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二章 傭兵七千的李大官人

  這一道社主令,向海東移民明確解釋了“三堂”的職能。

  移民們很快也都明白了。

  警堂的警士,就像是官府的捕快。專門查案偵緝。法堂就像縣太爺的審案大堂,專門來審理案件。檢堂,是什么公訴衙門,替百姓上訴大案,并監督執法和審判。

  也就是說,以后有了大案,就是“三堂會審”。

  社主令中還說,律法上暫時沿用大宋律《宋刑統》。這倒不是李洛和崔秀寧偷懶,而是重新制定一部法典絕對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更不是一件小事。

  為了穩妥起見,暫時沿用《宋刑統》才是最現實的。而且《宋刑統》繼承了發展了《唐律疏議》,是封建時代很成熟的綜合性法典了。更重要的是,《宋刑統》流傳很廣,刊印甚多,百姓大多比較熟悉。

  “三堂”的辦公地點,也是公司大院內的單獨院子。

  被任命為警堂主官的,是蔡鷂和丁頌,聽說都是夫人的學生,年紀還都不到二十,就出任“堂官”,真是讓人羨慕啊。

  被任命為法堂司堂的,是原來的一個村長齊全義,中過秀才,當過縣太爺的刑名師爺,熟悉《宋刑統》。不過,法堂的另一個主官監堂,也是夫人的學生成棟。

  被任命為檢堂主官的,還是夫人的學生,名叫汪沛和裴辛,都是十七八歲的后生。

  看來,這三堂的抓總人,就是夫人自己了。

  讓百姓更關心的,是附帶的招募令。招募令宣布,首批招募警士二十人,法士十人,檢士十人。全部要十六歲以上,二十歲以下,能識文斷字者。警士還需要身體健壯。

  其中還規定,二十名警士,有三個名額是女警。

  消息傳出,幾乎所有滿足條件的人,都競相來報名。僅僅招募令下達后三天內,就超過了兩百多人。

  經過崔秀寧親自篩選,最后由李洛象征性的拍板,終于收錄了四十人。

  這些人將一邊上崗一邊學習,老師就是他們的堂官。

  至此,海東司法體系算是搭建起來了。

  這幾天,之前進山參加斬首行動而中了瘴氣的戰士,經過各種具有抗生效果的中藥治療后,大部分痊愈。可是仍然有八人病死。

  這八人,有三個女真人,四個漢人,一個契丹人。他們都是曾在李家塢堡參加訓練的鄉勇,說起來也算熟人了。

  李洛和崔秀寧很有些悲傷,兩人親自參加八人的葬禮,集合所有將士出殯送行。

  然后,李洛宣布修建“華夏英烈殿”,授予八人“華夏英烈武士”之名,親自題寫碑文華夏武道楷模。

  嚴格來說,這當然是過譽了。但李洛不想放過任何塑造“華夏武道人格”的機會。平心而論,他這次真不是為了收買軍心。雖然這么做的確讓軍心更加堅定,士氣更加高昂。

  在李洛看來,他的兵一定要“生榮死哀”。雖然目前還達不到這個高度,但一定要追求這個標準。

  沒有領先武器就成不了強軍?如果是這樣,那這樣的民族又怎么能算真正的優秀?

  他追求的是,哪怕沒有先進武器,李家軍也要成為強軍。這靠的就是榮譽感,組織性,紀律性,以及……敢死之心。

  這幾個精神要素,就打包在“華夏武道”中。培育華夏武道,就是為了在思想精神上武裝李家軍。

  就在八名“英烈武士”葬禮當天,李洛又發布了組建海東水營的命令。

  而且宣布,為了減少海盜的覬覦之心,海東水營也假托海盜之名,巡防海東島的西岸,備御海盜。

  海盜當然不會自稱海盜,所以水營暫時命名為海盜色彩很強的虎鯊船隊,任命鄭和為“虎鯊船主”。

  虎鯊船主,一聽就是海盜頭子的名號,不是什么善人。

  從韓恭島上繳獲的大戰船“致遠號”,以及其他四五艘中小戰船,全部配備給“虎鯊船隊”。

  然后,李洛又勻出三百戰兵,再招募五百新兵,充當虎鯊船隊的“海盜”。其中的骨干,不是李洛夜月堂的學生,就是他曾經的親衛。

  船隊的旗幟,設計為一條長著血盆大口的虎鯊。

  這八百“海盜”,內部仍然按照正規水軍來訓練,對外則以海盜面目示人。其活動范圍,是海東附近五十里海域之內。

  除了防御海盜,還要封鎖海東,嚴防有人私自駕船出海。

  沒錯,如今的海東,施行的可是“禁海令”。之前除了漁業處的捕魚船,百姓是不能出海的。

  接下來幾天,李洛又安排了三件重要的事。

  一是成立洛寧商社,以他的商業學生薛信為大掌柜,配備兩艘千料大海船,以南洋商人為名,往中原販賣寶石,珊瑚,皮貨等特產。同時開始在中原各大城池建立分號,與特察局的特務相互配合。

  由虎鯊船隊的“海盜”護航,來往于江浙閩粵之間。洛寧商社有三大任務賺錢,偷運流民,搜集情報。

  也就是說,以后李洛不再親自負責從高麗千里迢迢的移民了。而是由洛寧商社從中原就近往海東輸送流民。這樣一來,兩岸海路少則只有兩百里,最多四五百里,無論安全性還是便捷度,都大大提高了。

  李洛給洛寧商社寫了策劃案,留下了資金,貨物和人手。他要求洛寧商社利用中原流民泛濫的機會,盡量收攏青壯流民。年底之前,必須要運送五千以上的移民到海東,同時還不能引起元廷的注意。

  第二件事,是責成漁業處開展捕鯨業務。李洛根據記憶,給出了一些后世捕鯨的法子。捕鯨可是暴利,李洛有島有船有人,不干不是傻嗎?

  鯨魚的肉如同牛肉,出肉率巨大。鯨油也是極其上等的多用途的油料,而且出油率同樣很大。鯨骨、鯨皮是很好的原材料,用途非常廣泛。還有龍涎香,也是能賣大錢的好東西。

  李洛不但給出捕鯨的法子,甚至還寫了加工鯨魚的大致方案。免得捕捉到鯨魚也被浪費了。

  第三件事,就是讓林必舉在海東尋找甘蔗,然后加以移植。他要求明年的甘蔗種植園必須要超過千畝。

  安排完了這些事,九月六日,李洛和崔秀寧再次離開了海東島。

  這一次,兩人呆了半個月不到,事情卻做了很多。軍事,民政,司法,經濟,移民,情報,人事這些方面都做了很多安排。可以說,就算兩人半年不來“指導工作”,海東也會穩步發展。

  九月十二日,兩人終于回到江華島。

  此時,距去王京禮曹報到,以奉節司譯的身份隨使團出發去大都的日子,只剩下兩三天了。

  所以,李洛完全顧不上緩解暈船癥狀,就去了江華水師左營,督導檢查臨走前布置的工作。

  而崔秀寧也緊著親自檢查兩千七百鄉勇的訓練成果。

  如今的左營,缺額的兵員已經全部招募齊全,而且大多數都是中原流民。

  因為江華水師是高麗‘精銳’,本來不會輕易招募漢人和女真人。可是如今李洛在左營一手遮天,又有馬德瓦丁當棋子,竟然順利的很。

  “司御大人,上次我們申請的三艘戰船,馬虞候已經調撥給我們左營了。”李洛一來水師左營,被他提拔起來的姜成義就向他匯報。

  “多大的戰船?”李洛問。他去海東前,曾向馬虞候“申請”調撥幾艘戰船。

  姜成義道“都是兩百料的制式戰船,每艘可載兵百余人。”他有點不明白,為何馬虞候會如此痛快的撥付戰船。

  李洛笑道“那就再向馬虞候申請五百張軍弓,五百副皮甲。”

  姜成義到“是!”心里卻想,營主又要弓箭又要皮甲,這馬虞候會給么?

  李洛升帳議事,了解了這段時間的訓練,總體上還算滿意,整個左營的狀態,都在恢復。

  李洛離開左營后,又去了江華灣的海勇營地。再次召集海勇司令劉拓,策劃長韓韶開會議事。

  如今海勇監理鄭和留在了海東,出任“虎鯊船主”。這海勇船隊就缺了一個主官。李洛就讓另一個航海學生接替鄭和海勇監理的位置。

  如今,李洛的手里,已經有了三只水師部隊。

  一是江華水師左營,中小戰船十余艘,兵員九百余。

  二是海勇船隊,戰船三艘,兵員三百余。

  三是海東“虎鯊船隊”,大小戰船五艘,兵員八百。

  水軍加起來剛好兩千人。

  “陸軍”方面,如今江華有鄉勇二千七百,親衛一百,私兵一百。海東則是兩千出頭。加起來有五千人。

  這樣,“陸海”相加,李大官人竟然已經不聲不響的擁兵七千了。

  在元朝,能有七千兵的將領,可是萬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