三丈的范圍之內,由陌刀士這樣的力士投擲出去,必破鐵甲。

  所以,他們訓練手斧的關鍵只有兩點。一是取下手斧投擲的動作要整齊,二是準頭。

  尤其是準頭,更是訓練的難點。只有一把手斧,當然要盡量做到一擊傷敵或一擊傷馬。

  “呼呼呼…”

  令旗揮動之下,陌刀士們動作并不太整齊取下腰間的手斧,高舉過頂,然后不太整齊的投擲出去。

  “噗嗤!噗嗤!”

  前方三丈開外的人形靶子,都被手斧擊中,三寸長的刃鋒,斬入其中。這威力看上去很有些駭人。

  距離這么近,又訓練了一段時日,當然不會虛發。

  可以想象,當蒙古騎兵沖上來時,光這一招,就能讓敵軍狠狠吃個虧。

  但是,敵軍騎兵高速沖擊時,三丈的距離一閃即逝,能否及時的投擲出手斧,就顯得很關鍵了。

  所以,把握騎兵的沖擊和自己的反應速度,計算投擲的時機,就顯得很重要了。按照訓練要求,后期還要用沒有殺傷力的工具替代手斧,讓騎兵配合訓練。

  李洛看了一會兒,感覺還算滿意,這才下令每個陌刀士賞賜一斤鯨魚,然后離開。

  下午,李洛又和崔秀寧,文天祥等人去觀摩火器旅的訓練。

  如今,四個火器旅的裝備基本齊全了。一斤炮,三斤炮,六斤炮,十斤炮都在量產了。而重型的十八斤大炮,也實驗成功,即將開始量產。

  火器旅的戰術和其他兵種不同,完全就是崔秀寧制定的。

  和其他部隊不同的是,火器兵的隊列水平更高,要求更苛刻。崔秀寧把隊列的行進,停止,以及裝藥裝彈,擊發,團隊協同,火銃和火炮的火力配合,戰場紀律等等都做了嚴格的規定,制定出很多規范動作。

  包括火器部隊的指揮操作實務,也都有嚴格規范。

  唐軍火器兵還要訓練匍匐前進的戰術動作。所以等李洛來到一個火器旅的訓練場地時,看到的是數以千計的人在練習匍匐前進。

  而且是帶著火槍,背著彈藥匍匐前進。由于火銃兵可以臥倒在地上射擊敵人,而臥倒在地可以減少敵軍弓箭和火器的射擊(元軍也有火器),所以火銃兵才有這個戰術動作。

  唐軍火銃兵的射擊戰術,以三段擊為基礎,然后加以多種改變。所以,火銃兵的隊、聯、團這三個單位,都是列為三隊長陣。方便更加快捷的列成戰斗隊形。

  火器軍主要列空心陣和橫陣兩種。空心陣是防守陣型,而橫陣屬于進攻陣型。

  此時,忽然校場上響起尖銳的哨聲,正在匍匐前進的火銃兵,全部側身取出背上背的槍刺,套在火銃管上,整個訓練場傳來一陣摩擦聲。

  火銃兵都是從長槍兵中抽調的,本來就精通刺殺,一旦端起刺刀,就能成為槍矛手,他們的火銃,絕對不會因為沒有彈藥成為燒火棍。

  很快,火銃兵們就再次排成長槍兵的陣型。

  接著,就列出攻擊性的三列橫隊,火銃兵在前,第一列臥倒,第二列半跪,第三列站立。三列長隊的后面,則是火炮。小炮在前,中大型炮在后。

  火銃兵和火炮手都在令旗下模仿裝彈動作。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非常規范,一看就是訓練有素。李洛還在里面看到了自己曾經的親衛顏隼。

  此時的顏隼已經是團總,他正揮舞令旗,指揮他麾下的一千火器兵變換隊形。

  顏隼早就發現李洛在不遠處觀摩,但是他現在正在指揮戰術動作,按照規定不能中途停止,除非有命令。

  然而,卻始終不見真槍實彈擊發。

  “為何不發?舍不得彈藥?”李洛問道。

  崔秀寧點點頭,“我規定三天才實彈訓練一次。不然,彈藥的消耗太大。一個火銃兵一天的中等強度實彈訓練,起碼也要消耗三斤火藥。火炮更不用說,一門三斤彈炮,一炮就是一斤火藥。”

  文天祥道:“的確如此。就是三天實彈訓練一次,臣也覺得心疼啊。四個火器旅實彈訓練一天,少則耗費五萬斤藥,多則七八萬斤。這還不算彈子。要是加上彈子,就更不得了。”

  李洛有點無語。實彈和非實彈完全就是兩碼事,火器兵要是非實彈訓練,那一旦上了戰場能有多大戰力?

  可天天實彈訓練,那不是舍不舍得的問題,而是…沒有。

  唐國人口只有一百二三十萬,光軍隊就是十八萬,導致人力資源缺乏。可即便如此,唐國軍器制作衙門匠造處,仍然有近萬人的編制,比宋朝南北作坊加起來的人都多了。

  然而,匠造處的壓力太大,要生產制造的東西太多。火藥一項,已經是重點照顧了,可仍然產量不足。尤其是對硝的處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三個月后,能有多少斤火藥?”李洛問道。這些問題,他以前并沒有太細致了解。

  崔秀寧答道:“兩百萬斤最多。算起來,夠四個火器旅連續作戰一個月。”

  李洛送了口氣。火器旅不可能天天打,夠連續作戰一個月,其實就是能用好幾個月了。

  文天祥笑道:“君上勿慮。臨安就有一個很大的火藥作坊,雖然現在歸了元廷,但應該不會停產。臨安火藥作坊產的火藥火器雖然不如我唐,但里面的匠師,都是不錯的。只要拿下臨安,咱們的火藥就不愁了。”

  崔秀寧點頭,“文先生說的是。那個作坊改名叫浙東火器雜造局了,光老匠師就有幾百人。元軍的火器火藥,一半都是這個浙東火器雜造局產的。去年,他們造了三百多萬斤火藥。還有火銃火炮火箭數千。”

  ps:對不起,今天傷風還沒走,人不舒服,所以更晚了,也不多。明天盡量補上。蟹蟹大家這么支持我,求訂閱,求票票,有可以書單推薦的,給個書單吔。晚安!

  天才一秒:wap.71wx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