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四章 伏羲竊仙法于天

  這本書在任何時代都是極其珍貴的,三國時代,人人以解周易為榮,其中荀氏以及諸葛氏正是因為解易有法,這才出了兩位不世的人物,對于周易的理解通透,對于天下大勢的移動排布同樣通透,而在周易之前的連山與歸藏,顯然要比周易更加令人難以揣摩。

  即使是在遙遠的周,亦或是更久之前的商,《連山》都絕對是無數士子都想一窺真容的極上乘的“天典”,程知遠捧著這一捆卷宗,手里的那些竹片仿佛也化為了千萬大山,沉甸甸的,浩瀚雄偉。

  他看著老人,毫不猶豫的行大禮而拜,祭酒大人見到這一幕樂開了花,但表面上還是立刻上前把他扶起來,直是道:“當不得,當不得,你還不是我太學弟子....呃....暫時不是。”

  程知遠聽聞長嘆:“我原以為太學藏書之廣已經是舉世罕見,卻沒有想到,居然連《連山》都還能窺得真容,僅此一本,便或許勝過稷下千卷,我當仔細研讀,必不負祭酒大人之美意!”

  “大人,這個人情給的著實是大了啊。”

  程知遠知道對方是在用這種方法籠絡他,但是他也確實想要知道,這被傳說了數千年,乃至或許有萬載的古老典籍,亙古時代書寫的《連山》,究竟蘊藏著怎樣的上古智慧?

  祭酒大人搓了搓手:“我過去曾在太卜手下修行過一段時間,連山我亦看過些許,不過前三簡而已,其中短短幾言便道破天地至理,艮山之變,連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為揲,正卦一無一六,互卦一無一六,變卦三二五無一二,以數斷不以辭斷。其吉兇一定不可易。”

  周易是用卦辭來判定事情的走向,以及天地之間的陰陽變數,但是連山是直接用“數字”來表達,看不懂的人會以為是天書,故而修行難度比起文王的周易,要大得多。

  “連山之經有八萬余言,發山動雷而衍天機,一震高過一震,浩大威嚴,變卦之法奇異無窮,若不知數列之理,則迷于其內,久久難脫!”

  “你雖是仙身,但若觀《連山》,也必要小心謹慎,正是因為你善于學習,故而對于這種玄妙窮極世間道理的奇本,更要注意,不要沉湎其中,難以自拔。”

  山之出云,連綿不絕。

  眾所周知,如果深入大山之中卻又沒有向導,那么很容易就會迷失方向,很多進山者都是這樣死去的,而連山易的可怕也在于此處,正是因為它所有的用語,是用數字為主,不像是周易有三類卦辭可解,連山卦辭之有一言,剩余盡是數字之變。

  這種可怕的計算方式,宛如天外文明的著作,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很可能因為接觸到這類知識而著迷,從而越陷越深,執著于某一點不得其解,從而荒廢半身,成為撲倒在連山之前的又一位失敗者。

  除非伏羲復生,把連山之道完整傳承下去,否則其余任何人,一旦深入研究,都有陷入其中不可自拔的風險。

  “山云:宣也,宣氣而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山顯而大,百物畢備。兩艮相疊而連綿,云氣穿環其間,其象威武、雄健,氣勢磅礴。”

  程知遠帶著卷宗與鋤頭回到了藏書殿中。

  連山之語,人的命運與山相連相關。

  天地之子,莫出其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大天之下,足堪睥睨萬物,領導萬物,非崇山莫屬。

  人體的五臟六腑用“五行”來喻指,而人體筋胳中的許多穴位卻直接用山形水勢來比附。

  如梁丘、三里、巨虛、豐隆、厲兌;

  商丘、陵泉、大包、承山、昆侖;

  涌泉、內關、風池、丘墟、天泉;

  外陵、鶴頂、地機、陷谷、天柱;

  靈臺、曲垣、陶道、玉田、支溝;

  金門、風巖、珠頂、巖池、下關;

  地倉、石門、地甲、梁門、石關、四連、外丘等。

  如隨筋絡進入蜿蜒起伏的山脈,巡視一處處勝境,這些穴名的最初來歷極可能同《連山易》有關。

  連山之中,藏著人身最初的奧秘?

  程知遠準備在這里挖掘,他的眼睛關注著那些數字,而所記錄的一切一切,都同樣被往世雷書所記下。

  他開始進入往世神明所在的世界,但是往世神希望他回想起與相虺作戰的經過,對于程知遠祈求他幫忙推衍連山易,往世神明的獨眼雖然沒有動作,但卻反常的一直盯著程知遠的臉看。

  那種態度,就好像是在說“你臉大”?

  對不對,打人幫你回憶對方的破綻,幫你進行修煉那是咱們的本職工作,但這次你讓咱們幫忙推易?

  老子還推拿呢!

  程知遠的臉當然不大,見到往世神的態度,于是很快就黑了下來,但就在這時候,往世神明出乎意料的,做出了一個連山易中的手勢,開始比劃一,無,六,七等詭異的數字。

  “誒,我就知道你還是愛我的。”

  程知遠嘆了口氣,夸了那位獨眼神明一句,而后者毫無表示,只是推衍的手速開始變快了。

  “山為古來第一神明,人為古來第一智慧眾生。”

  “當人有了神的力量,那就是仙?”

  “這種神,是廣義上的,是抽象上的,并不是東皇,天齊,白帝那種神靈。”

  程知遠思考著,連山之易,在這片世間的意義必然不可能僅僅是一卷普通的書籍,文王的周易所帶有的卦辭,能夠演變黃厲之原的天象環境,甚至能夠阻擋天禮天綱的力量,這就是易的輪轉,那么作為伏羲創作的連山,他的力量,很可能涉及到世間第一位“仙”?

  是伏羲,還是南華真君?

  從表面上看,天門之主是南華真君,并且不同于正常歷史中的莊子,這位南華真君,已經在這個世上存在了無盡久遠的歲月了。

  程知遠按壓竹簡的手忽然頓了一下!

  那片竹簡上,書寫的數字是一、二無、四、三六、無(0)、七。

  看起來并沒有什么規律,但是程知遠注意到的,這是唯一一段有“注釋”的變化數字!

  并不是卦辭!

  一,艮,陽為一,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二、無,恰時,主行強腕,龍脫淺灘,吉無咎。

  四,震,承壓而啟,駭異非常。

  三、六,大過,陽之三,陽氣盛而失調,謹慎行之。

  無,坤,順勢而下,靜止而合。

  七,乾,發生至繁榮,元亨利貞。

  他瞪著眼睛,輕聲開口,一字一頓,生怕講漏半個字去。

  “伏羲竊仙法于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