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九章 皆不應

  弄清楚了狀況之后張飛感覺頗有些愧疚,在他看來,簡雍沒有貪圖榮華富富去而復返確實是個講義氣的。

  張飛朝著關羽重重一點頭,“兄長,我已知曉,此后當不會同憲和再起沖突。”

  關羽見自己這二弟語氣誠懇不似作偽,放才放下心來,他撫了撫頷下的長髯,猶豫了一瞬后說道,“翼德,此事你有錯在先,應當向憲和賠禮才是。”

  還要賠禮?

  張飛有些猶豫。

  他雖然心里對簡雍有些愧疚,但是畢竟有前面的矛盾在,讓他不再和簡雍鬧矛盾可以,但是賠禮......

  “嗯?”

  關羽一眼就看出了張飛心底的不樂意,他也沒催促,只是輕飄飄的說了一句。

  “大丈夫,敢做敢當。”

  張飛聞言身子一頓,他緩緩轉過頭去,看了眼不遠處的簡雍,見其正在和自己兄長說話,不知為何,心里突然泛起了幾分同情。

  ......簡雍明明也同兄長情同手足,但卻陰差陽錯,只能故作不屑,他這么可憐,我卻與他計較,實屬不該。

  想到這里,張飛倏然轉身,幾個大步走了過去,躬身對簡雍行了一禮,說道:

  “飛此前失禮,特來賠罪。”

  簡雍正在想著以后和劉備朝夕相處的美事,被突然蹦出來的張飛嚇了一跳。

  他憐憫的看了張飛一眼,在心中暗道:“可憐的張翼德,我已經不需要再和他計較,以他的脾性,在劉府君的眼皮子底下,以后日子恐怕不會好過......”

  于是他嘴角勾起,很大度的對張飛回了一禮,說道:

  “此乃皮毛小事,翼德毋需放在心上。”

  劉毅卻不知道他被簡雍寄予了調教張飛的厚望,他此時已經到了蔡邕的家里接受再教育。

  他看了看左右兩邊的一小一個更小的兩個妹子,感到非常羞愧。

  漢代還沒那些烏七八糟的禮教大防,男子和女子可以一同宴飲,結伴同路,甚至同車而行,女子也能單獨會見男賓,女人看上哪個男子可以叫家里人去提親,女子甚至可拋頭露面同男子去交往,也可以主動離婚。

  因為蔡邕覺得,一只羊也是趕,三只羊也是放,所以就干脆把三個人弄到一起,一塊兒教了。

  所以劉毅在上課的時候是有兩個同班同學的。

  慕時,以及蔡琰。

  之所以多了個慕時,是蔡邕得知慕時目前無人教授學業后主動向劉毅提出來的。原本慕時的書本知識是由她父親傳授,而蔡邕只是她琴道上的老師。

  但是如今慕時父親已亡,蔡邕覺得師如半父,便主動擔負起了教導慕時的任務。

  至于小蔡琰.......

  人家父親要教導自家女兒,需要理由么?

  而且蔡邕喪妻無子又沒續娶,還指望著女兒繼承衣缽,自然不會因為要教劉毅就減少教自家女兒的時間。

  劉毅剛開始知道蔡邕打算三個人一起教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畢竟男人嘛......

  他甚至還有些替小蔡琰擔心。

  因為蔡邕肯定是會以適合教授他的內容為主,劉毅擔心小蔡琰聽不懂。

  可是幾天的接觸下來,他知道根本就不應該擔心小蔡琰,而是應該擔心自己。

  原來,三個人里面,文學素養和年齡大小是相反的。

  目前學業進度最高的反而是蔡琰,大部分詩書典籍都已經通讀過,慕時則是學過其中的一部分。

  至于劉毅,除了繼承自記憶碎片里的那么些,剩下的只有前世讀過的那么點古文了,不提也罷。

  劉毅今天來找蔡邕,和往常不同,可不僅僅是為了來上課的,他還有別的事情。

  關于辟召謀臣的事情。

  兩個月前糜竺從徐州返回,帶回了徐州的名士名單的時候,劉毅心里是很激動的,看看上面都有誰?

  陳登、王朗、張昭......

  劉毅都要饞哭了。

  先說陳登。

  前世劉備這樣評價過他,“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于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像元龍這樣文武足備、膽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尋求,當今蕓蕓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

  這可不是劉備當面說好話的言辭,而是在和許汜與劉表一起談論的時候駁斥許汜的話。

  如果不是陳登饞嘴死得早,他在后世的名聲起碼要高好幾個檔次。

  不過陳登是陳氏子弟,劉毅覺著可能性不大,但是即便如此,他還是想要試一試,畢竟陳登這個人脾氣有點特別,交朋友不看地位家世,萬一就成了呢?

  而王朗,劉毅在前世中對他的印象倒是不深,之所以知道此人,還是因為這家伙在很多三國類游戲中是個比較有名的龍套謀士。

  各種類型的游戲都能見到他,R卡王朗、藍色武將王朗、70幾點謀略值的王朗.......劉毅記得前世在某個卡牌游戲里面見過此人的小傳,王朗是個經學家,最后在曹魏那里做到了三公。

  如今劉毅已然知道不能用前世的舊眼光來看待這些名臣,尤其是這種能做到三公級別,明明在后世沒什么大的名氣,卻還能在所有的三國類游戲里面露臉的,更是不能小覷。

  所以,在劉毅看來,曹大胡子都能讓他做三公,起碼能力是極強的,不談謀略,至少在政務上是一把好手。

  至于張昭,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謂,內事不決問百.......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雖然這是演義里面詞,但是羅大寫三國演義的時候只有蜀國偏的有些多,而吳國是最符合實史的,單就這一句話,就足以說明張昭的水平。

  雖然張昭是個主和派,但這是屁股決定腦袋,沒辦法的事情,不能以此來否認張昭的能力。

  劉毅在看到這三個人之后當場就坐不住了,他抹了把口水,立即就讓孫乾代筆寫了辟召的帛書,讓糜竺派人去送。

  如果不是他當時急于去雒陽脫不開身,說不得都會考慮登門拜訪。

  不過沒登門拜訪其實也不礙事,畢竟現在的主流就是發辟召書,此時還沒有劉備三顧茅廬哄抬士價這一出戲碼,如今名士還沒那么矯情,不會認為發辟召書是不尊敬在輕視羞辱他們。

  可是不認為輕視歸不認為輕視,該拒絕的還是會拒絕的。

  劉毅上午收到了他發出去的辟召書的回復。

  陳登、王朗、張昭無一應辟。

  ......比何進還慘。

  人家何進何大將軍,好歹還辟召了幾個名士的,而他劉毅,在雒陽的時候還在心底里面笑話何進,結果沒想到現世報來得這么快,自己也被“名士”們剃了個光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